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随父回乡祭祖的毛东东和妹妹,沐浴晨光,来到当年曾祖父上学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走进当年曾祖父上课的八班教室,温暖的阳光洒满教室。
毛东东坐在曾祖父曾经坐过的位置上,感触颇深:
我们现在能够有安稳的学习环境,
要感谢当年坐在这里的这位同学……
一百多年前,少年毛泽东离开家乡求学,写下一首明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3年,毛润之经过慎重考虑,以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
1914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第四师范学校合并,毛润之成为湖南一师的一名学生。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是一所红色底蕴深厚的学府。
毛主席从1914——1918年夏,在湖南第一师范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求学时光。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也开启了他为中华民族上下求索的伟大一生。
当年的毛润之,就是一师八班的学生,就坐在这个位置上。遇到了他的恩师,也是他的岳父,杨昌济先生。在恩师的引导下,他人生的目标逐渐清晰:为国家为民族上下求索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结交了蔡和森、何叔衡、周世钊、李维汉、萧子升等一大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共同研讨学问,探求救国救民之道。
一百年过去了,今天,伟人的曾孙毛东东坐在了当年高祖父求学的位置上。
跨越时空和百年前的晨光相遇,恍惚间,青年时代的毛润之和风华正茂的毛东东,就是一个人。
毛东东深有感触的话语,也表达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百年前坐在这个座位上的这位同学和他的同学同志,流血牺牲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