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毛泽东时代

秦明:真要把历史旧账翻一遍,难堪的绝不是毛主席!

2024-03-20 09:55:0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秦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昨天文章发出后,有读者留言:

  今天简单回应一下这个质疑。

  1958年,毛主席在河南路经停留、实地考察、召开会议,加起来有三次:

  第一次是1958年1月初毛主席到南方开会路过郑州,听取了时任河南省委第二书记吴芝圃关于农业生产规划的汇报;

  第二次是1958年8月6日-8日,毛主席到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长葛县宗寨农业社、商丘县道口乡黄楼村等地实地考察;

  第三次是1958年11月,在毛主席倡导下召开的第一次郑州会议。

  那么,1958年这三次到河南,毛主席究竟说了什么?这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1958年春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中,为解决“社小、劳力少”,不便于大兴农田水利的问题,河南一些地方开始突破原有农业社的规模,兴起“小社并大社”热潮。遂平县和平舆县各办了一个6000户左右的大社。1958年7月,河南正式建立了全省第一个人民公社——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毛主席关于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的伟大构想,首先在河南变为现实。

  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河南究竟开展的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这是毛主席1958年8月6日-8日到河南实地考察的主要原因。

图片

  首先,对于群众的热情,对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大方向,毛主席是完全支持的。

  然而,对于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毛主席也是时刻保持警惕的。

  1958年1月初,毛主席在听取吴芝圃汇报时,对于吴芝圃制订的河南省粮食增产数字和一年实现“四化”(绿化、水利化、机械化等)的指标就提出过疑问;

  1958年3月8日至26日的成都会议上,吴芝圃正式提出河南一年就能够实现四化,四年可变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这比1月份河南省委制订的目标大大提前。吴后来在检讨书中透露,毛主席曾半开玩笑地跟他讲:“你是马列主义,我是右倾机会主义”,“河南一年实现四化,不惟不可能,即使实现了,其后果也不堪设想”。而在会场上,毛主席为了不打击干部的积极性,加之自己已经退居二线,只是很谨慎地指出:

  河南提出一年实现四、五、八(黄河以北粮食亩产四百斤,以南亩产五百斤,淮河长江以南八百斤),水利化,除四害,消灭文盲,可能有些能做到……可以让河南试验一年。如果河南灵了,明年各省再来一个运动、大跃进,岂不更好。

  对于一年内实现四化的目标,毛主席有很大的怀疑:“可能缺点很大,起码是工作粗糙,群众过分紧张……”

  原人民日报总编吴冷西在他晚年的回忆录《忆毛主席》中披露,毛主席当时还专门找吴冷西谈话说:

  河南提出苦战一年,实现四、五、八水利化,除四害和消灭文盲。辽宁要实现三自给(即粮、菜、肉自给)。我怀疑是错误的,河南提出今年办四件大事,有些可能做到,有些可能做不到。就算都做到,也不要登报。《人民日报》硬是要卡住。否则这个省登,那个省登,大家抢先,搞得天下大乱。一年完成不登报,两年完成恐怕也不要登报。各省提口号恐怕时间长一点比较好。我就有点机会主义,要留有余地……现在报纸报导要调整一下,不要尽唱高调,要压缩空气,这不是泼冷水,而是不要鼓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大家按实际条件办事。提口号,定指标要留有余地。

  毛主席严肃地告诫吴冷西:“你到人民日报工作,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准备遇到最坏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

  然而,吴冷西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顶住来自一线领导的压力,让自己分管的阵地成了浮夸风的重灾区,6月份河南带头在农业生产放了“卫星”,接着是钢铁“卫星”、煤炭“卫星,辜负了毛主席的期望。在回忆录中,吴冷西曾作出过深刻的检讨。

  我们再来看毛主席1958年8月到河南实地考察时的情形,以下内容的对话细节来自河南日报客户端2023年4月8日刊登的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百卉同志的文章。由于官方已经对大跃进作出过定性,所以这里也不存在“为毛主席讳”的问题,真实性不必怀疑。

  1958年8月7日,毛主席来到长葛宗寨村视察深翻改土的玉米田,向宗寨村党支部书记赵献章详细询问玉米地翻多深、分层施了多少肥?浇没浇塌地水?犁耙几遍?啥时间下种?搞几次间苗?浇了几次水?计划量多少斤,等等。当赵献章汇报到玉米计划亩产两万斤时,毛主席并没有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耐心细致地科学计算每亩棵数、每棵棒子数,每棒粒数、重量,启发人们把冲天的干劲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认真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

  接近宗寨村时,毛主席问道:“这是什么村?”长葛县委副书记王连安同志边答边用手指在地上写出“宗寨”二字请主席看,毛主席问:“有多少户?”王连安回道:“二百多户,一个高级农业社。”又问赵献章:“生产队的规模大了好?小了好?”赵宪章答:“大了好。”毛主席只是说:“适当大一点好。

  与赵献章交谈之后,毛主席又问长葛县委书记吕炳光同志今年全县玉米的单产,吕炳光回答说:“保证一千五百斤,争取两千斤。”毛主席只是笑了笑,继续往前走去。返程时,毛主席再次听到吕炳光向他汇报全县玉米单产保证一千五百斤,争取两千斤时,笑着问吕炳光:“能达到吗?”吕回答说:“一定达到!保证秋后到北京给主席报喜。”毛主席仍然只是笑着说:“拿到手,才算数。

  1958年8月8日,毛主席视察了商丘县道口乡黄楼村。毛主席来到一块架起秧子的只有3分地的红芋地边,看到这片长势很好的试验田非常高兴,便问大家:“这是谁搞的?”徐家林说:“这是我搞的。”毛主席点了点头表示满意,接着徐家林又介绍了种植情况,并补充说:“施肥30万斤,计划亩产13900斤。”毛主席似有疑惑地说:“亩产13000多斤,秋后我再来看。

  我们注意看上面加粗的内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在河南的实地考察中,对人民公社的道路总体是肯定的,从而有了“人民公社好”的说法;但对于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左”的苗头,毛主席已经有了很高的警惕,对亩产万斤的口号也是内心苦笑不已。

  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已经出现的严重问题,毛主席于1958年11月召集了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力主纠“左”。第一次郑州会议,毛主席在听取汇报过程中,感到一些问题涉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关系非常重大,于是将会议的范围先后扩大了三次,这才有了次年2月底开始的第二次郑州会议,力纠“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和瞎指挥。

  其实,我们真要把历史旧账认认真真地翻一遍,难堪的绝不是毛主席!例如是哪些人在宣传阵地上施压吴冷西让他违背毛主席指示的?又如,吴芝圃在河南打倒了反对浮夸风的第一书记潘复生,是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

  真实的历史与阴谋论者想象和编造的历史完全不同:毛主席不屑于也从来不会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何况毛主席当时已经退居二线,所以对一线决策的高级干部,以及对吴芝圃这样的在地方主持工作的干部,毛主席是抱着尊重、建议的态度,苦口婆心地劝告,直到触及根本原则问题,毛主席才不得不拍案而起、与错误路线斗争到底。

  而在河南实地考察的现场,听到干部们对党的政策的不同看法,对人民群众不同的说法,毛主席从不直接给予批评、直接给基层干部群众泼冷水,而是以幽默的语言一笑了之,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摆事实、讲道理,这才是毛主席一贯的作风,并不能据此认为毛主席在河南支持过浮夸风。

  【文/秦明,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子夜呐喊”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