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主席后代

毛泽东女儿李讷的悲喜人生(组图)

2012-07-19 17:17:48  来源: 作者博客   作者:杨国选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点击查看下一张

  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李讷,已经近30岁还孑然一身在中央“五七干校”锻炼,当李讷将结婚报告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茫然了,然而毛泽东送给李讷的“嫁妆”却更是奇特和鲜为人知......

  战争中成长

  1940年,李纳生于延安,当时毛泽东48岁,江青26岁,老来得女,毛泽东自然很高兴,由于江青姓李(李云鹤),毛泽东在战争年代也曾用名“李得胜”,便按古人“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的意思,给女儿取名李讷。

  

点击查看下一张

  1944年2月,毛泽东和江青与李讷在延安枣园

  1947年,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江青和7岁的李讷也随同毛泽东行动。此时李讷已经到学龄,但无法上学,只得由毛泽东身边的参谋、干事等人抽空教她一点文化知识。直到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局面有所安定之后,李讷才与若干名与她情形类似的孩子一道上简易小学。到1948年定都北京之后,李讷才正式上育英小学、育英中学。从中学起就开始寄宿学习,每逢周末才回到中南海。李讷天资聪明,学习用功,有理想,在毛泽东的教育下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严格的要求。不过她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常常爱闹病。1959年秋天,李讷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历史系。以后吃住仍然在北大,每个周末坐公交车回家,从不乘小车,星期六晚上与父母共餐。李讷刚上大学的时候,不少同学根本不知道她就是中国第一号“公主”。1965年,李讷大学毕业,由于身体不太好,在《解放军报》挂了一个编辑名,也穿上了向往已久的军装。

  

点击查看下一张

  毛泽东定都北京后,李讷正式上育英小学。图为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在香山双清别墅

  在“文革”狂涛中

  1966年8月初,毛泽东写下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之后,“造反”的洪流便席卷全国,一发而不可阻挡。李讷也在《解放军报》社带头造反。她化名“萧力”(小李之谐音)写大字报指斥当时《解放军报》总编辑赵易亚大搞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赵易亚被“揪”出后,她实际上成了《解放军报》社文革运动的灵魂和首脑。不久之后,李讷“为众所推”当上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报《解放军报》总编辑。当时她才是二十五六岁的女青年。

  但进入1967年之后,李讷又不怎么管军报的事情了,她实际上已经成为毛泽东个人的联络员或“代表”,负责了解北京各大学运动的情况,直接向毛泽东汇报。应该说这个特殊岗位上,她也真的起了作用。1968年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分成两派大搞武斗,互相抓人,甚至开枪、烧房子。在李讷向毛泽东汇报之后,他下决心以“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名义,集合工人和解放军进驻个大专院校,强行制止武斗,为后来的“工人阶级领导学校” 之始。除了李讷,别人是不能并且也难以向毛泽东汇报运动中的严重问题。

  

点击查看下一张

  李敏:最普通的“第一女儿” “妈妈很朴素,我从来没有见她戴过一件首饰”; “妈妈特别温柔,特别谦让别人,非常爱孩子”; “妈妈当年挺难的,她夹在外婆和外公之间,性格又不是很泼辣,既要为外婆豁得出去,又要顾及外公很多……” 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问起李敏情况时,孔东梅一连串地说了很多很多。(图片来源:人民网)

  意外的爱情

  1970年左右,毛泽东为了锻炼李讷,使她日后进步更快,让她前往设在江西井冈山下的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劳动”。李讷对于父亲的话是“坚决照办”。于是立即前往江西“五七干校”。毛泽东乃大智大勇之人,对爱女政治上的进步甚为注意。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点击查看下一张

  1953年1月4日,毛泽东和女儿李敏(左一)、李讷(右一)、毛远新在中南海

  李讷当时已经年届30,但仍然孑然一身,没有爱人,加上她的身份,使得这位“公主”在“五七干校”成了人人敬而远之,更感寂寞。当时,在“五七干校”有一位20多岁姓徐的年轻人,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的服务员,工农出身,文化不高,但长的眉清目秀,机智灵活,为人热情。他见李讷终日落落寡欢,无人与之交往,便不时邀请她打球、聊天,以及干一些农活等,彼此一来二往,渐渐熟悉起来。干校领导及周围的人们,对此虽然略知一二,但因二人地位、性情、思想等方面差距太大,所以并没有往深处想这件事。等到周围的人们及领导发现两人“情况有异”之时,两人已经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准备结婚了。

