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主席后代

“岸英是我一生的痛……”

2022-10-26 14:40:33  来源: 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刘舒扬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他把腰弯得很深很深,很久才抬起头。”

作者:刘舒扬

  刘思齐生命的最后几年,一直在赶时间。

  军旅剧作家、电视剧《毛岸英》的编剧张丽向《环球人物》记者回忆道:“2020年我们见面时,思齐大姐说,‘我现在身体特别差,已经快撑不住了,正急着把我的回忆录赶出来。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有血有肉的毛岸英’。”

  但她终究没赶得及。回忆录还未与读者见面,2022年1月7日,92岁的刘思齐在北京病逝。

  她与毛岸英的婚姻关系只有一年。在她近一个世纪的生命旅途里,这个时长似乎微不足道。可直到耄耋之年,刘思齐仍说:“岸英是我一生的痛,也是我一生的骄傲。”

  “他非常纯净热情”

  1946年7月,16岁的刘思齐和妈妈张文秋及两个妹妹,被党中央从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手里营救回延安,结束了长达8年的囚居生活。此时,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已在延安“劳动大学”学习开荒种地好几个月了。

  张文秋早年便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所以刘思齐常去毛泽东的窑洞做客,和毛泽东的女儿李讷一起玩。

  一天,刘思齐与李讷正走着,迎面来了一名高个子青年。听到李讷喊对方“哥哥”,她才意识到,这就是毛主席那个刚从苏联回来的儿子。

  “他们说主席儿子从苏联回来,是吃面包的,我想这个人一定很洋气,穿着西装。结果一看,他穿主席的旧军装,灰的,因为瘦,晃荡晃荡的。”多年后刘思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笑着说。

  两人冲对方点了点头,算是问好。后来刘思齐又一次在毛泽东家中碰到回来看望父亲的毛岸英,彼此才熟悉起来。“我把他当成大哥哥,对他的第一个印象是很随和,虽然相差8岁,可是能玩到一块儿。”刘思齐说。

  1948年,刘思齐去西柏坡看望毛泽东时,再次见到了毛岸英。在李讷的房间里,毛岸英开始兴致勃勃地给她们讲自己土改工作中读过的马列主义理论。

·1949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左二)、刘思齐(左一)、李讷在北京香山。

  刘思齐在西柏坡住了近一个月,与毛岸英接触较多,“关系渐渐改变了”。一天早晨,毛岸英向刘思齐表明了爱意。

  “我觉得很吃惊,根本没想到。”刘思齐直截了当地提出,你是吃洋面包的,我是坐监狱的,你文化程度比我高那么大一截,我们两个将来在一块儿都没有话说的。

  毛岸英却回答:“你的爸爸为革命牺牲了,我的妈妈为革命牺牲了;你小的时候十来岁坐监狱,我8岁跟我妈妈坐监狱。我们两个是一根藤上结的两个苦瓜,为什么会说不到一起去?”刘思齐被打动了。他们约定,先通信一段时间,相互了解看看。

  毛岸英“非常纯净热情”。刘思齐说,在信中,他总是坦陈自己的缺点,努力打消她的顾虑:“我没有任何特殊感,不能认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生活上就跟普通人不一样,应该把我当作一个普通翻译来考虑。”

  两名年轻人的心越靠越近。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中南海丰泽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这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

  “婚后,毛岸英每次出差回来,先去他的爸爸那里报到,然后就去找刘思齐。”张丽对记者说。2009年前后,为撰写电视剧《毛岸英》剧本,她曾与刘思齐多次长谈。

  刘思齐告诉她,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岸英总是考虑工作,常常聊着聊着就不说话了,问他考虑什么呢?他就说,考虑下一步工作我应该怎么安排,不能事事都去问爸爸,我需要自己拿很多的主意。

  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刘思齐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

  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后,毛岸英成为“第一个志愿兵”。

  10月13日,他随彭德怀从东北回到北京,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情况,结束时已是14日下午6点多。按计划,第二天他又要返回东北,准备跨江入朝。他必须把所有事情赶在这一个晚上完成。

  “那天晚上很晚了,9点多了,岸英突然来了,说‘我要到很远的一个地方去,那里交通不方便,可能你收不到我的信,但是你不要担心’。”

  刘思齐隐约察觉到不寻常——以往出差,总是说走就走,可这次却叮嘱了她3条: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完成学业;每个星期六都要回家看爸爸,不要他不在就不去;多多照顾岸青。“后来我想,他这完全就像是遗嘱一样的。”

  最令她犯嘀咕的是毛岸英的告别。10月中旬的北京夜晚,已泛起阵阵凉意。刘思齐本打算陪他走过前面的院子,一直送到医院大门,可刚到楼下,毛岸英说外边很冷,不肯让她再送,硬把她留在住院楼门口。

  “我站在那里看着他。他走下台阶以后,突然又转过身来,向我鞠了一个躬。他把腰弯得很深很深,很久才抬起头。”刘思齐清楚地记得,毛岸英看向自己的目光,充满了叫人难过的惜别和留恋。次日,毛岸英离开北京。这一天,也刚好是两人的结婚周年纪念日。

  “思齐大姐每次聊到这里都会哭,说要知道他是上前线,肯定争取多留他几天;结果自己还催他快走,去为出差做准备。”张丽说。

  毛岸英牺牲后,考虑到她的情绪,毛泽东对她隐瞒了这个消息,而且一瞒就是3年。毛岸英刚到朝鲜时曾给她写过一封信,看不到尽头的等待里,她将它收了又展,把信纸看得起了毛边,纸张被翻烂掉了,又粘起来继续看。

