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张殿阁:毛泽东改变世界格局的一盘妙棋

2023-12-30 09:17:01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张殿阁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jpg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

  中美破冰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封锁我们,中国被封锁二十多年,不但没有倒下,反而越来越强。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世界格局就形成了大三角关系。中美变成了对抗关系,苏美依然是竞争关系,中苏是友好同盟关系。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苏三角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苏联赫鲁晓夫的背叛,与中国交恶,苏联在中苏边界大量增兵,1969年3月,苏军悍然入侵我珍宝岛,中苏关系彻底破裂,中苏之间变成了对抗关系。

  新中国在毛主席领导下,全国人民大团结,大力推动经济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发展了包括“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在内的强大国防力量,我国国防力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古老的中国换了人间,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正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大洋彼岸的美国领导人尤其是尼克松看到了这一点。

  60年代末,美苏之间互为对手,争夺世界霸权,在世界各地对抗并进行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而且哪一方都没有压倒对方的绝对优势。中、美、苏三边都处于紧张状态,在三角关系的博弈中,从而出现了大三角战略关系。美苏之间矛盾要大于美中矛盾,中苏矛盾要大于中美矛盾,苏联和美国的冲突是冷战的战略本质,而美国和中国的敌对则是次要矛盾。中国无论站在哪一方,对于美苏力量对比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中美之间就形成了某种特殊战略关系,大洋彼岸的美国需要中国,而中国也需要美国,中美战略联合抑制苏联就成为双方共同的需求。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看透了这盘棋的妙处,而大洋彼岸的尼克松凭借其战略胆识,更想抓住并利用这个历史机遇,于是就有了两位政治家的互动。

  20年来,中美两国都视对方为死敌,中国常常以革命的姿态立志要把美国赶出西太平洋。美国认为毛泽东是比苏联领导人更加强劲的对手,美国政府20年来一贯奉行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为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机遇。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毛主席和周总理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以毛泽东的战略远见和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取得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百余国与我建交等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前所未有的突破。

  从新中国诞生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有4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绝大多数是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放弃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同时中国共产党批评和抵制了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从此恶化。苏联以重兵集结在中苏和中蒙边境,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1969年3月发生了中苏边防部队在中国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的武装冲突,一时战争阴云笼罩,两国关系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点。

2.jpg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叶,毛主席对大洋彼岸的美国动向就更加关注了。

  1965年1月9日下午,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会见了美国作家和记者斯诺,乔冠华、龚澎在座。主席与斯诺谈话时发表了令人惊讶的言论,可惜当时华盛顿没有人注意到这番话。主席对斯诺说:“很遗憾,由于历史原因,中美两国人民被分开了。15年了,老死不相往来,今天隔阂更大了。不过我是不相信最后会以战祸告终的。”毛主席还说:“我们不会打出去,只有美国打进来,我们才打……我们不会打到美国去,这我已经说了,你们可以放心。”毛主席同斯诺的谈话可以说是发出了一种信号,可是华盛顿约翰逊政府把斯诺看成是北京的宣传干将,所以没有理会。

  1967年10月,毛主席注意到了尼克松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使10亿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中。”他预测尼克松会当选,并看好这位共和党“右派”总统,认为此人是合适的打交道对手。他说,要打开中美僵局,选择对手这点很重要。

  1968年冬天,毛主席又饶有兴趣地读了有关美国总统竞选的材料,他还仔细研究了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所写的《六大危机》,认为该书写得不错。

  1969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就职演说,表示有意改善中美关系。毛主席看到了尼克松的姿态,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此时,似乎对美国有了新的思路。毛主席指示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讲话。

  尼克松宣誓就职时,曾决定出兵越南的美国决策部门的精英们,大多数已经转变了看法,认为越战不光是打不赢的,而且还反映出美国政治制度的先天性道德失败。尼克松的批评者们要求现在就从越南无条件撤军。

  到1968年,侵越美军兵力已达到54万余人,越战以来,美国耗资2000多亿美元,阵亡5万多人。越战失败使美国在美苏争霸态势中陷于被动,尼克松有决心结束越战以维护美国的利益。但他很清楚,在他的设想中能否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关系是个关键。

  面对中美苏三角关系,尼克松将中美和解视为改变美国外交政策和被动局面的一个机会,竭力争取与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重新建立联系,以减轻从东南亚黯然撤军的痛苦。在毛主席看来,中美和解是掌握国际斗争主动权的一个战略步骤。

  1969年2月1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118厅召集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和陈毅、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开会。在会上,毛主席说:“你们几位老总研究一下国际问题,由陈毅挂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参加。国际问题有些怪,英美报纸经常吹苏联要出问题,苏联要在远东搞演习,又不声张。还有我们从来不理什么承认不承认的问题。最近,意大利、加拿大要承认我们,蒋介石有些慌,日本有些不安。研究国际问题要注意那些我们不注意的国家。”

