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毛泽东以其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民族骨气培育和践行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2024-09-04 09:43:54  来源: 党史博采   作者:焦雪君 任振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图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

  【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48周年】

  毛泽东以其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民族骨气,培育和践行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焦雪君 任振杰

  在指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传统民族精神融合起来,不仅进行了巨大的理论创造,发表了举世闻名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而且以自身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民族骨气,培育和践行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毛泽东曾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凭借不在武器与军备,而在强毅不屈之革命精神与坚强不拔之民族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一、毛泽东为培育伟大抗战精神提供了理论基础

  抗日战争是在极其困难和艰苦环境中进行的,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足,大多数民众的无组织,军力不坚强,经济的落后,政治的不民主,腐败现象和悲观情绪的存在,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团结、不巩固等等,形成了这种困难环境。”而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实事求是的模范、英勇杀敌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可贵的民族情怀、鲜明的独立意识、誓死反抗压迫的不屈骨气、同人民生死相依的革命品格,为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激励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尊和自强。

  (一)培育民族自信心。毛泽东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他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的中国多有赞美。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他指出:“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以汉族的历史为例,可以证明中国人民是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的,他们每次都用革命的手段达到推翻和改造这种统治的目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所以,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更显示了独特而坚定的信心。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当一部分共产党员对革命前途产生怀疑时,毛泽东发出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动员令。面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顽固派的反攻高潮,毛泽东指出,估计到国际国内种种条件,国民党的反共进攻及高压政策是要失败的,必无前途的,因此,全党全军必须提高胜利信心,不要为国民党的进攻与高压所吓倒。必须克服可能的悲观情绪。针对时局的变化,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张,成为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号召令。毛泽东坚信: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日本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毛泽东的一系列论述,极大地激发和指导了我们党在民族独立解放战争中应树立的强烈自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培育民族自尊心。中华民族自古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并以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为核心,坚持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反对种族歧视和外族压迫,以自己优秀的传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惨无人道的杀戮,1940年12月,毛泽东在《论政策》中指出,我们的文化教育政策,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鲜明指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出重大代价而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我们的方法就是战争与牺牲,拿战争对抗战争,拿革命的正义战争对抗野蛮的侵略战。这种精神,我们民族的数千年历史已经证明,现在再来一次伟大的证明。”维护民族自尊,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毛泽东反复强调的要用刺刀对准敌人的胸膛,同敌人血战到底。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在抗战初期,毛泽东强调:“为保卫华北和沿海各地而血战到底。为收复平津和东北而血战到底。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任何动摇妥协。”在河北、察哈尔、绥远和山西的一部分已丧失,日军仍然猖狂地大举进攻的时候,他仍号召军民:“我们决不灰心,坚决号召全军配合一切友军为保卫山西恢复失地而血战到底。”因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是誓不投降,誓不屈服的!我们要为大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最后一滴血!四万万五千万人的中华民族,终会有一天在地球上的东方,雄壮地站起来,高举着民族革命最后胜利的旗帜……”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的这一论述,极大地鼓舞和指导了中国人民在强敌面前,应树立的强烈的民族自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革命到底的自尊和自信。

图片

  (三)培育民族自强心。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多次鼓励全国人民自强不息,提出以自力更生为主,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侵略者。他多次明确指出:“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在伟大的抗战中,基本的依靠中国自力胜敌,中国的力量也正在发动,不但将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且将压倒敌人而驱除之,这是没有疑义的。”同时,他还提出,抗日战争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关于抗日战争依靠的主要力量,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培育民族自强,毛泽东特别强调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明确要求,共产党员应该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应使之具体地表现于各方面,即应在各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他指出:“我们的心和全中国人民的心紧紧结合在一起,一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中华民族。”

  (四)培育军队战斗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的战斗精神,也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首先是一种胸怀民族大义,挽救民族于危亡,誓死捍卫民族独立与尊严的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情,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时,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利益,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正因如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切敌后战场,“在那里充满了抗敌卫国的爱国精神与再接再厉的朝气。”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对于伟大抗战精神,体现在不畏强敌、勇挑使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毛泽东指出:“这个军队数量虽少,质量却高……比起国民党现存军队在数量上要少得多,但按其所能抗击日军和伪军的数量及其所担负的战场的广大来说,按其战斗力来说,按其配合广大人民作战来说,它已经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军。”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对于伟大抗战精神,体现在威武不屈、奋战到底,忠贞不渝、舍生取义的高尚民族气节。毛泽东指出:“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这正是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形成的战斗精神,这一精神也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这一气壮山河的论述,为中国民族精神凝炼升华,为伟大抗战精神作出了最好的注解。事实上,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反对侵略的关键时期为党、人民和军队提供了行动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激励。

  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模范践行者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践踏,对人民的蹂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一直战斗在抗战的最前线,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在实践伟大抗战精神上始终走在前列,并以自己的政治主张、钢铁意志和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一)捍卫民族利益最忠实。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最忠实地代表着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让杨虎城将军感慨:共产党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七七事变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逐步成了全国抗日战争的主力,延安成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热血青年走向抗日战场的圣地,敌后战场则“充满了抗敌卫国的爱国精神与再接再厉的朝气”,解放区成了全国广大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共产党员在抗战中的模范作用,更是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反抗外来侵略最彻底。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同盟会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纲领。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也曾发表准备抗战的庐山谈话,但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重任“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担负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特别是我们党在六届五中全会以前,我们党一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又一面反对“左倾”机会主义,使党获得了伟大进步,给了我们今后团结全党,巩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一致,胜利地进行抗日战争的必要的前提,也就是能在全国人中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争取抗日的胜利和建设一个新中国。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责任,命令红军改编为抗日的国民革命军,命令共产党员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始终高举抗日大旗,反对投降、分裂和倒退。在大反攻作战中,我们党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伟大号召,领导解放区军民承担着对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通过积极彻底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共产党为民族精神的振奋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图片

