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那一年,教员二十四岁

2024-07-29 11:11:25  来源: 五洲风雷激   作者:幽幽南山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时间来到1917年,那一年,教员二十四岁。前一年冬,他刚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曾经为了征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以“二十八画生”之名,向长沙各高校发出征友启事: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罗章龙回信,两人相约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见面,谈治学、处事、人生、宇宙观、社会改造问题。分手时,教员说:“我们谈得很好,‘愿结管鲍之谊’,以后要常见面。

  四月,他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发表《体育之研究》。文章详述体育运动的意义、作用和方法。

  关于体育同增强民族体质、保卫国家的关系,文章说:“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

  关于体育同德育、智育的关系,文章说:“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身体是“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小学应当专门注重身体的发育,中学和中学以上应当德、智、体三育并重。

  文章批评当时学校课程繁多而又不重视体育,说“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文章推崇清初颜元、李塨的“文而兼武”的思想,赞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

  文章论述身体强弱的转化,说“人之身盖日日变易者:新陈代谢之作用不绝行于各部组织之间,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虽六七十之人犹有改易官骸之效”。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不戒于种种嗜欲,以渐戕贼其身”,终会强而转为弱。而弱者,如果“深戒嗜欲”,“勤自锻炼”,久而久之也会变为强者。“总之,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

  文章认为体育之大效尤在“足以强意志”。“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

  文章还介绍自编的一套“六段运动”体操。

  六月,一师开展考察学生德、智、体优秀的“人物互选”活动。全校十一个班四百多人参加选举,选出三十四名。教员得票最多,按考察内容独得六项优秀,其中,言语、敦品两项得票数第一,胆识项得票为他所独有。

  七月,教员为萧子升的读书札记《一切入一》作序。序言说,治学要打好基础,日积月累,“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做学问如像筑台,“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台积而高,学积而博”。但是,学问不但要博,尤其要精,在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加以条理,“有台而不坚,有学而不精,无以异乎无台与学也”。序言批评中国旧学的弊病“在于混杂而无章,分类则以经、史、子、集,政教合一,玄著不分,此所以累数千年而无进也”。认为萧子升的札记积累很多材料,“则宜有以条理之,挈其瑰宝,而绝其淄磷焉。又持之以久远,不中途而辍。诚若是,则固百丈之台之基矣”。

  同月,教员同萧子升步行漫游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个月,行程九百余里。这次长途旅行,未带一文钱,用游学的方法或写些对联送人以解决食宿,所到之处,受到农民友善的欢迎和款待。沿途接触城乡社会各阶层的人,了解一些风土民情,获得许多新鲜知识。

  八月,致黎锦熙长信,探讨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问题。信中说,天下纷纷,时人虽有一些变革主张,但对救国之道,未找到一根本解决办法。即说维新派康有为,也是“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而所谓本源,就是“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信中强调,“以大本大源为号召”,通过改造和普及哲学、伦理学来变换全国的思想,这就是救国救民的根本道路。“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他认为,一旦哲学得到改造和普及,人人“共跻于圣域”,“彼时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这样,就达到“太平世”的大同境界。信中主张“思想道德必真必实”,东方思想虽然有许多不切于实际生活,但“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教员在信中还说,“毕业之后,自思读书为上,教书、办事为下”,很久以来就想办私塾,取古代讲学与现今学校二者的长处,“暂只以三年为期,课程则以略通国学大要为准。过此即须出洋求学,乃求西学大要,归仍返于私塾生活”,继续深造。

  九月,一师开学,教员听杨昌济讲授修身课,教材为《伦理学原理》,学至次年第一学期。教员精心研读此书,写下一万二千余字批注,对书中一些伦理学和哲学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强调“道德哲学在开放之时代尤要”。批注突出强调个人价值,主张“唯我论”,提倡个性解放。

  教员在批注中写道,自己在伦理学上有两个主张:一为个人主义,一切生活动作,一切道德,都是为了成全个人。一为现实主义,“吾只对于吾主观客观之现实者负责”。他说:个人有无上之价值,个人的价值大于宇宙的价值,“故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家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