  “我确实以为他为着革命工作的需要去执行任务了,几年没音信也很正常,所以我不打听也不问。”刘思齐曾这样告诉张丽。

  1953年,《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签署,志愿军开始分批回国,毛泽东这才亲口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儿媳。当巨大的痛苦袭来时,她“脑袋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了”,身体急速地消瘦、衰弱。她向张丽描述自己当时的心境,“每天恨不得都做梦,而且都能梦到岸英”。

  “3年的时间,她都没缓过这股劲儿来。”张丽说。直到1962年2月,毛岸英牺牲11年后,在毛泽东的敦促下,刘思齐才又组建了家庭。刘思齐说,毛主席的关心并不带有任何的压力,他只是写信说,要考虑自己的生活,不要固执了,应该考虑要重组家庭了。

  人到晚年,刘思齐害怕毛岸英会被遗忘,开始致力于宣讲毛岸英的事迹。她出现在电视台、地方研讨会、社区街道等几乎每一个向她发出邀请的场合。

  2009年,张丽来到刘思齐家中,打算商讨电视剧《毛岸英》筹备事宜。“思齐大姐很兴奋:‘你们叫我怎么配合我就怎么配合,授权书我现在就写。’写完她抓起笔就签字。她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最怕来不及。”那时,刘思齐已年近八旬。

  当年10月26日,剧组在位于湖南板仓的杨开慧故居前举行了开机仪式。张丽记得,一到湖南,刘思齐就激动得整夜失眠,“我都想象不到能开机”。她穿着喜庆的红毛衣,合影时,轻轻挽住了张丽的手臂。

·电视剧《毛岸英》开机仪式上,刘思齐(右三)高兴地挽着张丽(右二)。这张照片至今还挂在张丽工作室的墙上。侯欣颖/摄

  电视剧拍完后的一两年,张丽还经常接到刘思齐的电话,“问‘咱们这剧还能在哪播呀?’我就告诉她哪个台又播了,还有哪个台也在联系。”她约张丽到家里玩时也总说,我在看电视呢,《毛岸英》拍得真不错!“思齐大姐告诉我,完成这部电视剧是她此生最大的愿望。她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

  2010年时,借着电视剧拍摄的契机,刘思齐第五次来到位于朝鲜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她久久抚摸着毛岸英雕像的脸和身子,悲痛难抑。那时她还不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为毛岸英扫墓。

·2010年,80岁的刘思齐再赴朝鲜,为毛岸英扫墓。她久久抚摸着毛岸英雕像的脸庞。(视频截图)

  之后逢年过节,张丽每次给刘思齐发祝福语,诸如“祝你愿望都实现”等云云,刘思齐总是回复同一句话:我还是希望能再去给岸英扫一次墓。

  “他很爱我们这些弟弟妹妹”

  1949年,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推出了一部电影《三毛流浪记》。影片中,一个无依无靠的小男孩终日在上海街头流浪,挣扎求生。

  毛岸英带着新婚妻子刘思齐看了这部电影。他告诉妻子:我和岸青在上海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所不同的就是我没有给资本家当过干儿子,没有偷过东西。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都是杨开慧所生,特别是岸英和岸青,年龄相仿,感情很深。毛岸青始终记得的一个场景是,在板仓,一个雨天,哥哥拉着自己的手,穿着爸爸的大鞋,踏进积水,边跑边喊:我们敢在大海里航船!开船哪!

  杨开慧牺牲后,1931年初,毛岸英三兄弟被党组织送往上海大同幼稚园,后来小弟毛岸龙夭折,幼稚园也因叛徒出卖而解散,两兄弟流落街头。那一年,毛岸英9岁,毛岸青8岁。

  他们住在破庙里,靠卖报纸、推黄包车、捡烟头维持生计。毛岸青还被巡捕、特务打成重度脑震荡,落下了一生的病根。

  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毛岸英仍然想方设法认字、读书。他也教弟弟岸青识字,还攒钱买了一本小词典。这本词典跟随毛岸英到了苏联、延安,最后回到北京,婚后交由刘思齐珍藏。

  张丽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刘思齐曾提到,毛岸英特别善于讲故事,他在街头放一个小牌牌,收费讲述《列国志》《三国演义》等书中的精彩章节,赚一点钱。

  毛岸英的兄长之爱也洋溢在字里行间。1949年9月,他在给外婆、舅父的信中报告毛岸青的近况:“弟弟耳朵稍许有些毛病,但不要紧,以前在苏联与我一样没有学技术,吃了亏,现加紧补习中文,预备考专科学校。”

·毛岸英(左一)与弟弟毛岸青。

  1950年10月8日,乘飞机赴东北之前,他做的唯一一件私事,是把一封写好的信加了一句话——“不多写了,出差回来后再给你写信。”然后写上日期投进邮筒内。

  在这封写给湖南舅父的信中,他依然十分牵念弟弟岸青:“他近来颇有进步,身体也还好,就此老问题(指个人问题)还没有解决,是一个问题。”

  “二哥得知大哥牺牲的消息后,痛苦万分,头疼病发作了好长一段时间。”毛泽东的女儿李敏说。她知道,他想哥哥,他爱哥哥,但又上哪里去找哥哥呢?

  直到1986年。16岁的毛新宇带着爸爸毛岸青、妈妈邵华(刘思齐同母异父的妹妹)的嘱托,跟随中国青年代表团来到位于朝鲜桧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毛新宇看到,那一片苍松翠柏的枝头正随掠过的秋风而轻轻抖动——也许,这正是来自烈士英魂的温柔致意。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