  同年7月和9月,四位老帅先后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对目前局势的看法》两份研究报告送交中央。在这两份报告里提出: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在目前美苏两国都急于“打中国牌”的情况下,中国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美国想尽快消除越南战争败局造成的影响并维持它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还要应对苏联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要着重应对苏联当时对我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这就是作为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和勇气十足的政治家尼克松两人的不谋而合。

  毛泽东曾说,中美关系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970年国庆前,国内多次急电中国驻法大使馆,寻找斯诺,邀请他访华。10月1日,毛主席让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并紧挨着他观看国庆大典游行。一个美国人站在毛主席身边,或许是故意向全国人民表明,现在跟美国可以接触,而且还是一件大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休息室会见了斯诺夫妇,林彪、周恩来在座。会谈后中方给斯诺一份会谈记录,但只许他间接援引毛主席的话,而且要在三个月以后才能发表。中方或许是希望斯诺把稿件交给美国政府,为中美和解进程再加一把劲儿。可是,斯诺没有理解中方的意图,稿件没有传到白宫,尼克松政府还为当时没有拿到这份稿件感到十分可惜。因为毛主席在会谈中发表了一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毛主席说:尼克松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都会受到欢迎。中美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

3.jpg

  国庆节斯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称之为释放了一个“探空气球”。

  1970年10月初,尼克松会见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记者时称:“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10月下旬,尼克松当面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商量,请叶作为“中介人”,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提供助力”。随后,他又借欢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宴会的机会,尼克松谈到国际问题时,“第一次有意地”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并在私下托罗领导人再次将希望美中进行高级接触的“口信”转达给中方。这即是尼克松所建立的“叶海亚渠道”和“齐奥塞斯库渠道”二个渠道。

  11月中、下旬,中国方面先后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二个渠道收到了尼克松的口信。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以后,也通过这两个渠道向尼克松反馈了“口信”。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接到周恩来的口信后使我们受到了鼓舞。

  中美双方秘密接触前期,为了不受反对派的干扰,以防功败垂成,严格限定知密范围,中方运作者是毛泽东和得力助手周恩来,美方是尼克松和基辛格,双方均未通过政府的外交机构。中间传递信件的是巴基斯坦总统和罗马尼亚总统。

  乒乓外交 小球转动大球

  1971年春,中美关系出现了出人意外的突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国家体委内部出现了参赛与不参赛两种不同的意见,而且不赞成赴日参赛的还占了多数,理由是得知国外有几股敌对势力想破坏中国队的参赛,去了危险性很大。但是,毛主席和周总理明确表示支持赴日参赛。

4.jpg

  在第三十一届世乒赛举行期间,美国代表团曾向中国代表团表示,在比赛结束之后,希望到中国访问。消息传回北京,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了“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送周总理,认为目前邀请美国队的时机还不成熟。4月4日,总理在报告上批注“拟同意”后呈报毛主席审批。主席圈阅后退回外交部。4月6日晚,毛主席经过深思远虑,深夜作出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消息立刻引起轰动,日本各大媒体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

  美国总统尼克松惊喜地批准了接受这一邀请。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几名美国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爬长城、观故宫、访清华大学、举办友谊赛,一切都显得妙不可言。

5.jpg

  1971年4月14日,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

  毛主席不失时机地作出决策,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此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重要影响。“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出人意料地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性进程。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

  4月6日,谁都没有料到出现了一个突破:美国驻东京大使馆报告说,在日本参加世界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接到了去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以便进行几场表演赛的邀请。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以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邀请,中国方面做出的响应是,发给几名西方记者签证以采访球队的访问。4月14日,我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对我们两国间贸易的禁令。我还下令采取一系列新的步骤,放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和航运管制。同一天在北京,周恩来亲自接见了我们的乒乓球运动员。

  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会谈的安排一直在秘密进行中。中方提出,美方可派基辛格或罗杰斯作为总统特使秘密来华沟通商谈有关事宜,尼克松决定派基辛格来华。为了避开媒体跟踪,基辛格一行4人绕道西贡、曼谷、新德里、伊斯兰堡,然后假装生病,乘坐巴基斯坦总统专机飞来北京。美方和中方知道这次秘密行动的人屈指可数。

6.jpg

  7月16日,中美双方发表基辛格访问中国公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这一消息震动了全世界。

  尼克松跨洋登门拜访毛主席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开除台湾、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政府的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当得知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时,毛主席感到格外欣慰,他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

  1972年2月21日,最让世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尼克松总统飞抵北京拜见毛泽东。多少世纪以来,诸侯王公携贡进朝紫禁城,但从未有过世界最强国家的元首跑来东方,拜访中国领袖。