  这一下可惊呆了干校和中央办公厅的领导,赶紧报告毛泽东,干校负责人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甚至已经自请处分;徐某则被“看”了起来,等上级批示一来就给以处理。固执、任性的李讷在干校上书父亲,请求与徐某结婚。面对这个局面,毛泽东毕竟有伟人气度,毅然在李讷的请示上批示同意,并即将报告转江青阅。江青对此毫无精神准备,心虽不甘,但事已至此,又有毛泽东做主,也只得签字同意。

  毛泽东送给女儿的奇特“嫁妆”

  李讷一意孤行,而又突如其来的结婚,自然使毛泽东也有些茫然和无助,他和江青自然不去参加李讷和徐某的结婚典礼,但毕竟李讷是他和江青的唯一女儿,还是派人代表娘家人,并送上嫁妆。毛泽东找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要他去落实一名代表他和江青的娘家人。

  1971年9月下旬的一天,汪东兴派人找来毛泽东办公室做内勤工作的小路,十分喜悦而郑重地说:“小路同志,现在给你一项特殊使命。你是毛主席办公室工作人员,就是毛主席的家里人。毛主席同意你当李讷的‘娘家人’,去江西中办‘五·七’干校,出席李讷的结婚典礼。”说完,将大信封装的、用毛笔写的一封信交给小路,信封上写着:“李讷收”。一看字体,谁都能判断出这是毛主席的亲笔信。汪东兴又指指椅子上的一个大白包袱说:“这是主席给李讷陪送的结婚礼物,你千万要拿好,亲手交给李讷同志。”小路扭头一看,是一个很整齐的长方形白包袱,外边还用草绿色军用背带捆着,看样子这“嫁妆”一定很沉重、很高贵。他想:主席的女儿出嫁,总得陪些高档的礼物嘛,这也是人之常情。

  小路从江西南昌下火车,赶到中办“五·七”干校时,李讷早已接到通知,从瑞金的沙洲坝大队赶到干校。李讷接过小路专送的信和父亲的嫁妆。李讷拆开信,全神贯注地读完毛主席给她的信,接着,她又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大包袱。此时,在场的人也以好奇的目光,盯着那个大包袱。毛主席为女儿陪送的“嫁妆”。真是一般人万万想不到、做不出的。那是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李讷的婚礼是在“五·七”干校他们新房院子里举行的。出席婚礼仪式的只有十几个人。迎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婚礼由干校校长曹全福主持。他简单致词和放鞭炮以后,让新郎新娘向毛主席像三鞠躬,仪式就结束了。新郎新娘的洞房,就更朴实了。两间普普通通的平房,里间是一张由两张单人床对起来的双人床。床上铺着薄薄的床垫和棉布床单;外间放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等家具。整个新房里连个“喜”字也未贴。晚上的喜宴就是在这新房外间举行的。炒了八个菜,喝了几瓶红葡萄酒。李讷婚后的第三天,小路就陪同新郎新娘搭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悲剧的婚姻

  李讷与徐某这段爱情来得快,也去得快。李讷与徐某得到毛泽东同意之后不久便正式结婚,婚礼没有怎么铺张。但李讷成婚几个月之后,这桩婚姻竟维持不下去了。原来,这两个人各方面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恐怕是全中国差距最大的一段婚姻),两个人的学识、志趣、个性、思想上都大相径庭,新婚的新鲜感一过,各种难以克服矛盾凸显,结果两人只好分居。干校领导为了挽救他们的婚姻,把徐某以“工农兵”“保送”到河北某大学学习。这时候,李讷已经身怀有孕,其后生下一个儿子。又过了一年多,两人正式离婚。在这个过程中,江青起了一定作用,当然决定作用还是李讷,她自己感到这桩婚姻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徐某在大学毕业之后,便回到了山东老家。就这样,李讷的第一次婚姻正式失败了,她悲剧的一生逐步开始了。

  李讷的儿子名叫徐小宇,聪明活泼,小时候经常给人说:“我外公是毛主席。”这个孩子的存在及成长,一方面给李讷增添了负担,但另方面也给苦闷中的李讷增添了欢乐。

  

点击查看下一张

  右一:王效芝,即徐小宁,李讷与王景清结婚后,改名王效芝。王效芝从北京市外事旅游职业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一条与父母完全不同的独立生活道路:打工、经商。同几位哥哥、姐姐相比,王效芝是最低调的一位,在媒体和网络上抛头露面更是少之又少。


