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主席后代

“李讷下乡”与“毛岸英赴朝”,毛主席的孩子就不是孩子?

2022-02-13 14:31:56  来源: 红色文化网公众号   作者:原来是老吴啊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图片

  看《人世间》两集,让我想起了一段毛主席让李讷下乡的一段历史:六十年代的一天,毛主席和8341部队的指战员合影,后来看到照片里站着一个女兵,是李讷。毛主席便问汪东兴是怎么回事。汪东兴说,李讷是《解放军报》的总编,有资格参加合影。毛主席说,她一个娃娃懂什么呀。紧接着李讷就被安排到江西干五七干校去劳动,一段时间后,直接去农村插队,直接到农村生活劳动,完全和农民过一样的日子。

  同样的,关于毛岸英的有关记载是这样的:毛泽东与江青皆对毛岸英疼爱有加。彭德怀等官员都不同意岸英赴朝鲜战斗,毛泽东回答“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阵亡后,彭德怀不敢报告毛泽东,只将此事电告周恩来。1951年1月2日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等人向毛泽东报告毛岸英死亡的消息,毛泽东抽起香烟,沉思许久才说“打仗嘛总难免要有牺牲。”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要痕迹的事件中,作为国家领导人,伟人都是把自己的孩子毫不犹豫地送出去,而作为普通老百姓正式看到了伟人的人格魅力,才心甘情愿的支持他、拥护他。只有少数人,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思想去解构那个时代!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背景是:六十年代,因为国家经济困难,城市生产力不足,大量的中学生毕业后无法安排就业,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劳动力不足,尤其是缺乏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劳力,于是,中央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这样,即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的问题,又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这段历史中,当然有城乡生活方式的巨大碰撞,城市青年要吃很多从来没有吃过的苦。可是网友也说了“农民在农村吃了几千年的苦,没说一句话。知青在农村吃了几年的苦,就有人就写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伤痕’书。”

  网友说:“当年知青下乡像参军一样敲锣打鼓,胸戴大红花。”“那个年代的人都以响应国家号召为荣,都是满怀激情,充满斗志地”“那时的青年下乡都是豪情万丈的”。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