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毛主席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杰出的军事家?——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8-25 17:42:0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郝贵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毛主席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杰出的军事家?

  ——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郝贵生

  为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和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笔者撰写了《毛主席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杰出的军事家》,多家红色网站已刊载。今在上文基础上,再写《毛主席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杰出的军事家》。

  在学习和研究毛主席军事思想时,人们常提出问题,毛主席就是一个师范生出身,他从来没有进过军事院校系统学习过军事理论,也没有直接端起枪在战争的第一线冲锋陷阵?为什么能够成为军事家且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杰出的军事家呢?中国共产党许多党员或是在中国著名的黄埔军校学习过,或是在原苏联伏龙芝等军校进修过。他们可以在战争实践中成为优秀的军事家,但绝对不能成为如毛泽东那样的如此杰出伟大的既是军事理论家也是军事实践家的人笔者以往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时,也有这一问题。今天笔者在认真读了《毛泽东选集》《朱德选集》以及一些学者撰写的一系列有关党史、军事理论著作,在上文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撰写了今天这篇文章。其中上篇文章结尾就已经初步回答了这一问题。文中说:“他之所以能够阐述如此深刻而伟大的军事理论,一是因为毛主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通和应用,是我们党内任何人都无法相比的。二是毛主席自始至终亲身参加并领导了波澜壮阔的伟大的中国革命实践,并将极其丰富、生动、具体的感性事实和经历提炼和上升到理论特别是哲学的高度。”只不过没有对这两点具体和深入阐述。今在本文中具体阐发毛主席能够成为最伟大最杰出的军事家的四个原因。

  一、极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哲学功底

  二、亲身参加并领导中国革命,积累了极其丰富、生动、具体的感性事实和深刻的经验教训

  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对极其丰富的感性经验和事实提炼和高度概括

  四、最大限度地继承和汲取历史上有作为的军事家和军事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一、极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哲学功底

  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认识战争现象的本质及规律也必须有理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能够科学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能够说明和解释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毛主席青年时期就系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共产党宣言》,特别是阶级斗争思想。如他自己所说,自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才知人类社会存在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书本上只讲欧洲的阶级斗争,没有讲中国的阶级斗争。他主要取了书中的四个字“阶级斗争”,并开始研究中国的阶级斗争。这就是毛主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点。但毛主席绝对没有只是停留在这四个字上。他是把这四个字作为核心、要点,系统掌握了《宣言》中的社会基本矛盾、无产阶级革命、两个必然、两个绝大多数、消灭私有制、政治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人的全面发展等基本思想。

  同时毛主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还特别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1930年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及一系列调查研究的文章实际就是毛主席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同时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文章中篇篇、章章都渗透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精华。1937年完成的《实践论》《矛盾论》是毛主席哲学思想中的认识论、辩证法思想的系统化、升华、凝练和结晶。

  应该说,对《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等书本知识的熟知程度我们党内有许多人也是能够做到的。如在苏联留学的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张国焘等人。他们与毛泽东最大的区别一是只知道书本上的这些理论,不懂得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不懂得中国的具体的阶级斗争事实和特点。二就是不懂得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于实际。毛主席延安整风时期批判教条主义学风时说过,他们只知道马克思主义好箭,好箭,就是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好箭射中国革命之的。毛主席说,精通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你就有了成绩,被你说明的越多,你的成绩就越大。毛主席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指导革命战争的实践活动中,一是强调读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读社会这部大书,所以他最大限度地用中国的大量的具体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大量事实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谈对阶级斗争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自觉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剖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点。没有自觉应用的意识,再多的马克思主义书本知识都对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甚至可能转化为革命的叛徒。如《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主席就说过,读了马克思主义“本本”的一些人也可能“成了革命叛徒”。张国焘就是典型一例。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毛主席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极其熟悉、理解极其深刻、极其自觉应用于实际。这种掌握和应用意识的理论功底是我们党任何其他领导人都做不到的。这也就是毛主席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应用于战争实践能够创立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理论根源。