  艰难的重任

  70年代中期,毛泽东颇有心培养李讷。1974年至1975年间,李讷的地位不断上升,先后担任了中共平谷县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书记(当时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是吴德,第一书记之后设书记,李讷是书记之一)。但由于李讷婚姻受挫,精神不佳,加上身体不好,难以承担重任。对此现状,毛泽东也以无可奈何的心情接受了。到1975年底、1976年初,毛泽东的侄儿毛远新从沈阳军区政委任上上调北京,担任了毛泽东与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也可以说取代了李讷的地位。1976年,曾盛传江青曾经准备给李讷介绍某中青年高级军官,以控制军队,当然这只是没有什么根据的传闻。

  1976年毛泽东去世,江青等“四人帮”被揪出来。李讷由于有病,没有像毛远新那样被牵连进“四人帮”的阴谋之中。也算得上她因祸得福吧。但1976年10月之后,李讷的处境也不妙。北京市委书记是当不成了,身体状况仍无起色,精神不佳。80年代初,李讷身体状况好转一些,遂要求工作。她毕竟是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中年知识分子,于是安排在中共中央某研究机构的资料室工作。所谓工作,也只不过是看看书、看看报,整理点资料。他参加工作的主要目的只是散散心,接触一下社会和人群。

  重结的良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南海朱红墙外一个僻静的胡同里的中央某机关一栋多层楼宇里,有一套四室一厅宿舍,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一个40多岁的独身女人和一个男孩。这个特殊家庭平时经常关着门,特别安静,安静得周围的住户觉得似乎没有她们存在一样。这就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的家。

  李讷时下健康欠佳在家休息。父亲毛泽东去世了,母亲江青正在服刑,自己的不幸婚姻、多病的躯体,使她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下除身边有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外,没有什么亲人了。虽说北京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姐,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来往。她的境况非常艰辛,有时候坐卧不安,唯有用读书来消除疾病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用力,还有就是和孩子取得一些欢乐,来排泄幸中的孤独、无聊和冷酷。孩子是唯一的寄托,也是她唯一的精神慰藉。母子相依为命,过着孤独烦恼而又平静的生活。

  

点击查看下一张

  2009年9月9日,毛主席女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深情地怀念父亲。

  对于李讷的生活处境,曾经为毛泽东担任过卫士长的李银桥夫妇十分同情。李银桥同志是老八路,在毛泽东身边担任卫士长多年,他爱人韩桂馨也是一位抗日战争的干部,在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撤离延安的艰苦日子里,在毛泽东身边为其带孩子,李讷小时候就是在韩桂馨同志照顾看养下长大的。她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李银桥夫妇对李讷的不幸也是十分理解的。现在她一个女人孤苦伶仃带着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孩子的教育学习、吃饭穿衣,买米买菜,里里外外都是她一手去操持,身体不好,疾病在身,怎能承受和负担?特别是离婚后长期的孤独寂寞生活,精神上也受不了啊!李银桥夫妇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时常来看望李讷和孩子,给她以慰藉、鼓励。同时,他们商议,认为李讷应该有一个家庭,过去的婚姻是一种历史的不幸,既然过去了,就应该向前看,他是毛泽东的女儿,也是一个常人,是一个懂感情的女人,她有权再嫁,有权利享受家庭的幸福和温暖,要帮助她恢复这种生活的权利和幸福。李银桥夫妇想,当年战争年代,毛泽东非常关心他人的婚姻大事,他俩的结合,就是毛泽东亲自关心促成的。现在毛泽东的女儿婚姻有困难,我们怎能不关心。就这样,他俩把李讷的婚事当作一件大事,是时装在心里。正巧,这天李银桥通知家里从远方昆明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李银桥在中央警卫团工作的老战友,现任昆明军区某军分区参谋长王景清同志。老战友久别重逢,无所不谈,当谈到家庭生活时,王景清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他妻子是一位领导干部,特别好胜,因分房子和其他一些问题争吵,最后导致感情破裂离婚。李银桥对战友家庭的不幸给予极大同情。在安慰王景清的同时,仔细分析了他的条件,觉得与李讷很般配。王景清身材魁梧,一副训练有素的标准军人形象,虽五十出头,但不乏男人的阳刚之气。特别是他为人忠厚,有宽宏大量的品德。虽然他原来文化水平不高,但几十年的工作锻炼,提高很大。离异之后,子女都已经工作独立生活。虽说王景清的年龄比李讷大,但两人的年龄基本相当,总的条件都比较适合。

