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唐竹:从马斯洛心理学析毛泽东的人格特征

2017-12-22 18:43:25  来源: 乌有之乡   作者:唐竹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u=4164781370,671840104&fm=200&gp=0.jpg

  [摘要] 毛泽东是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者自身与世界融合的心理感受增强了他对人民的热爱。自我实现者的快感体验和满足高级需要后对低级需要的放弃促使他更加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终生为人民服务、放弃名利享受、清廉俭朴。自我实现者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快感体验和自身与世界融合的心理感受促使他更加大公无私、反对等级特权、襟怀坦白、质朴真诚。高峰体验或海洋感情中自身高大无比、顶天立地的心理感受增强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自信心、勇往直前精神、独立人格、大无畏精神。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有着鲜明的人格特征。斯诺在陕北接触了毛泽东后说:“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1尼克松的女婿戴维·艾森豪威尔见到垂暮之年的毛泽东后说:“十里之外,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2研究这些人格特征的产生,对研究毛泽东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毛泽东的人格特征,学界已经从不同视角做了很多研究,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尚不多。美国“人本心理学精神之父”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人的描述和分析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将“自我实现”列为最高层次。他说:“自我实现也许可大致被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等等。这样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3并认为他们是“指向探索真理的、成为有创造力的、成长美好的人,等等,等等。”4“每一个自我实现的人都献身于某一事业、号召、使命和他们所热爱的工作,也就是‘奋不顾身’。”5马斯洛在调查中发现:完全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只是极少数人,这种人“更加超凡脱俗,...,更容易使人崇敬,...,他们常使我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是一位伟人’。”6毛泽东恰恰符合马斯洛的描述,他一生求索救国救民和人类解放的真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为共产主义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一生中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举重若轻、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气势磅礴、前无古人的诗词书法,都令人叹为观止,将潜能、智慧和创造力开发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程度。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革命牺牲了最少六位亲人;他为了国内和平,深入虎穴赴重庆谈判;他为了牵制敌人,与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在陕北周旋;恰恰又与马斯洛所说的“献身”、“奋不顾身”相同。

  

一.自我实现者自身与世界融合的心理感受与毛泽东热爱人民

 

  马斯洛说:“实际上,生活在自我实现层次的人既是最爱人类的,又是个人特质发展得最充分的人。”7“确实优秀的超越性自我实现者永远以对待兄弟、对待亲人的态度来对待确实低劣的人。”8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我忍不住要掉泪。”9他见到因女儿生命垂危失声痛哭的农村妇女而眼里饱含泪花,他吃着警卫战士带回的窝头流了泪,他听到河南某地水灾、唐山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消息时流了泪。10他深入虎穴赴重庆谈判,就是因为“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因此,他一生都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共产党永远保持这种作风,不使干部蜕变为官僚欺压人民。他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让中国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享受到医疗保障。他是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中唯一赞美农民起义,鼓励人民造反的人,这充分说明他完全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所以不怕人民推翻他。

  马斯洛在调查中发现自我实现者有一种美好的心理感受——高峰体验或海洋感情。在这种感受中,“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11“有时变得气势磅礴、浑浑沌沌、漫无边际,所以可称为神秘体验。...在这些神秘体验中都有视野无垠的感觉,从未有过的更加有力但同时又更孤立无助的感觉,...。”12那么,毛泽东是否有这种感受呢?马斯洛提到:“而那些超凡脱俗的高峰者,则更可能去写诗、作曲、研究哲学,献身宗教。”13我们看毛泽东的诗词:“要将宇宙看稊米”,“欲与天公试比高”,“小小寰球”,“安得倚天抽宝剑”,“背负青天朝下望”,“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种雄浑博大、气吞山河的气势会令读者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惊叹和景仰,正如高亨先生所说:“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这些句子似乎展现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而这种气势恰恰与马斯洛所描述的“气势磅礴、浑浑沌沌、漫无边际”、“视野无垠”相同。

  马斯洛说:“我们不难理解这类美好的体验会产生心理治疗效果,使人变得高尚美好。这种体验对任何人(不论是丈夫还是小孩)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都要产生影响。”14他敏锐地感到高峰体验能使“两个如此相互隔离的心灵能够越过其间的巨大鸿沟而彼此沟通起来”15,并产生一种感恩之情,“常常表现为一种拥抱一切的对于每个人和万事万物的爱”16。可能是有了自身与世界融合的感受后就能把每个人都看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毛泽东早年在论述利己与利他的关系时说:“吾人苟放大眼光,而曰人类一大我也,而曰生类一大我也,而曰宇宙一大我也,亦何必讳言自利哉?”17与马斯洛的观点有相似之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测,毛泽东对人民深深地热爱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塑造和古今圣哲英杰美德的熏陶,一方面也是他在为革命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高峰体验,有与世界(天地)、他人融为一体的感受,提升了他的道德境界。

