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怀念追思

赵磊: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纪念毛泽东逝世38周年

2014-09-07 18:16:09  来源: 赵磊博客   作者:赵磊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毛主席晚年经常触景生情。观电影,会泪流满面;读诗词,会痛哭不已。据中央文献版《真实的毛泽东》记载,毛主席晚年白内障摘除医生唐由之先生有一段回忆:

  “那是手术后的第五天,房间里只有毛主席和我两人,戴上眼镜后的毛主席起先静静地读书,后来小声地低吟着什么,继而突然嚎啕大哭,我见他手捧着书本,哭得白发乱颤,哭声悲痛又感慨。事发突然,我紧张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赶快走过去劝慰他,让他节制,别哭坏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渐渐地平静了一些,同时把书递给我看,原来是南宋著名法家思想家陈亮写的《念奴娇·登多景楼》。”(见《真实的毛泽东》第730页)

  读陈亮的词,毛泽东想到了什么?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陈亮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观察形势,登上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危楼还望,

  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

  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

  连岗三面,

  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

  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

  登高怀远,

  也学英雄涕。

  凭却江山,

  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

  不须反顾,

  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

  势成宁问强对!

  按后人的解读,该词分上下两部分:上阕,作者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南宋朝廷颓靡不振,重蹈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苟安于一隅。下阕,作者抨击那些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们,只知清谈空论,却无力收复充满腥膻之气的敌占区。

  主席晚年读《登多景楼》为何痛哭不已?过去我不是很理解;即使读了后人的解读,也难有深切把握。直到最近,看到有关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某某某》的纷争,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才是主席的痛楚所在;而这痛楚,当时又有几人能会,何人能解呢?

  眼见“河洛腥膻无际”,即使“凭却江山”,主席也自知,不仅身后“管不到”,而且身前恐怕也是无能为力也。面对回天乏力的处境,主席对身后的局势洞若观火,于是有了“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的悲凉啊!

  陈亮的《登多景楼》,笔力苍劲,议论深邃,有雄视天地的英雄气概。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义无反顾。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曾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何以相若相似?因为他们都处于“只成门户私计”的同一时代。“诗言志”,把这首词放到文革晚期的背景去解读,我们才能理解主席心中的悲凉。

  毛主席晚年看电影《难忘的战斗》(达式常主演),当演到解放军进城,人民群众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的场面,老人禁不住放声大哭,其情其景真是催人泪下。看看今天的种种现实,除了悲愤,我只有无语。在南京“解放电影院”更名“首都大戏院”之际,对毛泽东晚年读《枯树赋》的心情,我油然生出强烈共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鲁迅有诗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青年时期读此诗句,体会甚浅;人过中年之后,越发有所共鸣。

  在毛泽东逝世38周年前夕,再读《登多景楼》,胸中波涛起伏,喉咙哽咽,怅然而涕下。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