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主席后代

【看了这篇文章我哭了】有感于李讷在韶山下跪(图)

2012-11-02 17:20:46  来源: 东方红社科网   作者:夕照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去年年初,全国多家门户网站的博客、论坛,均在首页醒目位置推荐了由一清撰写的纪实文章——《李讷为何在韶山下跪》(原文附后)。该文作者怀着对毛主席及其爱女李讷的崇敬之情,记叙了1984年8月,李讷终于实现她多年的宿愿,满怀对父亲的无尽怀念之情,隐姓埋名地跟随丈夫王景清回祖籍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的往事。特别是作者以绘声绘色的笔触,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李讷在父亲出生的故居,百感交集地抚摸昔日父亲使用过的农具;在父亲少年时代劳动过的田埂上,强抑悲痛长跪不起的感人情景……

  该文自发布以来,点击率数以万计,跟帖评论也高达百条以上,实属历来网络文章之罕见。几乎所有看过这篇文章的读者,无不为文中描述的情节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尤其令我心潮激荡的,是如下几位读者留下的字字句句和着泪水,句句字字发自肺腑的阅读感言:

  “看了这篇文章我哭了。毛主席是我们工人农民的亲人,我们对毛主席也有和李讷一样的情怀和思念”;

  “但愿李讷能经常在电视上露露面,我们多麽想看她一眼,看到她就等于看到了毛主席”;

  “我是一个普通工人和复员军人,这篇文章还没有看完就已泪流满面了”;“毛主席呀,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您回来吧,我们想念您啊”;

  “中国不能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毛泽东思想的中国是没有灵魂的中国”;

  “本来我是个硬汉子,但看着这篇文章,就被李讷下跪自责的举止深深感动了,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哭出了声”。

  。。。。。。

  看完这些令人难忘的感言,我不禁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篇记叙80年代李讷回故乡寻根祭祖的文章,在事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为什么还能在网络上、在民众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出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怀念和崇敬,同时也出于对无愧于毛泽东爱女、红二代李讷同志的赞扬和钦佩!

  毛泽东同志去世后,李讷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一分钱的遗产,也从未凭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家庭背景享受过任何特权。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期间,正在北大上学的李讷,始终遵照父亲的要求,按口粮定量在学校食堂和同学们一起用餐。只有在周末回到父亲身边时,李讷才能在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关照下饱餐一顿。70年代后期一度赋闲在家的李讷,曾让自己的儿子、毛泽东的外孙,隐姓埋名外出打工谋生。90年代退休后一直深居简出过着平民生活的李讷,不幸患上严重腎衰竭,且因仅靠退休金生活的她,无力支付昂贵的透析、换肾等医疗费用,但她却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也从不接受来自社会多方人士的关爱资助。

  最令人感动的是,在父亲故居附近,她长跪不起,为自己母亲江青的事深感愧疚,泣不成声……此情此景,令在场的领导无不为之感慨唏嘘,令耳闻目睹的韶山父老乡亲无不为之泪流满面,这是何等感天动地,令人刻骨铭心的场面啊!

  如今,李讷已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尽管她极少在电视媒体和公共场合露面,也不乐意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但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自小就在延安的窑洞里接受过父亲的教诲,又曾担任过军报总编、县委书记和市委书记的共和国开国领袖的后代。

  人们更加敬重仰慕作为红二代的李讷同志严于律己、守节不变、甘于清贫、贵有自知之明的高尚品格!

  

  (李讷与父亲毛泽东)

  

  (李讷与丈夫王景清)

  

  (李讷夫妇与儿子王效芝)


【附】

李讷为何在韶山下跪

 作者:一 清


  没有人知道这一天的韶山会发生什么。一切都还是那样的悠闲与漫不经心。

  晨霭与炊烟合在了一处,它们顺着山角的松尖缠绕,再缠绕,慢慢地,消失在远方的风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全国非毛最厉害的时候,韶山的失落感,跟飘荡在这山间的晨霭炊烟一样,不知所终。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段里,一个谁也没有注意到的早晨,毛泽东的女儿从长沙出发了,她是往韶山来的。

  (一)

  李讷出生在延安,但是她认为她的老家应该是韶山。李讷为江青所生,是毛泽东主席的小女儿。毛泽东一直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1961年,正在患病中的李讷曾跟父亲说:“爸爸,要去韶山看看。”父亲见病中的李讷有些虚弱,没有同意,说你病好了再说吧。

  此后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了,接着就发生了那场运动。李讷也不可避免地卷了进去。或者是因为有毛泽东这样的父亲,或者因为有江青这样的母亲,李讷登上了《解放军报》总编的位置。父亲去世后,李讷从巅峰滑至谷底,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与自由。想到父亲、想到韶山,想到自己这么些年来,特别是父亲在世时没有来韶山,她深深后悔了。

