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毛泽东时代

毛主席时代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有多好

2025-08-14 15:50:42  来源: 辛辣锅|微信公众号   作者:辛辣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是说,政治宽厚质朴,人民就淳朴真诚;政治苛察繁密,人民反而狡黠投机。这一古老的治国智慧,在毛主席时代的社会治理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印证。那个时代的政治风格并非依靠繁复的规章制度,而是以简朴的治理方式激发人民的自主性,使得社会风气相对淳朴,人民精神昂扬。今天,许多人怀念毛主席时代,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那种朴素而有力的治理方式的认可。

  ①"其政闷闷":简政放权,激发社会活力

  毛主席时代的治理风格,不同于后来某些时期的过度行政化,而是强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建国初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毛主席并未采取高度集权的微观管理,而是鼓励基层自主探索。例如,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他提出"自愿互利"原则,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而非一刀切地强制执行。这种相对宽松的治理方式,使得农村社会保持了较高的自主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发挥。

  在工业领域,毛主席时代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相结合)政策,打破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工厂管理更加扁平化。这种治理模式虽然简单,却有效调动了工人的创造力,使得许多企业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仍能维持高效运转。这种"闷闷"之政,不是无为之治,而是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社会自然生长。

  ②"其民淳淳":朴素社会风气与集体主义精神

  在相对宽松而公正的治理环境下,毛主席时代的社会风气呈现出罕见的淳朴特质。由于政治宣传强调"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社会上的物质欲望被抑制,而精神追求被放大。人们不以财富多寡论英雄,而是以劳动贡献为荣。这种价值观的塑造,使得社会上的攀比、奢靡之风较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真诚。

  此外,集体主义精神的高扬也是那个时代的鲜明特点。在"学雷锋""学大庆"等社会运动中,无私奉献、团结互助成为普遍认同的道德准则。工厂、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形成了紧密的共同体,人们不仅为自己而活,也为集体而奋斗。这种精神氛围,使得社会犯罪率较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较高。即使物质条件艰苦,但社会整体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风貌。

  ③当代启示:治理的智慧在于"简"与"信"

  今天,我们回望毛主席时代,应该理性思考其中的治理智慧。那个时代的成功之处,在于政治不过度干预社会,而是以简朴的方式引导人民,激发其自主性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公平的分配和道德教化,塑造了相对淳朴的社会风气。

  反观当下,某些领域的治理陷入了"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的困境——政策越是精细繁琐,执行中越是变形走样;监管越是严密,社会诚信反而可能下降。因此,毛主席时代的经验提醒我们,良好的治理不在于制度的无限复杂化,而在于能否建立公平的规则,能否真正信任人民的力量。

  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毛主席时代的治理风格,或许可以用"大道至简"来概括。它不是依靠严密的科层体系,而是通过简政放权、公平分配和道德感召,塑造了一个相对淳朴而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治理智慧,与老子"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的思想不谋而合。今天,我们怀念那个时代,不仅是怀念过去的岁月,更是对一种更朴素、更公正的治理方式的向往。在追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今天,如何平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如何重建社会的诚信与互助精神,毛主席时代的经验仍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