  二、亲身参加并领导中国革命,积累了极其丰富、生动、具体的感性事实和深刻的经验教训

  毛主席青年时代在重视书本知识的同时,还特别重视读社会这部大书。他早期和同学萧子升外出游学接触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他读书的典型特征。他对中国国情的熟悉了解程度也是党的其他领导人无法相比的。同时,毛主席自参加革命之后,他的革命战争实践活动极其深入、丰富、曲折和波澜壮阔。192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之后他投身到湖南农民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并给予极其之高的评价。在国民党反革命的大屠杀后他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带领起义队伍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他带领工农红军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反革命“围剿”。这一期间多次被撤职和剥夺军队的指挥权。他亲身经历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湘江战役”的血淋淋的客观事实。他痛定思痛,中国革命道路究竟如何走?遵义会议后,他把红军从最危机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完成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西安事变后,他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战路线,同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同国民党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投降和分裂主义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他在延安开展的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的整风运动中,全面提高了全党全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他带领八路军、新四军及一切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争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日本投降后,他在重庆谈判中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扼杀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力量的阴谋,之后又彻底打退了蒋介石对我革命根据地的全面和重点进攻,又经过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中,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发起渡江战役,把蒋介石赶到小岛上,建立了新中国。1950年,面临着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烧到鸭绿江边,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侵略者赶到三八线以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世人瞩目的极其伟大的胜利,后又经过中印边境反击战争、抗美援越……。

  近40年的如此丰富、深入、广阔、长期的战争和军事阅历积累起来的感受、经验、教训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军事家如英国的蒙哥马利、美国的麦克阿瑟、苏联的斯大林、朱可夫等人不可相比的。作为世界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和克劳塞维茨更无法相比。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几乎章章、节节论述各种军事理论、战略战术问题时都以大量极其丰富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围剿”反“围剿”的成功和失败案例为事实依据,进行哲学理论的升华和系统化。这在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理论文章中都没有如此之多的确凿、丰富、具体的感性事实材料,导致整篇文章形象具体、推理严密、逻辑清晰、丝丝相扣,说服力极其之高。哲学大师黑格尔说过,逻辑也是一种美。认真读读毛主席的这篇文章,绝对能够给人们以特别意义上的精神上的美感和享受,如同高级厨师做的一顿美味大餐、一名著名的绘画师的美丽的画面、一名音乐师弹出的赏心悦目的优美乐曲。

  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对极其丰富的感性经验和事实提炼和高度概括

  毛主席比上述世界著名的战争实践者和军事家更伟大之处还在于毛主席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认识论辩证法思想应用于实践,把战争实践获得的大量感性事实和经历从理论上提炼、概括,形成系统、全面、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这方面的事实太多太多了。本文仅举几例:

  1、以《共产党宣言》为指导,总结红军建军实践中遇到的军队建设的方向和路线问题

  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之后,红军打了几次败仗。毛主席很快发现红军队伍中存在严重的旧军队的军阀主义、散漫、单纯军事观点、雇佣关系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他依据《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思想、党的领导思想、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两个绝大多数思想、人的发展思想,开始认识到军队成员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批判了上述错误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党指挥枪、政治统帅军事、军队是一个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加强阶级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努力教育和解决全体官兵为什么人打仗的等一系列的政治建军思想。由此从根本上保证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没有毛主席的亲身实践和《共产党宣言》的指导、应用,就没有古田会议精神,也就没有共产党领导的真正为无产阶级解放的人民军队。这种精神一直贯穿于人民军队的始终。这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军队没有的独特的建军思想。

  2、在军事实践中,探索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第一的观点。这在《实践论》中讲得清清楚楚。毛主席在井岗山领导军事斗争,就特别注意研究敌我双方的特点,从实践中探索战略战术问题,尤其是游击战术问题。他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就是多次军事斗争的实践产物。他说,这十六字诀包含了战略退却和战略反攻的两个阶段,后来的东西只是它的发展罢了,如诱敌深入等。毛主席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以及二渡赤水后放弃打鼓场战斗就是他依据战场形势尤其是敌我强弱悬殊状况采取主动进攻和主动防御的机动灵活战术的最得意之作。他的这一战术思想在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包括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各个部队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解放战争中,又结合各个部队各个解放区的成功经验,把这一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问题提炼总结为我军的十大军事基本原则。同时要求我军各级指战员必须依照实践第一的观点熟悉了解研究战场上敌我双方的瞬息万变的具体状况,制定更加具体的战略战术。他特别强调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员,“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3、始终站在哲学的视野和高度认识战争的全局和战略、战术问题