  上午十一时,尼克松的专机出现在北京机场上空,候机楼小休息室里,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已在此等候。美国“空军一号”落地,舱门打开,尼克松微笑着快速走出舱门,当走下旋梯一半儿的时候,他就急迫地向几米开外的周恩来伸出了手。

7.jpg

  周恩来面带笑容,不卑不亢,也伸出手等待着。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手握在了一起。尼克松激动地说:“总理先生,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周恩来说:“总统先生,我非常欢迎你到我们的国家访问,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我们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

  当天下午二时四十分,毛主席就在中南海游泳池自己的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基辛格在座。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当尼克松走进毛主席的书房,握住毛泽东的手时,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世界政治格局从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

  我们彼此先寒暄了一会儿。基辛格提到,他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曾经指定他班上的学生研读毛泽东的著作。毛泽东用典型的谦虚口吻说:“我写的这些东西算不了什么,没有什么可学的。”我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的进步,改变了整个世界。”可是毛回答说:“我没有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

  那天,尼克松在日记中还写下了他初次见毛泽东的印象:

  我们被引进一个陈设简单、放满了书籍和文稿的房间。在他座椅旁边的咖啡桌上摊开着几本书。我同他握手时,他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每一个人,包括周在内,都对他表示他所应得的尊敬。他伸出手来,我也伸过手去,他握住我的手,约一分钟之久。这一动人的时刻在谈话的记录里大概没有写进去。他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尽管他说话有些困难,他的思维仍然像闪电一样敏捷。

  原定十五分钟的会见时间,主席和尼克松谈了六十五分钟。

9.jpg

  为了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了改变世界格局,主席以顽强的精神支撑着病体,与总理一起日夜操劳,推动着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这次会见,距离2月12日主席突然休克危急的日子只有九天,他的健康状况仍然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随时都有恶化和发生危险的可能。他的身体还没有康复,特别是双脚肿得很厉害,过去的鞋都穿不进去了,为了这次会见尼克松,事先为主席定做了肥大的圆口布鞋。

  据护士长吴旭君回忆:

  “医疗组是挺为这件事担心的,因为我们尽量保证毛主席按时会见尼克松。可是我们必须要有两手准备,就是我们要做好一切抢救准备,以防万一在接见过程中发生什么意外。所以当时我们都站在门后头等着,有领导,有警卫等等。我们准备了所有抢救用的物品,甚至于我们把给他用的强心剂都抽在了针管里。我们的准备工作是相当充分的,因为要分秒必争,是处于临战状态。可是我们的毛主席表现得非常顽强,也很惊人。他跟尼克松会谈的时候,表现出伟人的气魄,统帅的风度,他的思维是敏捷的,他是谈笑风生的,我想他也是在顽强地与病痛进行着斗争,这一点让我们所有的人看到了,都非常敬佩,也很感动。”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还写道:

  “一小时后,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宴会,我在祝酒辞里试图用理想主义的语言来表述对华主动行动的实用主义的基础。我说: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伟大境界的高峰,缔造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时候了。”

  在中美双方接下来的谈判中,毛主席和周总理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理,取得了预想的效果。2月27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这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2月28日,尼克松和夫人登上“空军一号”总统专机,离开上海,返回美国。

  打破西方封锁 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通过尼克松访华,毛主席一举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不利地位。毛主席构想的联美抗苏战略策略如愿以偿,中国在外交上打了一个大胜仗,迫使世界头号强国登门求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西方世界封锁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铁幕终于被打破了。

  中美和解如春雷般震动了环球,自尼克松访华的消息公布开始,很多国家就急不可待地跑来中国商谈建交。

10.jpg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1972年9月25日来华访问。中日双方于9月29日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到尼克松访华前,意大利、比利时、秘鲁、冰岛、马耳他、阿根廷等国都与中国正式建交。

  这一年与中国建交的还有马耳他、墨西哥、阿根廷、毛里求斯、希腊、圭亚那、多哥、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卢森堡、牙买加、乍得等共达18个国家,1972年是新中国建交国家最多的一年。日本媒体感叹,中国在今年的国际外交舞台上成了“台风中心”,在该布局的地方已经布局完了。还有媒体评论,不到一年,北京就通过令人吃惊的外交攻势夺取了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突出的位置,中国虽然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力量还是薄弱的,但却在这个位置上与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平起平坐。苏联孤立中国的企图完全失败了。

  尼克松访华一年后,1973年2月22日中美双方商定在北京和华盛顿互设联络处。此后,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来源于毛主席对国际局势的研判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并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战略和策略。他认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苏美以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战略思想对指导我国的外交工作,坚持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努力建立和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包括同美国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下了一盘外交妙棋,尼克松总统跨洋访华,在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书房里实现了中美历史性握手,从此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20余年的封锁,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新篇章。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2.《周恩来年谱》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2月第1版

  3.《尼克松回忆录》 天地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

  (作者系原中央警卫团一中队毛主席警卫;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