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毛主席为什么说要调动地方积极性、给地方以自主权、中央不能把地方卡的太死?
一方面,是基于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成功的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是基于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严重教训。
还有一方面,是适应当时极端紧张的、随时可能面临战争威胁的国际形势。
同时,这也是毛主席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为人民准备“退路”、避免一点退路都没有的重要部署。
一、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我军的宝贵经验,以及调查研究的重要成果,都是毛主席关于调动地方积极性、给予地方一定自主权的重要依据
在革命战争时期,往往前线将领更加了解前线实际情况,中央需要听取前线将领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
在苏中战役前夕,毛主席本来希望粟裕打到外线去,但是根据苏中战场的实际情况,粟裕决定内线歼敌,依托根据地良好形势打运动战。最终,知人善任的主席同意了粟裕的意见,于是有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在淮海大战,为了充分便于前线指挥将领指挥全局,毛主席决定设立淮海战役总前委,并说明: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在现地区三到五个月,吃饭人数连同俘虏在内达八十万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为了统一统筹这场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1]这就充分保障了前线将领根据实际情况对军事能力充分的自主发挥。
在毛主席的很多电报中,我们都能看到“你们的意见如何?盼复。”或“以上建议供你们参考”。例如,抗美援朝的时候,主席在1951年5月26日给彭德怀的电报就说:“以上请你考虑电告。”[2]
毛主席深知,往往前线将领更了解战争实际情况,必须给前线将领充分的军事能力自主发挥权,不能学蒋介石“空投手令”、“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那一套。
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毛主席写出了《论十大关系》这篇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光辉著作。在这篇光辉著作,主席讲:“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3]。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和苏联不同。苏联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四百多万欧洲区域即可,而中国要处理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地区,各地情况又都十分复杂、各具特色,往往只有当地人更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十分必要。
经过调查研究,毛主席深知,如果中央给地方卡的太死,往往会导致地方难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政策、难以纠正中央的错误。所以,毛主席讲:“现在几十只手插到地方,使地方的事情不好办。立了一个部就要革命,要革命就要下命令。各部不好向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下命令,就同省、市的厅局联成一线,天天给厅局下命令。这些命令虽然党中央不知道,国务院不知道,但都说是中央来的,给地方压力很大。表报之多,闹得泛滥成灾。这种情况,必须纠正。”[4]这是有事实依据的。正是需要地方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自主权、抵制上级的错误,毛主席后来在纠正“左”的错误的斗争中写信给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已,实在办不到,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百斤、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再增上去,就一般说,不可能的。”[5]这是真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发挥地方自主权,有利于中央和地方群策群力。毛主席讲:“生产计划三本账。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6]这就是主席讲的“多谋善断”中的“多谋”。
正如毛主席所说:“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都要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7]可见毛主席很注意统筹兼顾、处理中央和地方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避免亡国灭种,应对极端紧张的国际环境,就必须注意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建国以来,我们一直面临极端紧张的国际环境,随时都有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威胁。为了适应极端紧张的战争环境,毛主席一直坚持做最困难准备。他强调:“要从困难着想,不管什么问题只要从困难着想就不怕,所以不妨把困难想多一点,想尽。”[8]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损失惨重,中期也屡屡失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权力过度集中于斯大林为核心的中央,前线将领极其缺乏自主指挥权,来不及临机处置中央来不及处置的军事问题。这一教训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可见,不给地方充分的自主权,根本难以适应随时有大规模侵略战争爆发可能的、极端紧张的战争环境。面对极端紧张的战争环境,权衡利弊·,毛主席认为,相比于中央卡的过死,真面对大规模侵略战争,地方反应不过来,还是地方有一定自主权、可以机动应对侵略战争更合适,这涉及到避免亡国灭种的重大问题。