  古今中外的著名的军事家研究和指导战争实践中,更加重视具体的战略战术。他们大多不懂得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他们的军事理论大多缺乏历史和哲学的高度、视野。毛主席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他认识战争及其具体的战略战术都是能够把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自觉应用于军事理论及实践中。如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典型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开始就指出“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从事战争,我们的战争是革命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度里继续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然后就讲到什么是战争,什么是革命战争,什么是中国革命战争。笔者每当读到上述论述时,都为毛主席如此之高的历史视野和辩证思维方式所震撼。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包括毛主席去世后近50年的历史,还没有一个军事家、理论家以如此之高、如此之深、如此之广阔的视角观察认识战争战略和战术问题。这短短的100多字,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的精髓观点、群众史观思想等等。它不仅是毛主席最大限度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革命实践成功的经验和血的历史教训中特别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湘江战役五万将士的流血牺牲而做出的独特的、科学的创新性的结论。字字句句都浸透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正如毛主席在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过:“如果不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经过万里长征,我那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小册子也不可能写出来。”他在遵义会议上发言实质的核心思想和逻辑思维就是他之后这篇文章开头的这几句话。这几句话既是对他之前的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应用,也是他之后的全部军事思想的核心、灵魂和指导思想。他的另一篇重要的军事著作《论持久战》其实就是这篇著作的姊妹篇和进一步的深入阐发。尤其是对中日战争双方的各四个特点的深入解剖分析,批判了抗战问题的速胜论和亡国论而做出的持久战的科学结论。抗日战争的事实上的进程完全证实了毛主席这一军事思想和结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真理性。毛主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的伟大决策也正是他的军事思想的理论和逻辑的必然产物。

  四、最大限度地继承和汲取历史上有作为的军事家和军事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任何新的学都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也是对前人军事思想的批判继承的结果。

  1、对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

  大家都熟知遵义会议时,凯丰指责毛主席打战全靠《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毛主席回答凯丰说,当时他自己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之后,倒是逼着毛主席开始读这本书。到陕北后他托人找来《孙子兵法》认真学习研究,后又读了克劳塞维茨的书,写出大量的军事理论论著。他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我们承认战争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定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 不是神物,乃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对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实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则可能的。”他在总结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经验时说,敌军强过红军十倍,这时就必须要求强弱发生变化,只有红军实现极端的退却,等到敌人深入根据地,吃尽根据地的苦楚后,敌军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此时双方对比,或者某种均衡,或者敌弱我强。就能够最终战胜之。毛主席这时就引用了《孙子兵法》的话:“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2、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继承和发展

  毛主席到陕北后,不仅读了《孙子兵法》,也开始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1938年2月毛主席的读书日记中写到:“18日开始看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P1—19序言及目录,第一篇论战争之本质,从P24起,本日看完第一章,至P56止。……28日战争论P112—122》”(《毛泽东哲学批注集》)。1960年,毛主席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谈话中讲:“你学过克劳塞维茨,我也学过。他说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就引用克劳塞维茨这句话。他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一点上,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抗日军人中,如有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争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但毛主席认为,战争并不等于政治。他说:“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例如中国的半独立地位,是日本帝国主义政治发展的障碍,日本要扫除它,所以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呢?帝国主义压迫,早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障碍,所以有了很多次的解放战争,企图扫除这个障碍。……因此可以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里毛主席通过对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和特殊性的论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并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且具体化为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一系列政治建军原则。