  李银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景清,并向他介绍了李讷的情况,王景清听了也是很满意,但不知李讷意见怎样?于是,李银桥夫妇又来到李讷家里,把王景清的人品、性格、爱好、兴趣以及为人等详尽地向李讷介绍,李讷听后也觉得条件合适,当即表态可以见一次面。翌日,韩桂馨带上王景清来到李讷家,让两人见面。李讷热情接待了客人。又是端茶,又是拿糕点、糖果,初次交谈,双方都感到满意。于是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自从那次见面以后,两人的关系由相识到渐渐密切了。王景清当时的工作关系还在昆明军区,临时住在北京。每次王景清的到来都给李讷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内心喜悦。她原来脸上的愁云消失了,换来的是喜悦和欢快。经过数月的了解和接触,他俩将婚姻大事定下来了。后来,王景清将离休的关系从昆明军区转到了北京,这样他们在朝夕相处、互相照顾中,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和感情。

  

点击查看下一张

  2010年10月16日,时值重阳节,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一行专程来陕西参加庚寅年重阳两岸同胞恭祭轩辕黄帝活动。

  一年后,他们举行了婚礼。婚礼简单朴素,只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仅邀请了特别关心他们的几位长辈、领导和朋友。他们是曾在毛泽东身边担任机要科长、办公处处长叶子龙同志,当时中央办公厅的领导即李银桥夫妇等七八位同志。席间大家不断为李讷和王景清祝贺,祝贺他们真诚相爱、幸福和睦、白头偕老。李讷举杯敬酒,对热情关心她的领导和长辈们表示深切的感谢!

  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对李讷的婚事都十分关心。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同志听说李讷的婚事,特地让秘书打电话给李银桥同志,询问李讷对象的姓名。在李讷结婚的那天,杨尚昆特地给李讷送了一床精致的大被套和几斤优质的巧克力,并以全家人的名义写来了致喜信,表示对她结婚的祝福。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一次见到李银桥夫妇,拉着他们的手连声赞扬:“小李小韩你们为李讷办了一件大好事。”婚后李讷和王景清生活过得美满幸福。王景清已经在北京离休。李讷虽身体不好,在家休养,但精神比过去好多了。生活上有人体贴照顾,她可以静心养好身体,照顾孩子地学习,还可以自己读些书。他手毛泽东和所学的专业的影响喜欢阅读文史类的读物和著作。王景清的身体很好,精神也特别愉快。他离休在家,平日里每天起床很早,就在户外锻炼,家中里里外外一把手,油盐酱醋他都管,一日三餐他安排,亲自上灶烹调制作。李讷对他的烹调技术非常满意,在家中他是一位好丈夫,在民众中他是一位好勤务员。离休后自愿担任市场和摊点的秩序维护员,经常协助公安、工商、环卫等单位工作,维持秩序,打扫卫生,受到群众的称赞。除此外,王景清还喜欢书法绘画和音乐,业余时间经常执笔书画,还参加北京军区警卫部队合唱团。李讷十分支持他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

  婚后不久,李讷带着王景清和孩子到京郊秦城监狱看望江青。江青见到王景清,详细询问他的情况,对他们的婚姻表示满意和祝贺。江青问王景清有什么爱好,休息搞些什么活动,王景清说喜欢锻炼和书画。江青也在监狱里练习书画,就叫新女婿临场展示,王景清当场书写一幅隶书,江青大加赞扬,说写得好,并特意留下作品。

  

点击查看下一张

  毛泽东与江青的女儿李讷重访西柏坡(右一李讷第二任丈夫王景清)

  李讷和王景清的婚姻,得到了许多熟悉他们的老同志的赞扬。许多老同志夸奖李讷找到了一位好丈夫,王景清找到了一位好妻子。他们和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一样,互敬互爱,平平静静地生活。

  

点击查看下一张

  2010(庚寅)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于6月22日(农历五月十一日)上午在甘肃天水市秦州区伏羲广场举行。主题为“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全球华人、打造祭祖圣地”。界时,李讷同她的丈夫也随公祭团一起来到羲皇故里天水祭拜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1986年,李讷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1990年退休。住北京万寿路四室一厅单元房。有一专用书房,喜读史书。书法学其父、其母。除了参加家族祭奠活动以外,深居简出。200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有评论赞她生活简朴,但她在南街村一掷十万元人民币“改善村委会成员生活”。


原载杨国选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72badf0100h89c.html


相关链接:

最新消息:毛主席女儿李讷参加“毛主席去安源”巨型瓷像落成典礼(图)

毛泽东主席女儿李讷等出席北京毛泽东诞辰118周年纪念活动

摩罗:批判毛泽东,一些人有点过头了

看毛主席多厉害:难怪美国如此害怕毛泽东

为啥害怕毛泽东?

新时期的大学生们为什么要纪念毛泽东?

张玉凤首次披露:毛泽东晚年生活真相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