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李克勤:在他教导下好人好事最大化,汉奸活动最小化

2025-09-11 15:26:20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李克勤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图片

  【李克勤题记】

  近来人们对于汉奸的议论又多了起来,为什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汉奸,被认为是中国的坏人里最坏的一种。那么汉奸何时最少?或者说,汉奸文化何时最小化?一言以蔽之,全民唱样板戏的时候,汉奸王连举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对不对?

  坏人坏事与好人好事是相对的。当坏人坏事最小化,好人好事才能最大化。

  这里面内在的逻辑关系就是:只有坏人做坏事的成本最大化,那么坏人坏事才会越来越少。

  换一种说法,只有做好人好事,不仅没有风险,而且能得到社会广泛赞誉,那么,做好人好事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这是常识。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反封建社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们领教了中国汉奸如此之多!

  蒋介石为了对付共产党,为了打内战不惜重用汉奸,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三年解放战争,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

  然而,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以后,如何建立新中国,如何建立起一个基于新文化的新社会,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课题。

  一、毛主席为新中国立人民之威: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

  我们都见识过暴风雨,联想起毛主席说过的“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事实证明,那是新中国初期,毛主席的想法说法,转化成全党全军全各族人民统一做法的真实写照,是不是?

  暴风雨荡涤污泥浊水,那是自然现象,可以从器层面来理解。社会上的污泥浊水,要荡涤,而且是迅速荡涤,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然而,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那叫做言必信,行必果,仅凭这件事就可以为新中国立威了。

  荡涤,就是强力洗刷的意思,就像暴风雨来时所看到的那种景象。如果从道器层面来看,那么荡涤道层面的落后思想观念,那可真需要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否则,没有革命行动,要改变思想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立威,是需要有强力支撑的,否则威信是立不起来的。立威,既有道层面的新理念的确立,也有器层面的立威手段。

  立威,必须荡涤一批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不能那么温文尔雅。这一点在企业文化变革里,会找到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理解毛主席在建国初期的那一整套想法说法做法,为何那么有效——迅速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道器变通。

  毛主席为新中国立威,那是立人民之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威严。

  1、建国初期毛主席为新中国立威是一个体系:消灭黄赌毒,三反五反,这些都是具体的实践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举行,毛主席在开幕典礼上发表讲话,末尾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那段:

  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从此以后,“荡涤污泥浊水”这一说法,就在新中国大地上有了约定俗成含义,并且流传开来。我上学时,红小兵(少先队)辅导员,有一次组织全校骨干排演了一个诗朗诵节目,那首气势磅礴的诗里就有这么一句——“荡涤了污泥浊水”。

  为什么在1970年代还要继续讲1949年那个“荡涤污泥浊水”呢?

  这叫继续革命,革命的形式是非武装革命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必需的,有人不喜欢,其实他们没有想一想——难道不喜欢这样的非武装形式,你还喜欢武装形式不成?

  还是看毛主席那个讲话里的另一段:

  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唤起人们的注意,这即是: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他们还会相勾结在一起,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反对中国人民。例如,派遣他们的走狗钻进中国内部来进行分化工作和捣乱工作。这是必然的,他们决不会忘记这一项工作。例如,唆使中国反动派,甚至加上他们自己的力量,封锁中国的海港。只要还有可能,他们就会这样做。再则,假如他们还想冒险的话,派出一部分兵力侵扰中国的边境,也不是不可能的。所有这些,我们都必须充分地估计到。我们决不可因为胜利,而放松对于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们的疯狂的报复阴谋的警惕性,谁要是放松这一项警惕性,谁就将在政治上解除武装,而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粉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的任何一项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这一段里面,毛主席的想法可不是简单说几条就够了的,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新中国立威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充满着毛主席的实践智慧。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抓消灭黄赌毒的雷厉风行之风格。一天,毛主席把公安部长罗瑞卿找来,对他坚决地说:“新中国决不能允许娼妓遍地,黑道横行,我们要把房子打扫干净!”