  “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各除去我,即无宇宙。各我集合,即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存,苟无我何有各我哉。是故,宇宙间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从者惟我也。”

  他认为,“人类之目的,在实现自我而已”,成人之美、舍身拯人、为他人谋幸福等,都是为了实现自我,满足个人精神的需要,达到自利之目的,即所谓“精神之个人主义”。

  批语反映了某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其中说:“人世一切事,皆由差别比较而现”,“进化者,差别陈迭之状况也”。对于泡尔生关于“世界一切之事业及文明,固无不起于抵抗决胜”的观点,极表赞同;而不同意泡尔生关于“人类势力之增,与外界抵抗之减,其效本同”的观点。

  批注写道:“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这种思想,还反映在批注中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治乱迭乘,平和与战伐相寻者,自然之例也。”“吾人恒厌乱而望治,殊不知乱亦历史生活之一过程,自亦有实际生活之价值。吾人览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

  批注表明,教员对过去推崇“大同”境界和人人皆为圣人的观点,有了改变。说:“吾知一入大同之境,亦必生出许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矣”“吾尝梦想人智平等,人类皆为圣人,则一切法治均可弃去,今亦知其决无此境矣。”此外,批注中也有不少“精神不灭,物质不灭”的观点。

  同月,教员与同学张昆弟等到湘潭昭山游览,夜宿昭山寺。交谈中,教员认为人生不能单以解决衣食住为满足,还应追求更高的理想,说“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发达已耳。若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无价值”。“吾辈必想一最容易之方法,以解经济问题,而后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义”。又说,“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张昆弟对教员的“心力说”甚为赞成。

  同月,教员与张昆弟到湘江游泳。当晚同宿蔡和森家,夜谈很久。毛泽东说:“现在国民性情,虚伪相崇,奴隶性成,思想狭隘,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俄之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他主张实行“家族革命,师生革命”。并认为“革命非兵戎相见之谓,乃除旧布新之谓”。

  十月,教员用白话文写夜学招生广告,由学友会教育研究部印发。广告说:“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益的是甚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语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写得几个字,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益的。”现今“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学”,“这个夜学专为列位工人设的”。“教的是写信、算帐,都是列位自己时刻要用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列位大家想想,我们为甚么要如此做?无非是念列位工人的苦楚,想列位个个写得、算得。列位何不早来报个名,大家来听听讲?

  十一月,教员每天写学友会夜学日志,记载夜学创办的意义、招生办法、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关于创设夜学的意义,日志列举四条:一、我国现社会的中坚,实为大多数失学的国民,为要达到“造成新国民及有开拓能力之人材”的目的,不能不对这些人进行教育。二、国人虽天赋、境遇不同,但人人应有受教育的机会。三、可作师范三四年级学生实习的场所。四、可通过夜学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离,使“社会与学校团结一气,社会之人视学生如耳目,依其指导而得繁荣发展之益;学生视社会之人如手足,凭其辅佐而得实施所志之益。久之,社会之人皆学校毕业之人,学校之局部为一时之小学校,社会之全体实为永久之大学校”

  同月,湘粤桂联军与北军王汝贤、范国章部在湘潭接战。在南北军阀混战,北军败走,南军未到长沙之际,北军溃军王汝贤部在第一师范附近徘徊。这时,教员以学友会总务的名义,把学生志愿军组织起来,布防学校周围山头。当溃军向北移动时,联络警察分所,利用他们的真枪射击,志愿军放鞭炮助威,高喊“缴枪没事!”溃军不知虚实,惊慌失措,纷纷缴械,由商会出钱遣散。全校师生议论说,“毛泽东浑身都是胆”。随后,教员以一师学友会的名义,组织妇孺救济会,援救因战事遭受困难的市民。

  最后一个月,教员步行到浏阳县文家市铁炉冲陈赞周同学家探望,晚上同附近农民谈心,宣传种果树,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栽树后人食果,并动手在铁炉冲栽了几棵板栗树。

  参考文献:

  《毛泽东年谱》2023版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