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毛泽东对苏联哲学的超越(五)

2021-09-09 17:08:2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士心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此篇主要谈谈毛泽东的认识论。伟人的认识论,以劳动者为主体,紧密关联到革命实践,以劳动者解放为最终目的。其哲学篇章如此,经济文章也如是。夺取政权以前,从《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到建国后1960年《关于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谈话》,都是这样的范例。

  “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的主观运动的规律和外界的客观运动的规律是同一的。辩证法的规律,是客观所固有的,是客观运动的规律,这种客观运动的规律,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就成为主观辩证法。这个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同一的。这是恩格斯多次阐明的论点。说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势必走到反对恩格斯的论点。当然,思维和存在不能划等号。说二者同一,不是说二者等同,不是说思维等同于存在。思维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运动形态,它能够反映客观的性质,能够反映客观的运动,并且由此产生科学的预见,而这种预见经过实践又能够转化成为事物。”

  社会存在即社会历史和现实,马克思哲学产生之前,劳动者并不能认知社会存在的本质。存在的不能认知对于观察者就是‘无’,‘无’是一种未被认知的存在。以自然科学对象而言,‘无’指的人类感性和理性未察觉的对象、规律范畴。科学总体上是缩小‘无’的范围,但也意识到,科学认知半径扩大,‘无’的周长越大。如果以预定的思维方式去研讨自然,就否定了人对自然进一步认知的权力,表现出人类的‘无’知。对于社会来说,也是如此。进入社会主义,先锋队如果预先设定规律,自以为是,同样是‘无’知的表现。

  伟人上述论断的第二要点,认知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事物。思维意识需要结合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科学实验和阶级斗争等实践形式才能创造生活物质,发明科学原理,改进社会秩序。黑格尔没有人的实践运动,以为思维意识的自我运转就可以实现理想事物。唯物辩证法,虽然把物质作为原发性、第一性,但其理性一元论推理缺陷,导致忽视人的能动实践,即认知正确就能达到理想境界。这种认知摆正了观察者的意识与对象的关系,其辩证法停留在认知界面,改变自然和社会的功能依然无法实现,与黑格尔辩证法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关系。

  伟人说:思维和存在不能划等号。毛泽东逝世四十五年,发表这个观点过去了六十年,现存的中国哲学家多数还达不到这种境界。时空变化,科学也在迅猛发展,并不等于人们‘无’知已经解除,超越了前人。

  “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只要肯定了这一条,我们就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了。然后还要进一步解决客观存在能否认识、如何认识的问题。还是马克思说的那些话对,思维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说思维和存在不能等同,是对的,但是因此就说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是错误的。”

  “教科书说,随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化,“人们成为自己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人”,“能够完全自觉地掌握和利用规律”。把事情说得太容易了。这要有一个过程。规律,开始总是少数人认识,后来才是多数人认识。就是对少数人说来,也是从不认识到认识,也要经过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任何人开始总是不懂的,从来也没有什么先知先觉。斯大林自己还不是对有些东西认识不清楚?他曾经说过,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发展到冲突的程度;搞得好,就可以不致发生冲突。斯大林的这些话,讲得好。教科书比斯大林退了一步。认识规律,必须经过实践,取得成绩,发生问题,遇到失败,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使认识逐步推进。要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进行研究,而且必须经过胜利和失败的比较。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经过多次胜利和失败,并且认真进行研究,才能逐步使自己的认识合乎规律。只看见胜利,没有看见失败,要认识规律是不行的。

  教科书不承认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本质总是藏在现象的后面,只有通过现象才能揭露本质。教科书没有讲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个过程,先锋队也不例外。”毛泽东的认知论超越苏联哲学的地方:第一思维与存在不相等。第二本质认知在现象之后,在事物运动之后。第三认知与革命行动结合起来,才是改变事物矫正思维的根本。伟人从社会主义实践中再现了马克思辩证法。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