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怀念追思

杨振宁晚年为国效力,原来是因为毛主席!

2021-09-25 15:22:04  来源: 子夜呐喊   作者:秦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为庆祝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杨振宁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

  在这个讲话中,杨振宁先生讲述了一段与邓稼先有关的往事。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访问新中国,向曾经是中学、大学同学和知心朋友的邓稼先求证,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有没有参加新中国的原子弹工程?邓稼先同志在向组织核实确认之后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明确告知“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

  邓稼先同志还在这封信中写道:

  你这次回来能看见祖国各方面的革命和建设的情况,这真是难得的机会。希望你能了解到祖国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毛主席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的这句话去做。……但我愿意引用毛主席这句话,与振宁共勉。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

  ……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这封信被收录在了杨振宁夫妇编著的《晨曦集》(增订版),而杨振宁先生演讲的标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也正是来源邓稼先同志这封信的原句。

  “千里共同途”的这个“途”究竟是什么途?旁观者有旁观者的理解,杨振宁有杨振宁的理解,至于邓稼先同志的意思,其实通过读这封信的原文,我们不应该不难理解,那就是沿着革命先烈的道路继续前进的“途”!

  毛主席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的这句话去做。

  对于杨振宁先生,周围很多朋友是持相当负面的看法的,主要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祖国最困难的时候,邓稼先和钱学森等同志都可以放弃美国优渥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杨振宁先生为什么没有回来?甚至杨振宁先生百岁生日的这两天依然还有一些人在议论此事。

  笔者以前对这个问题也是耿耿于怀的,不过,在了解到关于杨振宁先生心路历程转变的一些历史之后,笔者也就释然了。

  虽然,杨振宁先生在新中国已经蒸蒸日上之后归国的“锦上添花”,与钱学森、邓稼先等同志在新中国艰难起步时期归国的“雪中送炭”,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但是,对比80年代后祖国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清华、北大的很多人才,很多都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去为西方资本服务,甚至反过头来污蔑、攻击自己祖国的做法,杨振宁先生“锦上添花”的“逆行”,依然是可贵的。

  70年代末开始,杨振宁就在国内做一些教学工作,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1997年筹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为高等研究院),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冷原子、凝聚态物理科研水平……只要不是刻意地带着偏见,都不能无视杨振宁先生对祖国的实际贡献。

  杨振宁与邓稼先是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还一起坐船出国留学,至于说杨振宁回国救了邓稼先的说法,完全是一派胡言,这里就不展开了。很多人应该也知道,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寒春是杨振宁的同门师姐,师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如果寒春不投奔延安、邓稼先解放初不回国,他们后来的科学成就未必在杨振宁之下。

  左起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平(杨振宁二弟),1949年摄于芝加哥大学

  从这一点来讲,寒春、邓稼先,包括钱学森同志,他们的个人品格是高于杨振宁的。不过,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只是杨振宁先生稍晚一些而已。

  寒春同志是受到哥哥韩丁以及朋友阳早的影响“投奔光明”,邓稼先与钱学森同志起初回国则是抱着一腔赤子之情。后来到了红色中国,他们都成了毛主席的好学生,才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人民科学家。

  而杨振宁的父亲,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杨武之先生1928年就从美国留学归来,解放前夕仍然坚定地留在大陆,迎接新中国的到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杨武之先生的学生。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杨武之先生每年夏天都会飞赴夏威夷,与杨振宁一家团聚。

  杨武之曾劝杨振宁早日回国,因为当时的中国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但杨振宁认为国内科研条件远不如美国充足,自己的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拒绝了父亲的请求。1964年,杨振宁还加入了美国国籍,这对杨武之先生来说是沉痛无比的打击,父子关系疏远,直到杨武之先生1973年去世之前他都说自己不能原谅儿子加入了美国国籍。

  这样的表现并不能说杨振宁先生真的多么不爱国,他只是醉心于科学,对政治没有任何的概念和思考。

  杨振宁先生真正的转变其实是开始于1970年的保钓运动。

  1969年至1970年,日本佐藤荣作内阁与美国尼克松政府谈判美国归还日本冲绳时,居然把中国台湾省附属岛屿钓鱼岛列岛划入冲绳范围。于是,从1970年下半年起,美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

  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的杨振宁对此十分关注,立即返回美国,在工作之余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保钓运动。刚开始参加保钓运动的杨振宁只是基于朴素的爱国情感,据杨振宁先生自己的回忆,在参与到保钓运动之后,他受到了巨大影响,开始真正地思考政治问题。

  据参加保钓运动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叶先扬先生回忆:

  中国大陆的红色风暴对大洋彼岸的美国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这也对保钓运动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很多海外赤字当年正是通过保钓运动接触红色中国、认识红色中国,再去主动认识毛主席、学习毛主席,从而完成思想转变的。

  保钓运动的骨干,很多是来自台湾的留学生。他们从小就在台湾接受反G教育,保钓运动很快走向了左右分裂,由于反G而以革新保台为号召的右翼同学们,成立了反G爱国联盟,而以认同新中国为诉求的左翼同学们,自然的把钓运推向中国统一运动。

  为了让更多的留学生了解新中国,保钓运动期间北美各大学校园有很多介绍新中国的电影放映;左翼保钓运动的骨干们为了宣传影响更多的人,开始自己编印刊物,组织读书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开始自发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毛主席的著作,学习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等。

  正是在左翼保钓运动的革命大熔炉里,杨振宁先生才完成了思想蜕变和升华。他本人很快成了保钓统一运动的骨干。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特别是1971年第一次回国了解新中国的真实情况以后,杨振宁先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1年,见到周总理和毛主席的杨振宁,主动跟周总理提出要立刻回国效力,周总理认为当时中国的核物理起步的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杨振宁留在美国可以更好地发挥统战作用,杨振宁最终也听从了周总理的建议。事实上,回到美国之后的杨振宁先生的确是一直致力于宣传红色中国、宣传毛泽东思想。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杨振宁先生在保钓运动战友和纽约华侨举办的悼念毛主席逝世的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富有革命精神的悼词,从这篇悼词我们也能追寻到杨振宁先生的心迹:


 

 

  从这段文字我们看出,当时的杨振宁先生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都是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时的杨振宁已经彻底完成了思想上的“左转”,而杨振宁70年代末的归国,其实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完全注定了!

  80年代,杨振宁在香港出版了一本文集,收录了他在70年代的一些谈话,其中全是对那个时代的赞美之词。预先看到文稿的杨振宁的朋友、中科院院士葛墨林劝他删掉这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不要引起“误会”,杨振宁却执意全部发表。

  今天的杨振宁先生是否还完全保持着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他发表的那篇悼词所宣示的初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或许算是部分回答吧。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