  (三)实行战争指导最科学。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强国,必须实行科学的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指导。抗战初始,我们党提出抗战救国十大纲领,实行全民族抗战的人民战争军事路线,引领了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形成威武雄壮的人民战争的局面。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捍卫自己神圣权利的反抗,哪里就注定成为侵略者的坟墓。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 、“速胜论”,我们党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得到了认同,主动灵活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创造出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抗战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民族精神随之得到了凝炼和升华。

  (四)领导军民抗战最勇敢。“愿与人民共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在民族存亡的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八路军、新四军英勇出击挺进敌后,平型关一役首挫敌锋,打破了“日本所向无敌”的神话。百团大战震破敌胆,成为“皇军心腹之患”。在日寇一万多公里的封锁沟墙、一万多据点和三万多碉堡围困的“囚笼”里,在敌人历行“扫荡”、“蚕食”、“清乡”和“三光”政策的环境中,在敌伪军数量和装备都占绝对优势,而我又孤悬敌后,毫无粮响弹药接济的情况下,筑起了打不破的铜墙铁壁,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狼牙山五壮士的壮烈跳崖、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黄崖洞保卫战的十二勇士、刘老庄连的八十二人殉国,无不证明八路军、新四军“是全国最好的军队”,他们为保卫祖国而牺牲奋斗的忠诚与不可战胜的事实,视死如归和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铁骨,为抗战精神作出了最生动的注解和诠释。

  三、毛泽东的个人品格为培育伟大抗战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是毛泽东解决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毛泽东个人所特有的爱国主义情怀、鲜明的反奴役反压迫立场、坚强的革命到底精神、坚定的独立自主风范和实事求是作风修养,融入抗日洪流之中,为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毛泽东从小就对祖国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体现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上,体现在他的从事的革命活动实践中。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在论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时,鲜明指出:“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为此理由,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其全部积极性,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拿枪口瞄准日本侵略者。”毛泽东的爱国情怀不仅表现在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抗上,也具体地表现在对人民的爱护上。毛泽东在延安战斗生活中,同群众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群众生活十分关心,并具体体现在对人民切身利益的关心上。1944年,他关心延安侯家沟村妇女生小孩的事,既是毛泽东走近人民、了解人民的表现,也是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的生动例证。正是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才使他把握了中国革命的特点,提出中国革命战争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抗日战争就是要动员人民,给人民以爱国的自由。从而造成法西斯孙悟空永远无法摆脱的“五指山”。

图片

  (二)鲜明的反奴役反压迫立场。毛泽东自小就勇于挑战,藐视一切的个性,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成为他的一句名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有很高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这是鲁迅的性格,也是毛泽东本人的性格。毛泽东还曾赞美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目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曾要求我们,应该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后,毛泽东多次撰文反对投降活动,他反复指出:中华民族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历来存在的劈头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战与不战的问题。自“九一八”到卢沟桥事变之间,这个问题争论得很严重。“战则存,不战则亡”——这是一切爱国党派和一切爱国同胞的结论。并庄严宣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主战派方面的,我们坚决地反对那些主和派。而且要抗战到底,打到鸭绿江,收复一切失地。

  (三)革命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不畏强暴、敢于反抗压迫、敢于革命到底的革命传统。富于美丽传说的韶山大地和革命气息的家乡文化,使毛泽东从小就养成了一往无前和百折不回的品格。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的民族革命斗争,从一八四〇年的鸦片战争算起,已经有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了;从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算起,也有三十年历史了。这个革命的过程还未完结,革命的成就还没有显著的成就,还要求中国人民,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坚决奋斗的责任。也就是毛泽东要领导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将民族革命斗争进行到底。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毛泽东专门指出学习鲁迅的“政治远见,革命见解是那样的准确,那样的清楚”、“斗争精神,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和“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在抗战进入1939年时,毛泽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面对中国许多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已经投降或者准备投降敌人,他坚信:“英勇的中国人民必然还要奋战下去。不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使中国得到完全的解放,这个奋战是决不会停止的。”不达目标,决不罢休;不驱日寇,决不住手,誓死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毛泽东身上体现的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在延安庆祝模范青年大会上,毛泽东作了“永久奋斗”的讲话,他指出:“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我们一定要这样努力去做,长期去做,一定要把革命干成功,干到底。模范青年们,你们一定要切记这一点——‘永久奋斗’。”

  (四)实事求是的作风修养。毛泽东一贯倡导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提出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社会调查,坚持实事求是。他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积极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毛泽东曾谈到,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够引导民族走向解放之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出了实事求是是党进行革命和工作的根本态度和作风,是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模范,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不失前进的方向。”他在《论持久战》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日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等方面的对比,从而提出日本既不能很快灭亡中国,而中国也不会很快战胜日本,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的科学论断,最后指导中国人民彻底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党史博采”)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