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于2012年12月26日博客文集,现摘录、修订、补充内容并统一标题写法,以作为早期毛主席塑像的系列篇。
走进工司大院就知道这是个老院子,眼前的楼房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式建筑。大门迎面是主楼,主楼外立面上密密麻麻的藤蔓一直爬到顶层,褐色的枝条紧紧地攀附着高墙,干涩、枯萎却顽强地钩织出岁月的沧桑。
大院里安静,过往人员很少。
工司大院是老称呼,就是原来的军委工程兵司令部机关办公所在地,也称军委工程兵。说话这都是40多年前的事儿了。





【03】2013年5月29日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队整编、撤消的调整后至今,这个大院已经易名多次,现在主要是家属区了,却无论如何,大院里的几代人一直承载和传递着当年全国各地几十万工程兵官兵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念念不忘、铭记在心。站在这里,我能感受到,也能听到过往岁月的诉说。

【04】2013年5月29日
毛主席塑像是工司大院标志性的建筑,毛主席挥手的形象是他们心中的灯塔,灯塔照耀的地方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05】2023年12月26日
常常有路过的年轻人拿出手机拍照,也有当年的当兵人,他们在塑像下留步贮立,仰望毛主席。

红歌会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