  随后从北京到全国各地,一场扫黑风暴,迅速地荡涤了污泥浊水。

  在器层面的工作,那真叫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但是,毛主席并不为此沾沾自喜,而是按照既定的战略,不懈地进行思观念的变革,不懈地在思维习惯上破旧立新。

  毛主席从年轻时候开始,就对国家管理作系统研究,后来国共合作时期,在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里,毛主席担任过要职,再后又在中央苏区担任了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首任主席,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主席亲自领导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全局工作,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到老人家1976年逝世,毛主席的革命实践始终都没有离开过人民政府的管理,老人家对于人民当家作主是从道层面的信念,在精神领域来思考、研究、探索的,同时又在道器层面按照党领导人民制定国家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党还要带领人民继续革命——不断完善宪法,使宪法不仅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还要为人民当家作主起到实质性的保障作用,这样来展开实践探索的。毛主席领导的国家管理方式,超越了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方式。毛主席领导人民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方式,实际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一直都十分关注,并且他们也在悄悄学习借鉴毛主席的一些想法说法做法。而毛主席这一系列想法说法做法的起点在哪呢?归纳起来,就是老人家自己说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这是从道器变通之变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变为道器变通之源,这个源是与根有所区别的,是在有道器变通之根之基之后的源。也就是说,在采取行动的时候,一个大前提就是要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勇气,唯有此等勇气,才可能把想法说出来,变成做法,也才能让多数人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也才有事实上多数人的道器变通。反之,一切就是空谈,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情况——很多说法也说得通,可就是行不通。

  2、鲁迅:新文化暴风雨的象征

  1940年1月,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主席晚年除了谆谆教导我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外,还特别强调“读点鲁迅”。在毛泽东文化里,读马列与读鲁迅,是相通的。

  大约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发生过一件奇特的事件,有人议论,说在1957年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人问毛主席“假如鲁迅还活着”会怎样?关于毛主席的回答,似乎有不同版本,有人大做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仿佛是毛主席要让鲁迅先生怎样怎样的!有一段时间,网上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着实争论得十分激烈,后来还出了两本书,慢慢才平息下来。其实,关于毛主席和鲁迅先生的关系,这不应该有任何迷惑,那早就是有定论了,除非无中生有搞些名堂出来。不信,你去研究一下《鲁迅全集》,你去认真读一读毛主席对鲁迅的一贯看法,那还有假吗?那怎么会出现奇谈怪论呢?出现那样的闹剧,这背后的原因倒是值得深思。似乎有人总是害怕鲁迅,害怕毛主席,更害怕鲁迅先生和毛教员在一起并肩战斗。

  因为毛主席最欣赏鲁迅那暴风雨般的文化冲击力,如果在新中国,那将迅速荡涤旧社会留下来的文化上的污泥浊水。

  我们都知道,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以后,“学习雷锋好榜样”在新中国蔚然成风。把雷锋作为“学习的榜样”,这已是常识了。可是,要注意的是,此前20年,毛主席还树立过一个“学习的榜样”,也许今天需要特别重视。这个学习的榜样,就是鲁迅先生。当下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学习鲁迅好榜样,这也是毛主席晚年的谆谆教诲。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否理解鲁迅与能否理解毛主席,也就是说,认识和理解鲁迅,已经成为认识和理解毛主席的一个基础性的环节。这直接关系到未来我们的三法——想法说法和做法,能否三通——能否道器变通的问题。

  1942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结论”末尾处,讲了这样一段:

图片

  毛主席的说法,可以这样理解——鲁迅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在思想文化领域,是不是要特别学习鲁迅这个榜样呢?

  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是自我革命,也是社会革命,那是更加深刻,难度更大的工作。那是需要悟道,守道,传道的,这都是自觉地自我革命。

  鲁迅在这方面,的的确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鲁迅敢于揭露、批判社会的腐朽落后现象,毫不留情,但他更不留情的事情是针对自己的——严于解剖自己。鲁迅是一个彻底的自我革命者,因此,鲁迅先生的思想和行为,令人肃然起敬。鲁迅的说法,就显得特别有力。

  毛主席说“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这不是偶然的。在延安时期,毛主席是认真研读过《鲁迅全集》的。

  2022年读了一篇阎晶明写的讲“《鲁迅全集》的红色背景”的文章,他明确说“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出版,可以说这一版的全集是在毛泽东的批准和部署下实现的”,这个说法说得通。毛主席既然要大家“读点鲁迅”,那这一“点”在哪里?显然,鲁迅的所有著作都在可选择范围内。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毛主席一贯重视新闻出版事业,包括鲁迅在内的各种著作的整理出版。主席是历史大家,老人家也是出版行家。这样,阎晶明的那个说法,我们当然也就想得通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读鲁迅的普及型作品不在少数,但读《鲁迅全集》的不多,这也许需要补课。

  我们对“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个说法,很熟悉。这个说法用在学习研究理解鲁迅上同样适用。推而广之,对任何人的思想,如果不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那会怎样呢?