  毛主席对《战争论》中关于战争的目的也进行了分析评论。毛主席认为,克劳塞维茨把战争的目的区分为“战争行为目的(即军事上的目的)和战争的政治目的”,这种区别是正确的。但毛主席认为,克劳塞维茨却把二者绝对对立和割裂开来。毛主席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唯物辩证地阐发了战争的军事目的与政治目的的关系,他说,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是战争的基本原则。毛主席还批判了克劳塞维茨把战争的军事目的单纯归结为消灭敌人,认为战争中消灭敌人是积极主动行为,保存自己是消极被动行为。毛主席认为,战争的军事目的包括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战争目的和全部过程就是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的矛盾运动过程。

  毛主席写完《论持久战》后,还继续研究《战争论》,他组织延安的一些学者和红军干部开学习会,请懂德文的同志边译边讲。参加学习会的莫文骅同志后来回忆学习会的情景说:“《战争论》的现象讨论采用边读边议的方法。……记得当时讨论最多的最热烈的是集中兵力问题。毛泽东同志说:‘克劳塞维茨的作战指挥实践不多,但集中兵力问题讲得好。拿破仑用兵最重要的一条也是集中兵力。我们以少胜多也是在战术上集中比敌人多五倍到十倍的兵力。当然,这里也有个政治问题。我们是正义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援,凡是非正义战争就不得不分兵把口。’”莫文骅同志还说,以后又在一次讨论会上,“毛泽东除了插话,议论的中心围绕军事辩证法问题较多,实际是对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毛泽东同志还就这个题目作过一个报告。”在毛主席的倡导下,延安理论界掀起了翻译、讨论和研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多次提到过克劳塞维茨。他不仅同蒙哥马利谈起,1975年同德国总理施密特也说过,我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感兴趣,克劳塞维茨曾讲过有道理的话。 毛主席还在一篇文章中曾批评斯大林全盘否定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时说过,斯大林据此“否定德国的军事学,说德国人打了败仗,那个军事学也用不得了,克劳塞维茨的书也不应当读了。”毛主席认为是错误的。

  3、学习、评论、借鉴中国历史上一些战争实例,从中提炼总结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主席特别喜欢读古书,他不仅从中学习历史、文学、政治,而且还学习军事。从历史发生的典型战例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军事理论。如历史上著名“围魏救赵”故事,毛主席读冯梦龙《智囊·兵智部·制胜·孙膑》一书中对这一故批语中说:“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毛主席1938年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谈到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时,就引用这一战例。他说:“在反围攻的作战计划我之主力一般是位于内线的。但在兵力优裕的条件下,使用次要力量于外线,在那里破坏敌之交通,钳制敌之增援部队,是必要的。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据下去,我也可以倒置地使用上述方法,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据之地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方法。”毛主席著作中还提到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明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大战,阐发以弱胜强的基本观点。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针对那种“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冒险主义时就举《水浒传》中林冲对打洪教头的故事。他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让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据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一直反省战败原因。他就开始读毛主席的书,当读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段故事后,突然恍然大悟说,我就是那个“蠢人”呀!这就是我败给共产党的原因。

  党的七大会议上朱德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军事报告,他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24年来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斗争。“在这个斗争过程中不但已锻炼出一条坚强的政治路线,能够解决中国政治问题,而且已经锻炼出了一条极坚强的军事路线,能够解决中国革命战争问题。这条军事路线,正如政治路线一样,其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为着抗战的胜利,我在这大会上特别号召同志们去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军事学说,一如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学说一样。所有部队、军事学校、军事训练班,都必须用毛泽东同志的军事学说为基本教材,作为教育的灵魂,以便于在思想上加强武装自己,战胜敌人。”朱德同志的这段讲话高度概括了毛主席军事理论、军事路线在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全部理论和路线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号召全党、全军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路线要像学习毛泽东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个毛泽东思想一样,提高全党、全军的整体素质,最终战胜我们的敌人,为实现抗战和党的最终使命而奋斗。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今天的人民解放军和全体人民也要努力响应朱德同志七大的号召,也要努力学习毛主席的军事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把毛主席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欢迎同志们和红色网友批评指正!

  2025年8月25日


  【文/郝贵生,大学退休教授,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