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毛泽东时代

1974年,在那崩溃的边缘,我们建了13个大化肥厂

2024-07-31 11:08:5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红色小兵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分田后就吃饱饭了,你也不看看之前我们都干了啥?

  有个老汉拼命开山,平地,挖坑,栽果树,到去世前都没有吃上果子,但是儿子吃上了。可这个不肖子孙竟然逢人就说,看我把果树弄得多好,都丰收赚钱了。

  有人说,到80年代,我们一分田就吃饱饭了,可有多少人会看看,在70年代我们都干了啥?

  第一,四川泸州化工厂,1973年建设1976年投产;

  第二,河北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7年投产;

  第三,辽宁辽河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8年投产;

  第四,黑龙江大庆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6年投产;

  第五,江苏南京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8年投产;

  第六,安徽安庆化肥厂,1975年建设1978年投产;

  第七,山东齐鲁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6年投产;

  第八,湖北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8年投产;

  第九,湖南洞庭湖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8年投产;

  第十,广东广州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8年投产;

  第十一,四川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6年投产;

  第十二,贵州赤水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8年投产;

  第十三,云南化肥厂,1974年建设1977年投产。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短短五年,十三个大型化肥厂建成投产。到了1982年已经全部实现量产,化肥年产量达到1500多万吨,翻了五倍,粮食产量也比1970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历史,永远莫忘!

  今天,说到吃饱饭的问题时,人们普遍想到包产到户。一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粮食增产的原因,人们普遍归结到包产到户身上。可是,为什么在封建社会两千年的时间里,长期单干的中国农民就没有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呢?如果仅仅靠农民积极性就能解决问题,那岂不又回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逻辑中去了吗?

  事实上,除了包产到户因素外,80年代农业丰收至少还有以下四个重要原因:

  第一是种子革命。

  70年代初,杂交水稻良种育成,使水稻单产约增加20%,而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杂交水稻大体完成推广。与此同时,其他各种农作物如小麦、棉花、油料也都陆续发生了种子革命,产量和质量都大幅度提高了。

  第二是化肥革命。

  毛主席晚年批准的“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中就包括13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这些装置到1979年时绝大部分刚好建成投产,迅速增加了每亩化肥的施用量。这在长期以农家肥为主的田里,起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第三是水利革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伟大的毛时代,各级政府利用农闲每年大规模地组织人民公社的社员兴修水利,全国的大小水库七八万座,极大地增强了防洪抗旱能力,保证了农业丰收。

  第四,是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极大提高了种粮积极性。而这些钱,难道不是毛时代积累下来的吗?

  今天想来,又起止是农业呢?工业、交通、能源、教育、科研、国防、文化、体育各个领域,何尝不是如此呢?

  试想,如果没有那个时代30年建设的积累,要钢没钢,要煤没煤,要油没油,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要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又没劳动力,又如何使商品奇迹般地摆满货架、摆满每个家庭呢?

  试想,如果没有那个火红时代建设好的武钢、鞍钢、首钢,如果没有大大小小的水泥厂,仅仅一个允许私人建房的政策,怎么能一夜之间呼唤出一座座楼房,铺设起一条条公路呢?

  如果没有那个时代建设的棉纺织厂、丝织厂、化纤厂,怎么能一下子就取消了布票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做人要讲良心,我们不能吃着人家的粮食,喝着人家的水,用着人家的东西,住着人家的房子,却一天到晚地咒骂人家。

  红色小兵

  2024年7月31日

  【文/红色小兵,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美好毛时代”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