所以,毛主席不仅重视中央的军事力量发展,也很重视地方军事力量的发展,包括地方民兵的发展。毛主席在和杨得志等人的谈话中强调:“我们不仅要注意常规军,还要注意民兵。山东有五千多万人口,一千多万民兵,过去不重视这个工作,军分区、兵役局只有几个人。过去砍这方面的编制,砍得不利,这花不了几个钱。武器呢?你们有什么计划没有?自己搞兵工厂,造什么枪?自动的?工厂多大规模?将来还要搞通讯、无线电、航空跳伞,这些都要搞。过去有人怕地方造反,不让搞。不要怕地方造反,不要怕老百姓。共产党怎么能怕老百姓?我们领导群众革命几十年,造国民党的反,怎么现在群众会造共产党的反?不要怕!有了民兵,气势就壮了,敌人就怕我们了。”[9]这就很有利于地方群众自主抵抗侵略者。
为了适应极端紧张的国际环境,毛主席还讲:“我们沿海各省要搞手榴弹厂、炸药厂、军工厂。讲了几年了,都没搞起来。打起仗来,不能等二、三线给你送去。每个省都有一、二、三线嘛!军工部署也要考虑一下,只搞大的不行。每个省,就是讲沿海的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还有黑龙江,那是对修正主义的,都要点地方的,属于地方所有的军工厂。现在地方不搞军事了,反正中央包了,打起仗来怎么办?子弹、轻武器、炸药,武装民兵都不够。打起仗来,要搞地方部队,第一、二线的省都要搞。不然,事情一来,措手不及。第二线就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吉林、河南、山西、宁夏。敌人可以空降,但总是孤立的,到二、三线总是困难的。一打起仗来,准备打烂,准备丢掉城市,各省都要有办法。”[10]各省各地方有自主准备的权力,这样真出了战事,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解决问题了。
毛主席还指出,地方要“五脏俱全”,自主准备后备力量,以免中央出了问题的时候地方自己没有拿主意的力量和足够的应对资源,自己也乱了阵脚。所以,毛主席讲:“还有个问题,要搞第三线基地。那些地方摊子要少铺,中央的摊子也要少一些。攀枝花铁路最好两头修。还有以大区或省为单位搞一些军事工业,准备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有了这些东西,我就放心了。黄色炸药以大区为单位搞。”[11]地方进行大小三线建设,发展后备战略性力量。不得不说,毛主席确实算无遗策。
对于地方搞军事,毛主席是极其重视的,他说:“地方党委要搞军事。由大区领导,各省要作个计划,包括民兵、军工厂、修理厂。省委第一书记都是政治委员嘛,不行使职务。你们可以作顾问。多少年来,政治委员是空头政委,太平世界了,不搞军事了!一旦发生战争,就会手忙脚乱。”[12]“顶,要顶一下,顶不住还不是走?不能放在顶得住上。所以各省要搞民兵、地方部队省、地、县都要搞,不要靠中央,不要只靠几百万解放军。这么大的国家,这样长的战线,不靠,你就会打主意了。”[13]地方不搞军事,全靠中央,出了大事根本来不及、靠不住,一定会手忙脚乱。毛主席看得很清楚。
主席特别强调,要注意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真充分准备,各地方真的充分准备,我们真的好好备战,那敌人就不敢轻易进攻我们。做好了准备,真打起来也就不怕了。他说:“各省要搞兵工厂,先搞修理,再搞制造,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事不能全靠中央和军委,各省要准备自己管自己。有人说怕敌人不来用不上,不是浪费吗?那不对,一定要搞,准备好了敌人可能不来,准备不好敌人就可能来,敌人来了总要打掉一些坛坛罐罐。”[14]“抓三线建设,我们把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基地都搞起来了,那时打起来就不怕了。搞不成,打起来怎么办?我们就用常规武器跟他们打。以前我们没有飞机、大炮,又没有黄色炸药,还不是打赢了!打起来还可以继续建设,你打你的,我建设我的。”要搞地方武装。有些省要搞一个兵工厂。先搞修理,后搞制造,要能造轻武器和炸药。现在要从中央兵工厂的几十万工人中分出十万人给各省,组建省的兵工厂。然后,再招收十万新工人补充中央的兵工厂。”[15]当年,正是因为各地方在主席的指挥下充分自主的做了准备,真的积极备战,苏修才不敢轻易进攻我们。
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无疑是有利于调动地方的备战积极性、使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备战能力的。正如毛主席所说:“所谓一部分机械制造权,就是大超额分成权,小超额不在内。一切统一于中央,卡得死死的,不是好办法。又此事应与备战、备荒、为人民联系起来,否则地方有条件也不会热心去做。”[16]这里也体现了毛主席关于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树立独立自主意识的正确思想:“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蓄,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内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17]独立自主、不能依赖外援,自己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减少动摇、更有利于争取胜利,这是毛主席一贯坚持的。