  所以,这个说法适用于任何人。

  因此,当我们要对某人下结论时,无论是肯定性结论,还是否定性结论,都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此人的思想。

  此人的思想会通过一个一个的想法,转化成一个一个的说法,进而成为一个一个的做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也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的某个想法是否行得通,这是对此人思想的一种检验。

  这个检验,是需要时间,同时也是有范围要求的。

  所谓范围要求,是说不能在一个狭小范围里界定,就实践检验而言,应该是社会实践的检验。

  像鲁迅这样影响力如此之大的人物,无疑不能片面而要全面理解其思想,这当然离不开《鲁迅全集》。

  什么叫片面理解呢?

  就拿鲁迅和郭沫若的关系来说吧。

  鲁迅逝世前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1936年8月3--6日),此文载《鲁迅全集》第六卷(2005年版)。

  鲁迅在此文中指出:

  我很同意郭沫若先生的“国防文艺是广义的爱国主义的文学”和“国防文艺是作家关系间的标帜,不是作品原则上的标帜”的意见。

  例如我和茅盾,郭沫若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像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

  这难道还不是鲁迅对郭沫若的态度吗?

  郭沫若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还需要说吗?

  不同立场的人当然会有不同的说法。

  究竟谁说得通呢?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毛主席逝世以后,我们看到的的确确有人对老人家恨得要死,极尽污蔑诽谤之能事,妄图置老人家光辉形象于死地。这其实反映出他们对老人家怕得要命的恐惧心理,这再一次印证了毛主席的的确确“让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的论断,是完全说得通的,老人家的想法说法做法,从整体上讲就是让内外反动派发抖的,这对我们来说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

  让内外反动派发抖的讲话,在毛主席那里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实际上,内外反动派不仅听到毛主席的名字会本能害怕,而且遇到和毛主席有关的事物,他们都会条件反射感到恐惧,因此他们害怕的东西,概括起来说就是毛泽东文化。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内外反动派他们害怕的不是一个人,毕竟一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同理,毛主席作为个人来说,他的管理幅度是有限的。可为何那些反动派有那么怕毛主席呢?

  其实说到底,内外反动派惧怕的是人民——觉悟了的人民——被毛主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普遍真理,结合中国实际发动起来的人民,这样的人民就具备了当家做主的条件。一旦人民意识到当家作主的含义,那么历代统治阶级依靠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时代,也才,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怎样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毛主席毕生探索的课题,这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项永恒的课题。

  毛主席生前发现了人民的意义,并且坚定不移带领全党相信人民,始终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缔造的新型军队叫“人民军队”,他领导和指挥的独特战争形式叫“人民战争”。

  毛主席亲手缔造的新中国叫做“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政治协商机构、政府、法院、检察院、军队、警察、银行、钱币、邮政、铁道、国家电台等等都在前面冠上了“人民”的称号……

  当人民欢呼“毛主席万岁!”时,毛主席真诚地回敬高呼:“人民万岁!”

  历史本来就是人民的历史,在中国只是因为有了毛主席之后,人民对此才真正觉悟,中国人民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也是因为毛主席的教导,人民由此也诚心诚意拥戴毛主席为人民领袖。

  人民领袖和人民密不可分,人民在领袖指引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第一次由器而道,由道而器地体验到了——当家做主的滋味。

  由于新中国成立的道器变通之基,从文化上看那是有着两千多年封建文化风俗习惯的,在道层面人们的思想意识里,自觉或不自觉留有旧社会的痕迹。从延安整风开始,一直到毛主席逝世前夕,老人家用了几乎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想法说法做法,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范围内,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引导、教育。毛主席也知道,这个事情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那是一个需要反复多次的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过程——继续革命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对于革命的有功之臣难免会有想不通的地方,毛主席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对此,在毛主席逝世几十年后,在老革命中间出现了率先觉悟者,他们提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命题——毛主席比我们至少早看50年!

