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
今天是毛主席逝世49周年纪念日,我们无比怀念您!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今天,让我们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感受领袖风采,缅怀一代伟人!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那个年代,中国已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
从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再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7岁的毛泽东决定走出小小的韶山冲,去了解外面更加广袤的世界。临行前,他给父亲写了一张便条,借一首他改写的诗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3年春,20岁的毛泽东考入五年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呼唤他的是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子踏上北上之路。在北京,经恩师杨昌济的推荐,毛泽东来到北京大学,做起了图书馆助理员,负责新到报刊和阅览人姓名的登记工作。
正是在这个图书馆里,毛泽东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领路人,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此,立下救国救民远大志向的毛泽东,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从此一生追寻,矢志不移。
▲1920年1月18日 毛泽东(左四)同进步团体辅社成员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1921年6月,毛泽东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通知。6月29日,他和何叔衡一道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
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19岁。与会者平均年龄28岁,正巧是毛泽东的年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在随后几十年艰难而辉煌的战斗生涯中,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作出了光耀千秋的历史贡献。
永不忘
您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油画)
▲1931年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在第一次全苏大会召开之日的合影。
▲毛主席在延安研究指挥解放军反击国民党的进攻。
▲1948年3月23日,在西北野战军转入反攻后,毛主席前往晋察冀解放区。
永不忘
您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
▲1939年5月26日,毛主席在“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1942年3月23日,毛主席在延安高级技术干部季会上讲话。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在西苑机场阅兵。
▲1958年,毛主席在中南海观看我国自己研制的武器
永不忘
您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
▲到达陕北后的毛主席
永不忘
您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
▲《毛主席与安源工人在一起》(油画)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永不忘
您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
▲1939年,毛主席与延安农民交谈。
▲1939年4月,毛主席在延安教小八路认字
永不忘
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直到逝世,毛主席的两件睡衣,一件有67个补丁,另一件有59个补丁,而此前不得不扔掉的一件,有73个补丁。
毛主席有一双皮拖鞋,从新中国成立时,就开始穿。1965年在长沙,身边工作人员看到这双拖鞋破得实在不能再用了,就劝毛主席换一双新的,但毛主席仍坚持补一补再穿。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幸福不忘引路人
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我们只争朝夕、顽强奋斗
更加不能忘了毛主席
今天
让我们深切缅怀
伟大领袖毛主席
(图文视频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军网、中国军视网、央视频等媒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