正是因为我们充分备战,敌人才不敢贸然进攻;正是因为要适应全国大备战的战略需要,毛主席才必须决定调动地方积极性、给地方充分的自主权。毛主席这一决定无疑是完全正确的。正如李慎明老师的文章所说:“苏联最终为什么没敢动用核武,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并催促数次,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早早就布置建设好了‘大三线’‘小三线’,为‘早打,大打,打核大战’提前做了有效准备。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就化解了苏联对我们的一场核打击。叛逃到西方的苏联克格勃高级官员谢甫琴科说,他认为苏联没有对中国进行核袭击的原因,‘除了美国警告苏联,这样会导致美苏间严重对抗外,还在于中国有了充分的准备’。事后,美国学者也认为,若不是中国严阵以待,苏联甚至可能在30分钟内就能突袭并摧毁中国的核力量。此外,中国的原子弹无疑是苏联人避免使用核弹头互相攻击的理由。”[17]
综上所述,面对极端紧张的国际环境,给地方充分的自主发挥权、临机决断权,不至于离开中央就没法自主决断,是完全正确、甚为必要的。
三、相比于100%成果和0%退路,还是留一定的退路、不能一点退路可能性都没有更好一些
毛主席考虑,苏联中央把地方全面卡死,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地方就会跟着中央,全面、迅速崩盘。正如毛主席所预料,戈尔巴乔夫搞全盘西化,连“渐进”的机会都没有,地方被中央卡的太死,中央一变,地方跟着迅速的全面崩盘,苏联一切“果实”荡然无存。我们试想,如果苏联的地方有一定自主权,至少一些地方可能还可以保留一些集体农庄残余。当然,全面西化大潮下,这类集体农庄也不可能是真正纯洁的集体所有制的,只能是具有一定集体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合作社。
毛主席认为,地方有一定自主权,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地方就可以抵制中央,这样就会有央地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约。毛主席这一考虑无疑是正确的。1966年3月30日,毛主席提出——“打倒阎王,解放小鬼”。毛主席还认为,“如果中央出修正主义,地方就要反。”[18]相比于中央卡的过死、一方变质的话100%的八方遗产会荡然无存,还是八方都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在一方变质的情况下保存一定的成果更合适。这样的话,即使90%的地方出了问题,至少还有10%的地方有保存遗产的可能,不可能连一丁点成果保存的可能都没有。
就好比两种办法,前一种办法,做好了就一定有100%好的可能,做坏了就连1%的退路都没有——成果会很大,损失的话一定会到一无所有的地步;另一种办法,路线对,做好了也有100%好的可能,虽然多方出一定问题、达不到100%的隐患更大一些,但是一方出了问题也有几分抵制错误的机会,不至于像第一种办法那样肯定连1%抵制机会都没有——成果可以到100%,有成果不够100%的隐患,但是避免了一条退路都没有的结局。相比于形而上学、一点退路都没有的“两个极端”方案,毛主席无疑选择了一定有保存成果机会的方案。这就是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这就是做最困难打算。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对美英军目前只宜打小歼灭战》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论十大关系》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论十大关系》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党内通信》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论十大关系》
[8]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观看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大比武汇报表演时的谈话要点》
[9]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不仅要注意常规军还要注意民兵》
[10]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讲话》
[11]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讲话》
[12]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1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14]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准备好了,敌人要来也好办》
[15]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搞好三线建设打起仗来就不怕了》
[16]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备战备荒为人民》
[17]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备战备荒为人民》
[18]李慎明:《正确认识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成就》
[19]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八卷):《打倒阎王,解放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