  她一直在寻找着来韶山的机会。

  1984年8月,李讷终于踏上了去韶山的列车。

  (二)

  李讷所走的路,就是二十五年前父亲回乡时所走的路。

  风从耳边吹过,她能感觉到,这是曾经吹过父亲脸颊的风;溪从脚下流过,那粼粼的波光,也能折现出当年父亲的身影……

  李讷沉默地注视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这次到韶山,李讷心里一直有着一个沉重的负担。

  她不敢一个人来,也不敢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和姓名。

  为了这,她去云南怒江军分区,接回了刚办好了离休手续的丈夫王景清。王景清是怒江军分区参谋长。

  在韶山管理局的接待名单里,就只有王景清参谋长作为参观者的名字。

  王景清出现在韶山故居的土路上,大家将他簇拥在中间,陪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参观。

  李讷远远地拉在后面,心在与这一片土地对话,也似在与亲人诉说。在参观毛泽东少年时代劳动的一些家具时,李讷手摸着父亲儿时用过的家什,内心里涌动着一种难以言状的情绪。为了不让其他的人注意到她情感的变化,她再一次将自己拉远了与参观人群的距离。

  李讷抚摸着旧时父亲的劳动用品,似乎能感受到依稀残留的余温,内心百感交集。

  她的行为,让韶山管理局的几位陪同参观的负责人感到有些奇怪,不知道王参谋长为何还带来了一个穿着很土的中年妇女。

  在从堂屋里穿过,进入牛栏房时,李讷靠在门框上,情感难以自持,王景清将其看在眼里,他想去扶扶她,但是,昨晚她的嘱咐是那么的坚决。王景清放弃了,只是埋头跟着陪同的人群往后山晒谷坪方向走。

  一行人上了晒谷坪。

  晒谷坪下,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是毛泽东同志小时候劳动的地方”。

  李讷也看到了这块牌子,这块曾经多次出现在她梦中的田地与标牌。

  李讷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她的内心翻江倒海般,涌动着对父亲的怀念,泪水像山涧溪流的水,奔涌而出。一声压抑的哭声,重重地从胸腔里喷了出来。她一下跪在那块父亲曾经劳动过的田埂上,一双手向泥里挖去,挖去,并深深地插在泥土里!

  她的突如其来的动作,让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不知道这个沉闷地饮泣着的中年妇女是谁。

  (三)

  王景清立即冲出了人群,跪下来,扶着李讷。他那军人的大手,殷殷地为她擦去泪水。

  王景清觉得再也不能隐瞒什么了。他扶着李讷,向韶山管理局的领导人解释说:

  “这是李讷,是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

  李讷?毛主席的幺女儿李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当惊呆了的人们仔细打量时,这才看清楚了这位酷似毛泽东的女人是谁。

  李讷已经擦干了泪水,她怔怔地望着父亲劳动过的土地,父亲小时候爬过的远山,心里不知什么滋味,酸甜苦辣痛,什么都有。

  韶山管理局的负责人责怪李讷:“你怎么不告诉我们一声啊?你这是为什么啊?”

  王景清言语不多,想说些什么,没有说出来。

  还是李讷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我是江青的女儿,我母亲做了很多让人愤恨的事,所以,我怕……”

  一位领导含着泪说:“不错,你是江青的女儿,但你更是毛泽东——毛主席的女儿啊?你回到了韶山,这里不就是你的家吗?”

  人群里一阵唏嘘,所有的人都心事重重地哭了。

  一位当地的妇女像是呆了,手中提着的猪草篮子掉在地下,泪水在脸上漫流着,谁也不认识她……

  呵,历史啊,政见啊,你要怎样地去捉弄生活中的人们?!

  远处的韶峰,似乎见证了这一幕的沉默,脚下的土地,这块曾经是一代伟人儿时劳作过的土地,同样见证和记载了世纪沉浮后的辛酸!

  (四)

  李讷回来了!

  李讷回韶山来了!!

  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回家来了!!!

  韶山的亲友们,韶山的老乡们,韶山的老人、少年、穷农户、富商家,所有的人,都奔走相告,就像当年毛主席回韶山来了一样,人们在传递着李讷回来了的消息!

  人们把手伸过来,李讷也把手伸过去,一双双的手,一声声的呼喊,好像离别了几个世纪,几千年。是对谁的怀念,谁都心里清楚,但是,那是1984年啊。1984年的季候,乍暖还寒啊!

  李讷眼里还噙着泪水,但这泪水已经不再酸涩、不再苦楚。她没有想到,从来没有来过的韶山,从来也没有见过的乡亲,把她当成了女儿,当成了亲人。

 

相关链接: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