  

二.自我实现者的快感体验和满足高级需要后对低级需要的放弃与毛泽东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终生为人民服务、放弃名利享受、清廉俭朴

 

  无论是高峰体验的瞬间还是自我实现的过程都能产生快感。“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暂短时刻。这是一些心醉神迷的时刻。” 18“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19“存在价值,亦即超越性需要的满足是最高的愉悦或我们所知道的最大幸福。”20这种快感从毛泽东早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胸中日月常新美”这样的话中可以窥见。这种快感使他能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壮美和“战地黄花分外香”、“风展红旗如画”的欣喜。

  自我实现的快感,使得“他们常常既能享受‘到达’的乐趣,又能够欣赏‘前往’本身的愉快。”21才使“他们对生活持积极态度而不是消极态度,他们热爱生活而非厌烦、抱怨生活。”22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加上对历史的高瞻远瞩,使得毛泽东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却受到排斥时,反而乐观地说:“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长征那样艰难,他却满怀情趣地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23毛泽东能终生坚持为人民服务,主要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而彻底地践行共产主义道德;但是从自我实现的角度看,“对于这些人,善行可以从它带来的快乐中得到自身的报偿。他们自发地去行善只是由于他们愿意,他们需要,他们从中感到快乐,感到满足,并将持续地给他们带来愉悦。”24快感体验可能又是毛泽东终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动力之一。

  马斯洛虽然认为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满足的,但他同时也说:“那些两种需要都满足过的人们通常认为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他们愿为高级需要的满足牺牲更多的东西,而且更容易忍受低级需要满足的丧失。例如,他们将比较容易适应禁欲生活,比较容易为了原则而抵挡危险,为了自我实现而放弃钱财和名声。”25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国民党内已经做到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代部长,但为了人民的解放宁愿上井冈山打游击,宁愿爬雪山,过草地,住窑洞,随时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他一生清廉俭朴,大力提倡艰苦奋斗。三年自然灾害,他七个月不吃肉,吃粮不超定量,与人民同甘共苦。这是因为毛泽东在为人民解放、民族振兴的奋斗中,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拼搏进取中潜能得到了发挥,高级需要得到了满足,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崇高感、幸福感,远远超过了名利享受的快感。对此他早年可能有过朦胧的认识,他在《讲堂录》中写道:“乐利者,人所共也,惟圣人不喜躯壳之乐利(即世俗之乐利),而喜精神之乐利,故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6与马斯洛的观点非常相似。

  

三.自我实现者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快感体验和自身与世界融合的心理感受与毛泽东大公无私、反对等级特权

 

  马斯洛发现超越性的自我实现者,“超越自私和个人的动机”27,“避免享受、特权、荣誉以及占有”28,“向着安详、仁慈、英勇、正直、热爱、无私、善行前进”29。毛泽东一再赞颂“大公无私”,“克己奉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他憎恶官僚主义,反对等级制度、特权现象,不允许形成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要求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一定要打掉官风,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做“人民的勤务员”。他要求别人的自己率先垂范:家中已有五位亲人牺牲,他也明明可以从仁川登陆美军火力之猛而窥知朝鲜战场形势之凶险,仍为爱子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1965年,他又让侄子(实为养子)毛远新练习射击,以便派志愿军援越时让毛远新去前线。30建国后,他明确反对封建帝王“家天下”的做法,要求家人、亲友过普通人的生活,绝不搞特殊化。他不但没给子女留下一分钱遗产,而且早就预见到自己逝后爱女李讷会生活艰难,于是严格要求李讷“自己养活自己,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31

  毛泽东并非不爱自己的亲人,他晚年因想念六位牺牲的亲人而流泪。32但是,毛泽东既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是完全的自我实现者,他大公无私的道德既来源于他能够彻底践行共产主义道德,同时也因为他把为人民服务、振兴中华、解放全人类作为满足高级心理需要的方式,实现伟大事业的需要和满足远远超过了庸人以个人和家族的私利为最大的需要和满足。“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正表现了这种人格境界。

  另外,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记杨昌济的话说:“彼仁人者,以天下万世为身,而以一身一家为腕。唯其爱天下万世之诚也,是以不敢爱其家。身家虽死,天下万世固生,仁人之心安矣。”33这里的“仁人”与自我实现者的精神境界何其相似。《讲堂录》虽为课堂笔记,但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他早年的思想,或许毛泽东当年就因有自身与世界融合的心理感受(再加上其它因素)而达到了大公无私的人格境界,促使毛泽东把所有人民当成自己亲人一样热爱,必要时会为了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而牺牲自己和亲人的利益。

