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怀念追思

从怀念到追随:我的信仰毛泽东之路

2024-01-20 08:43:23  来源: 乌有之乡   作者:雷德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0年以前,“毛泽东”还是一个离我很远的词汇。

  尽管我出生时候土坯房的老屋里便挂着一幅教员画像,尽管从小就听爷爷讲“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尽管幼儿园时我便会唱“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尽管也曾追过热播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但总体上讲,儿时的我对他知之甚少。

  我了解教员始于高中的历史课本。他参加国党的“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建立起了湖南的党组织;他在“八七汉口会议” 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他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重新确立起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指挥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他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打败日本侵略者,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解放全中国,建立起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当历史课上学习到这些知识时,我对他满是崇拜。“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东方红》的歌词唱出了我的心声。

  然而,当历史进入到崭新的一页,教科书对他的评价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对他的态度也出现了180度大转弯。网络上某公知提出的“毛泽东建国有功、治国有罪”的观点正好符合学习了中国现代史后的我的想法。

  直到10年前,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的毛诞节,我还在质疑他。12月26日那一天,当我在立有教员像的广场散步时,看到几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到像前,献上一束花,跪了下来,向塑像三叩首。我心里纳闷极了,为什么,有人还会怀念他?虽然我不至于谩骂,但我是绝不喜欢他的。因为教科书在现代史的篇章教育我、老师告诉我:就是他,引进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使经济发展陷入斯大林模式;就是他,利用整风引蛇出洞,再通过反右打击知识分子和政治对手;就是他,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不符合国情的总路线,造成大锅饭养懒汉;就是他,在大跃进中脱离经济发展规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就是他,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鼓吹浮夸风共产风,致使三年自然灾害中饿死三千万;就是他,错误地发动文革,造成十年浩劫,中国的民主法制人权遭到践踏。总结起来,建国后的这三十年,中国的闭门造车与固步自封造成了物质的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了。这都应当“归罪”于他,他的晚年也没有摆脱封建帝王老而昏聩的困境。因此,看到老人向他磕头这一幕情景,我只能用“被洗脑了”这样的理由来解释老人们的想法,甚至专门发了条“QQ说说”讽刺纪念毛泽东的网友。

  之所以要啰嗦一通我这质疑毛主席的这段经历,是因为我当时的想法或许具有一种普遍性,不少同龄人跟我一样误解过教员。可以说,在10年前,质疑毛泽东的青年不在少数,在10年前,怀念毛泽东的青年寥寥无几。

  好在矛盾的双方开始相互转化。2013年后,“毛泽东”成为了与我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个词汇。

  2013年,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上映10年后再次爆火网络,不同于追叙教员历史功绩的影视作品,它塑造的不是一位“四个伟大”的毛主席,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教员,前者是把他作为塑像放在神坛,后者则是把他放到人民中间。同样爆火的还有纪录片引用的张广天创作的歌曲《毛泽东》,它不同于传统红歌对毛主席的歌颂,而是表现了后毛泽东时代青年所理解的“毛泽东”这一文化符号——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一位人民的先知。另一首网络改编歌曲《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主席》则以另类的表达方式唱出了90后的心声。2013年的毛诞节成了一个开始——像我一样走过弯路的青年因120周年的纪念而了解了教员,进而怀念起教员。

  十年之后的今天,对于更多的青年来说,“毛泽东”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教员130周年生日,纪念他的青年人比10年前明显多了,韶山多了很多青年人,毛主席纪念堂多了很多青年人,纪念毛诞的短视频创作者里也多了很多青年人。相比于《走近毛泽东》,此次毛诞上映的纪录电影《人民万岁》也更贴合青年的口味。

  正如刘继明老师的判断,“国家主义者在纪念,民族主义者在纪念,马列毛主义者在纪念,官方在纪念,民间也在纪念,甚至包括他的敌人,也在纪念,只不过是用仇恨和诅咒的方式。”今天,形形色色的人都在纪念教员、学习教员。官方在纪念他,座谈会上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欣欣向荣,他们追求的伟大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企业家在学习他,据说,任正非、宗庆后、马云、史玉柱、陈天桥等企业家都热衷研读毛泽东经典,并被称为“毛派企业家”;就连老胡都说“他的文韬武略和丰功伟绩彪炳史册”。相比之下,我们青年的纪念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我认为,青年的纪念代表着希望,它孕育着从怀念毛主席到追随毛主席的种子,它蕴藏着把马列毛主义实现为武器的批判的力量。

  纪录片片名的变化隐喻着这样的事实——20年来青年对于教员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迁:20年前,青年对他还很陌生,我们要“走近毛泽东”;10年前,我们真正“走近毛泽东”,开始怀念他;今天,我们追随着他高呼“人民万岁”!“毛泽东”,是我们找到的旗帜;“人民”,是教员指给我们的方向;现实,是我们做出选择的推手。

  如果说历史给了我们纪念他的理由,那么现实则再一次证明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时代的正确性。人民在法律上是国家的主人,在社会生活中却是弱势群体,劳动群众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处在社会的底层。我们青年纪念他,就是纪念他抹不掉的丰功伟绩,纪念他不灭的思想和不朽的灵魂,纪念他呼喊的那句“人民万岁”,纪念他决心改变中国不平等的现状、决心改变劳苦大众的命运、决心与无产阶级相结合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的伟大胸怀。经历过前后三十年巨大反差的老人们懂得了毛主席的正确性,遭受着苦难的工农群众重新认识了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青年们,也不再选择浑浑噩噩地生活下去,不再选择靠自我奋斗实现自己一人的解脱,最终在“毛泽东”旗帜的指引下选择与广大的无产阶级相结合,走到无产阶级中间去,将我们的命运与他们的前途结合起来,把他们的解放作为我们自己的事业。

  青年时代的教员,正是选择了自觉与广大人民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人民的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今天,我们也不再迟疑,我们做出了成为一个毛泽东思想者的选择。正如青年教员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追随教员,完成他未竟事业的责任在我辈青年!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