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创立了光荣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一个伟大的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带出了一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他是如何协调好自己团队的内部关系呢?是如何化解自己团队内部的无数的纠纷和矛盾的呢?
我们很多单位、很多家庭都有很多矛盾,由于解决不好,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那如何面对自己团队的内部矛盾昵?如何化解内部矛盾呢?比如兄弟之间的矛盾做父母如何面对,如何化解?父子之间的矛盾做为妻子、母亲如何面对,如何化解?母女之间的矛盾做为父亲、丈夫如何面对,如何化解?父母之间的矛盾做儿女的如何面对,如何化解?还是让我们来学学毛泽东的做法吧。
一、如有纠纷,应该双方互相原谅,而各对自己作正确的自我批评。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过下面这些话:“就一般情形说来,凡属外来干部负领导责任的地方,如果和本地干部的关系弄得不好,那末,这个责任主要地应该放在外来干部的身上。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同志,其责任就更大些。
如有纠纷,应该双方互相原谅,而各对自己作正确的自我批评。在军队干部事实上居于领导地位的地方,在一般的情形之下,如果和地方干部的关系弄不好,那末,主要的责任应该放在军队干部的身上。必须使军队干部首先懂得自己的责任,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地方干部,才能使根据地的战争工作和建设工作得到顺利进行的条件。
在老干部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地方,在一般情形之下,如果老干部和新干部的关系弄得不好,那末,老干部就应该负主要的责任。”
二、越是强势的一方越要先做自我批评。
20世纪40年代初的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当局对中共中央所在地峡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造成边区极为困难。八路军留守兵团与边区政府常因一些小事造成很大的纠纷,并多次闹到了中央。面对纠纷,毛泽东要求双方都不要讲对方的过错,各自先从自己方面找产生纠纷的原因,各自做自我批评。并要求做为强势一方的军队方面先做自我批评。在毛泽东多次细致的工作的作用下,军方回去后自我反省认为:自己的军队方面有不尊重地方政府现象;有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个别同志的军阀主义倾向、本位主义观念依然存在。于是就号召全军要“拥政爱民”。边区政府经过反省认为:地方政府片面考虑自身困难,拥军观念在不少干部和群众中的思想中很淡薄,对军队的支持援助相对较少,优抗工作也有所松懈,甚至被动应付和埋怨军队。于是马上号召边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要“拥军优属”。
这就是“双拥”的由来。双拥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方政府及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双方通过良性互动而不断展开的一项社会活动。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史上一项崭新的创造;深刻反映了中国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本质特征;生动体现了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和人民军队的本色;是中国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是一曲军政民团结一心、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恢弘交响曲。
三、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多多原谅人家。
1942年 3月饶漱石接任华中局代书记、新四军政委职务后,极力排挤、孤立陈毅。两位主官生出矛盾,势必影响华中抗战的大局,只能先调走一个。11月8日,毛泽东回电陈毅和饶漱石,让陈毅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以便“明了党的新作风及应该重新估计的许多党内历史上重大问题”,并明确陈毅来延安期间,暂由副军长张云逸代理军长。
1944年3月上旬一到延安,陈毅就提出要在中央会议上谈谈自己与饶漱石的矛盾。毛泽东的回答却出乎意料:“如果你谈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谈华中抗战的经验,那很好,我可以召集一个会议,请你谈三天三夜。至于与小饶的问题,我看还是不要提,一句话也不要提。关于这件事,华中曾经有个电报发到中央来。这电报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但是我看还是暂时不要看为好。”陈毅只好说:“那我就不看,华中的事也就不谈。”话虽如此,心里似乎更没有底了。
毛泽东在 1944年 4月 9日给陈毅的信中又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毛泽东文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 127页。)
在毛泽东的劝说和引导下,陈毅也深深地反思了自己。他在 4月 11日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今后要“变更过去及人而不由己的办法”(《陈毅传》) 。后来,他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又说:“别人的批评反对,其中事出有因,查实无据者有之,而自己过与不及两种毛病则所在多有。那种‘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的自己条条做到的态度,实在要不得。”(《陈毅传》)对陈毅的这种认识,毛泽东极为高兴,这从他当天复信中可以看出:“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又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没有什么行不通的。”(《毛泽东书信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