  

四.自我实现者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快感体验和自身与世界融合的心理感受与毛泽东襟怀坦白、质朴真诚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1)他们没有防御性,没有保护色或者伪装;(2)他们厌恶他人身上的这类做作。假话、诡计、虚伪、装腔作势、面子、玩弄花招、以庸俗手法哗众取宠,这一切在他们身上异常罕见。”34美国记者斯诺描述毛泽东“质朴纯真”、“喜欢憨笑”、“孩子气的笑”,35“他说的话是真诚、老实的。”36英国物理学家威廉·班德和夫人称毛泽东:“他给我们一种绝对诚恳的印象,...。”37毛泽东从青年时起就具有这样的品格,他不会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自称“弟为不愿与恶人共事之人”。38晚年将耍阴谋,“订了三家条约”的国家视为“蓬间雀”。他自己是这样,同时也教育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提倡“敢讲真话”、“老实态度”,做“老实人”,强调这种作风对于党的事业的重要意义。并一惯反对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这是因为自我实现的人追求高级需要,为高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而奋斗,不会有兴趣搞奸诈狡猾的小把戏并以此谋私利。他们既然有自我实现者的快感体验和自身与世界融合的心理感受,就会比常人更无私,胸怀更宽广,精神更愉悦,就不会像庸人那样挖空心思谋求个人的名利来获得有限的满足。“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诗正表现了这一境界。自我实现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如果虚伪狡诈,这种状态就会达不到或失去。毛泽东早年可能朦胧地悟到这一道理,所以在组织新民学会时将“不虚伪”作为会员守则。(孟子的“养气”也必须以“配义与道”为基础,才能“充塞于天地之间”,如“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公孙丑章句上》)

  

五.高峰体验、海洋感情与毛泽东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自信心、勇往直前精神、独立人格、大无畏精神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的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自信心、勇往直前精神极大增强:“我希望在超越者身上发现另一种似乎矛盾的情况,即他们更易于把自己看作承载天赋的人,…。…,在非超越者看来却是傲慢、自以为是,甚至狂妄自大。”39“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又感到信心百倍、无坚不摧。…他更具有攻无不克的气势、坚定不移的信心,他更能给人以这样的印象:要想阻止他,那是投鞭断流。仿佛他现在毫不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做任何想做事情的能力。”40毛泽东的人格就像是这些话的注脚:他年轻时就自号“子任”,立下“凌云志”,欲效“鲲鹏击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主张“改造中国与世界”41;他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敢叫日月换新天”,即使革命低潮,自身受到排挤也毫不气馁;直到晚年,他仍然“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面对强大的反动派,他“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面对艰苦的长征,他说“万水千山只等闲”;挥宝剑,裁昆仑,他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他以“救苍生”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信邪,不怕鬼,“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敢于向一切恶势力宣战。他的自信心之大,“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了这样的英雄气概,“我们可以藐视而且必须藐视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难,把它们放在‘不在话下’的位置。”42在各种各样艰难险阻面前他“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同时要求全党同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43。

  为什么自我实现者有这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自信心、勇往直前精神?马斯洛没有说明,但他敏锐地发现自我实现者的人格与“东方人的自我超越、自我消失、摈弃自我意识和自我观照、与世界相融、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一体”44有相似之处。的确,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感受恰恰与高峰体验的感受相同。《孟子》中恰恰也有:“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章句下》),“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万章章句下》),“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公孙丑章句上》)这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自信心、勇往直前精神的话。而毛泽东早年在论述“大凡英雄豪杰之行其自己也,发其动力,奋发踔厉,摧陷[廓]清,一往无前,…”一段时,特别注明:“按:吾之意与孟子所论浩然之气及大丈夫两章之意,大略相同。”45看来毛泽东认为浩然之气充塞天地的境界可以让人产生意气风发、信心百倍、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心态,比马斯洛的研究更透彻。对此,中华武术四大名拳之一——大英雄岳飞所创的形意拳的训练方法可以为之佐证。形意拳为了培养实战中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而专门有把自己想像成顶天立地的巨人的心理训练方法,与毛泽东的感受及海洋体验中“从未有过的更加有力”的感受很相似。毛泽东还说: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46毛泽东本人就具有这样的精神,这种精神与形意拳勇往直前的精神很相似,大概与高峰体验、海洋感情有一定关系。

