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毛泽东时代

回忆学大寨时的“半边天”

2022-03-07 17:09:0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范洪利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是我在回乡务农期间的亲眼所见和切实感受。就生理而已,男女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但我所见所闻的“一样”,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代列车上,男女是一样的激情,一样的干劲,一样的担当,一样的尽责奉献,“巾帼不让须眉”。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毛主席所指的“这种精神”,就是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品质和风格,号召大家都要学习他。记忆中的“半边天”,是平凡的农家良女,普通的公社社员,但因为“老三篇”的学习和熏陶,“这种精神”,是很深入在她们心坎上,见之于她们行动中的。

  学大寨,开始时,学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六六年起学大寨式评工计分,按照年龄和体力差别,为社员设定了四个劳动等级,一等身强体壮,专司田间重活累活;二等是上了年纪和尚未成熟的男工,承担强度相对弱一些的劳动;三等是已为人妇的贤妻良母,四等是年老力衰的老人家和才出校门的“童子军”;此外还有一个“青年组”,清一色尚未出家的“毛头姑娘”,农忙时节专设的,起突击作用。这里,就介绍几位妇女“领头雁”吧。

  四等组的组长是我外婆,从小在地里风吹雨打日头晒,练就壮筋骨,好身手,凡属于妇女从事的农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农忙时老财家招帮工,嫌这个活儿粗那个耍滑头,“象牙筷子上掰雀丝”,唯对我外婆,要提前预约提前请,因为她人勤手快技术精,一人能顶两人用。老人家是赤贫户,翻身感特别强烈,经常说,过去帮人有一工无一工,吃了上顿还不晓得下顿在那里,为有钱人干活都舍得卖力气,现在是为集体、为大家,哪能缩手缩脚?我回来务农,开始半年在“四等”里学徒,老妈说,学到了外婆的手迹,才算得“满师”,有心跟着她,发现她的手迹确实与众不同,一样为棉花苗锄草松土,有的把苗锄死了,有的苗根部总会留残草,有的泥土大小不匀称,有的一墒一墒间残留零碎土块,就像理发后没修好面那样,横竖都看着不舒服。队长来检查质量,我们一堆老的小的,都要被他赶去看外婆的“样板”。

  第二位,是我的老妈,三等妇女组的组长、劳动标兵。干起活来,是外婆的传人,总是那么要强,那么拼命,那么干劲冲天,割麦割稻比不少男劳力还快,我后来能超过她,完全是年龄和体力的优势。大寨式评工计分,是“自报公议”,等级里有高低,老妈九分工,是最高,然后是对照老妈先自报后公议,大家七嘴八舌畅所欲言,虽然只有三厘两厘的差距,但更重要的是“面子”,所以,“批评与自我批评”时的争论,有时很激烈,往往这个时候,队长会一锤定音:你们都很厉害,现在外面还有三亩稻谷等着收回,你们几个和一道去开镰,谁超得过金娣,(老妈乳名),谁就拿九分!于是,会场肃静,不再有异议吭声了。

  第三位,是共产党员张保度,我的一位长辈,健在,满宅男女尊称她为“宝度阿姐”。学大寨干重活,不怕累不叫苦,也是标兵,劳动组长,响当当的“九分工”。记得一次为麦苗施肥扛河泥她,连续几天也没让姐妹们“轮换”,表情乐观但似乎总隐着点异样,原来是肩胛红肿,剧痛难忍而咬牙皱眉。被发现后,在场社员无不感动,队长硬是下死命令:现在起,只准你浇,不许你扛!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爱集体如家,赢得了社员的尊敬和信任,队里原保管员出嫁后社员们一致推举她接任,她一直坚守到分田到户库房它用,数十年间,没霉变过一粒粮食,没短缺过一只麻袋,没散失过一根竹梢。

  第四位,老陶,按辈分,我得叫她“舅妈”,差不多八十了,现当然在安度万年享天伦之乐了。她是当年的青年组组长,干活总是风风火火,既快又好。我在三等组锻炼,老妈说,手迹学外婆,出手就要学老陶。一样下水田拔稻秧,有些人磨磨唧唧的,左顾右盼,前看后望,老陶早就十把二十把的拔下了。插秧,任它田块 有多大,一行一行是多少米,她这边第一个下水,不抬头,不直腰,那边第一个起来,顶呱呱的“头牌子”,好几年内没人赶得上,曾经代表江镇公社参加过川沙县插秧能手团体表演赛。拜她为师,她传授了不少诀窍:一是有信心,调整好情绪;二是要专心,一出手,就要只想着做快做好做出色;三是要憋足劲,一鼓作气;四是要多练,练出熟能生巧本领——这几条,不也是我往后做好具体工作、客服任何困难、当好红色种子、走好人生之路的基本功吗!

  家乡的女长辈勤劳,朴实,善良,仁慈,其它地区顶着“半边天”的劳动妇女,也具有着一样的美德和聪慧,都是我在上山下乡那段岁月里所佩服和尊敬的良师诤友。在东海之滨稻棉丰收的喜迎中,在西双版纳屯垦戎边的山水间,她们文化不太高但有觉悟,见识不太广但有爱心,教我学本领,学做人,锻意志,炼品格,哪怕只有点点滴滴,也弥足珍贵,得之不易——历经了这样的岁月,还能有什么悔呀、什么怨呀,值得大呼小叫、牢骚不断的?

  2022年3月6日

  【文/范洪利,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