  这个时候,普通老百姓十分兴奋,而那些内外反动派却再一次陷入恐惧之中,他们曾经以为通过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可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结果事与愿违,他们不得不继续发抖了!

  老人家高瞻远瞩,料定了会这样的,难道不是吗?

图片

  毛主席为新中国立威,那是需要巩固的,需要发展的。否则已有的威也会失去,荡涤掉的污泥浊水也会卷土重来——汉奸文化也会卷土重来。鲁迅那样的新文化暴风雨,还不能说不需要,是不是?

  二、为何要斗私批修?

  一直到1966年,自解放后的思想教育,到了一个节点,如何深化才能使得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在革命的自觉性上得以升华,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这需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考量。

  毛主席的想法说法做法,集中成“要斗资批修”。

  毛主席逝世后,争议很大,基本上被否定了。

  然而,那真想不通说不通行不通吗?

  问题不在于做不做得到,在于有没有必要,对不对?

图片

  这是毛主席在北戴河海边的留影,小时候看到家里有一本讲述毛主席诗词的书,里面插页配的照片就是这一张。我曾经在大学期间跟一个同学说过这张留存的照片。后来我把主席的神态作为标准的气定神闲。

  儒家四书之一《大学》有这样的说法: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历代统治阶级,整体上讲,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官员多数做到这一点的,也就是说能做到这一点从来只是凤毛麟角。

  然而,毛主席教导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却超越了这一点。

  毛主席批判吸收了古代思想家的精华,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扬光大了。

  毛主席的《实践论》,将人类对知与行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人类的认识论水平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毛主席领导的教育实践,其道器变通之根与基,就是无与伦比的了。

图片

  这首《浪淘沙·北戴河》是毛主席在北戴河写的,如今有几部电视剧主题歌就来自该词。

  我们小学语文课本就有这首词,说实话那个时候还不能完全读懂,但留下很深印象。

  无论面对怎样汹涌澎湃的风浪,毛主席总是满乐观情绪,总是让人感到安全,得到鼓舞,这不就是气定神闲,道器变通吗?

  当人们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到毛主席那里,就会逐渐想得通了,后来很多革命者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之事,就去读毛主席著作,立刻豁然开朗。

  毛主席的伟大实践,最杰出的领域在哪里?在教育领域。

  毛主席的知情意,听说写,影响了数以亿计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毛主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个趋势还将无限延续下去,对此恐怕没有人敢站出来反驳了。

  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导师。

  毛主席教育人,不只是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而是把有边与无边,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相结合,使得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论发生了革命性的道器变通之变。

  因此,各路神仙想在毛主席领导的教育体系里挑毛病,结果总是让他们感到沮丧,终究还是无功而返。

  你可以挑些鸡毛蒜皮的无足轻重的“失误”、“问题”,但从整体上那是无可挑剔的。

  人家维纳斯缺胳膊少腿,你能说那不美吗?

  问题在哪?

  就在于需要对无边、无限、无形,要有所感悟。

  任何问题,一旦放到无限时空里,都会找到解决办法。除非那不是真问题,是伪问题。

  教育问题,也是如此。

  可是,考试这种方式的功能只能是有限的,往往局限在狭小的考题范围之内。

  那范围之外不就成了问题(疾患)的藏身之处?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不打破,教育顽疾不可能得到解决。

  毛主席的教育之道,就是对应试教育进行革命。

  1、无限为人民服务:包括与危害人民的任何事作斗争

  刚开始接触大海,感觉大海就是无边无际的。

  后来,理性告诉我们,大海还是有边际的。

  按照雷锋悟道得出的结论,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那才符合我们所说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不能少这一条: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

  离开了阶级性谈雷锋精神,那意味着什么?那说得通行得通码?

  学雷锋,必须有斗争精神,必须站着无产阶级立场上同坏人坏事做坚决斗争。

  2、在无边际为人民服务中:找到有边际的自我

  有边际,意味着,大海的面积,是有限的。

  可是大海大,大到一眼望不到边,因此,它就造成了无限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我永恒,这在器层面是不可能的,然而在道层面,人的精神可以实现到永远。如何实现?