  马斯洛说:“他们是坚强的人,对于不同意见或者对立观点能够泰然处之,他们能够抗拒公众舆论的潮流,能够为坚持真理而付出个人的巨大代价,正是那些给予了爱并且获得了充分的爱,与多人有着深厚友谊的人能够在仇恨、孤立、迫害中岿然不动。”47毛泽东曾赞誉“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48还明确要求“坚决站在中央正确路线方面的负责同志”在挨人们骂且骂得不对时“决不可以随风倒,要有反潮流的大无畏的精神”49。后来又对吴冷西说,要有“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了。50对于苏联想以经济压力逼中国就范的企图,“他越压我们越要顶。”51他的一生都在同“大风大浪”搏斗,在苏区多次受到执行错误路线的领导人打击排挤,解放后又多次受到霸权主义的压力和恐吓,他从未退缩、让步,而是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始终坚持真理,维护党、国家、人民的利益。这恰恰又与《孟子》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相同。

  这种独立人格同时伴随着大无畏精神。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就大声疾呼:“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52建国后他又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们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斗争的时候,必须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53当举世惊呼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时,他却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54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他说:“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55面对反华势力的嚣张他绝不退让,“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并发出战书,“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他的人格正如他对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赞誉:“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

  为什么自我实现者能有这样的独立人格和大无畏精神?笔者认为,首先是因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56,而自我实现者又是“最爱人类”的;身兼人民领袖和自我实现者的毛泽东为了维护人民利益这个最大的高级需要必须坚持真理,为此可以舍弃其它一切需要(包括生命)。其次是因为毛泽东有大智慧,能够洞悉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和反动势力的本质。同时还能从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得到启发。这首诗吸收了孟子“浩然之气”的观点,文天祥认为达到这种境界时:“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其表现与形意拳的大无畏精神很相似。他本人以舍生取义的壮举展现了这种境界。毛泽东的独立人格和大无畏精神也很可能部分来源于高峰体验中顶天立地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推测,毛泽东的人格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圣哲英杰以浩然正气为支撑的人格是相通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在一个能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伟人身上,道德、意志、志趣、节操、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同时都达到很高的程度;如果一个方面做不到,就达不到自我实现,成不了伟人。

  毛泽东不是天生的自我实现者,也不是“天生德于予”的圣人,他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成为伟人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是自我实现的境界使毛泽东产生了远大的抱负、高尚的道德、坚定的意志、过人的勇气,也不能说是由于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历史关节点上由于对宇宙人生积极探索,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对世界风云高瞻远瞩,对艰难困苦不懈拼搏使他达到了自我实现;这两方面应该是交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最终造就了一代伟人的伟大人格。

  注释:

  1[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第62页。

  2贾思楠:《一九一五——一九七六年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第372页。

  3[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第176页。

  4[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75页。

  5[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210页。

  6[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62页。

  7 [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第116页。

  8[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65页。

  9胡哲峰、孙彦:《毛泽东谈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第82页。

  10胡哲峰、孙彦:《毛泽东谈毛泽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第82-83页。

  11[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367页。

  12[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第192页。

  13[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第194页。

  14[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375页。

  15[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373页。

  16[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270页。

  17《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第141—142页。

  18[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262页。

  19[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366页。

  20[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225页。

  21[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36页。

  22[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57页。

  23《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261-262页。

  24[美]A.H.马斯洛:《人类价值新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第30-31页。

  25[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163页。

  26《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第591页。

  27[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78页。

  28[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74页。

  29 [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第75页。

  30朱旦华口述;马社香整理:《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237-239页。

  31《毛泽东遗物的故事 第四集-寿桃图书签》(文献纪录片);黄晖:《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第54页。

  32田伶、王连春:《红色回眸 一个舞蹈演员的亲历》,华龄出版社,2006,第86页。

  33《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第590页。

  34[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15页。

  35[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第65页。

  36[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第70页。

  37王占阳、王小英:《中外记者笔下的毛泽东》,沈阳出版社,1993,第204页。

  38《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第13页。

  39 [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68页。

  40 [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260页。

  41《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第2页。

  4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第142页。

  4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101页。

  44[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271页。

  45《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第219-220页。

  4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39页。

  47[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第61页。

  48《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698页。

  49《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355页。

  50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第157-158页。

  51聚生:《毛泽东的领袖魅力》,知识出版社,1993,第148页。

  52《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第292-293页。

  5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275-276页。

  5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194-1195页。

  5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496页。

  5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95页。

  作者附记:本文初稿作于1998年,发表于《毛泽东研究 2014年卷》(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再做校订,供毛泽东的研究者和崇敬者参考。欢迎批评指教 tangzhu02@163.com

  我们普通人的确难以达到毛泽东的人格境界,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原与同道共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