  雷锋作为一个普通战士,的确在这一点上突破了,完成了历史性的道器变通之变。

  雷锋了不起,发现并鼓励全国学雷锋的毛主席了不起。

  这解决了人类的一个难题。

  由于人的生命有限,而人的愿望是追求长生不老——这是无限的。

  这就是个矛盾,一个难解的题目。

  雷锋读毛主席著作,顿悟了:一旦将有边际的自我,放到无边际的“大海”——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自我就清晰了--器层面的自我会消失,然而道层面的自我之精神是可以永存的。这是人获得永生的真正含义之所在。

  3、有形和无形

  有边,有限,这都是理性给出的判断,属于在有形范畴里的思考。

  无边,无限,似乎更多是人的感觉,感悟。

  学雷锋,有60多年实践了,实践证明毛主席有多伟大?!

  如果没有无形概念,只是在有形的个人小圈子里打转转,那永远找不到自我。

  资产阶级世界观里的哪有自我?

  损人利己,损人甚至不利己,那是什么玩意?

  雷锋,是健康的象征,难道不是?

  学习雷锋,可以通过无边、无限、无形的感悟,把过去想不通说不通行不通的想法说法做法,变成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那是怎样的道器变通?

  毛主席曾经带领我们实践过,尤其是老人家晚年,超过十年,那还有假?

  4、通,在道器变通中的定位

  谈到交通问题,交通关键是通。通是道器变通之魂。

  (一)何谓通?何为通?

  (1)何谓通?

  这是要回答通是什么含义。

  《周易·系辞下》里面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通的对立面是不通,不通就是堵塞。

  穷——窮,指洞穴不可行进的终极处——堵塞了。字形采用“穴”作边旁,采用“躳”作声旁。在穷的状态,在面临穷的时候,就得变化,以实现对穷的突破,达到“通”,只有通才持久,穷就难受,难以持久。

  (2)何为通?

  这是要回答通是什么个样子。

  道器变通之通指的是这个意思。

  请接着往下看。

  (二)通是道器变通之魂

  所谓魂,就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通,在整个道器变通里,时刻讲究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

  通,不是天然形成,是从不通——变成——通。

  不通,就会引起不舒适,“痛则不通”。

  通,则会自然舒适,“通则不痛”。

  因此,通,是一种人经常要去追求的状态。

  人的健康状态离不开这个通字。

  辛弃疾 (宋)《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古代一个典型的道器变通之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图片

  样板戏的剧照,现在看来,是名副其实的样板。

  在舞剧《红色娘子军》里,吴清华原是恶霸地主南霸天家的女奴,因不堪欺凌与压迫逃出了南府,但被南霸天一伙追上打得昏死过去。南霸天以为吴清华已死,带领狗腿子离去。党代表洪常青带领通讯员小庞化妆侦察,途经椰林寨时救起了吴清华,并问明身世,指明投奔方向。吴清华加入娘子军以后,为了消灭南霸天反动集团,洪常青化妆成华侨巨商带她深入南府,由于吴清华报仇心切,擅自开枪,提前暴露了战斗信号,致使南霸天逃脱。吴清华在党的教育下觉悟不断提高。

  这个教育过程的核心环节,是黑板上写的那段话如何在吴清华那里想得通的。

  在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里,“政治课”一段之后,是“清华独舞”,表现的正是她从想不通,到想得通,道器变通的那个阶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背景音乐,先抑后扬,吴清华独舞结束镜头,实在是妙极了——道器变通了。

图片

  党代表和连长不仅帮助、启发吴清华,而且准确把握时机,对犯了错误,又能觉悟的同志,给予及时肯定,将吴清华的枪,重新发给了她。

图片

  这就是个人与组织融为一体的道器变通。

  个人服从组织,为什么服从,凭什么服从?

  就凭这个。

  这个组织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这其中就有无边无限无形的意思。

  这里特别指出,个人仅仅服从组织纪律远远不能说明服从的理由。

  旧军队也有严格的纪律,为何那里面培养不出吴清华这样的战士?

  因为旧军队的纪律往往重点对下,而不是公平对待所有人——往往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革命军队的凝聚力来自信念信仰,这是道层面的要求,不靠强制,而靠自觉。

  强制性的纪律要求,也不可少,但那是讲公道的,是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的,尤其指挥员更是要模范遵守纪律的。

  当吴清华违反纪律,组织上并没有单纯给予纪律处分,而是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犯错误的同志自省。

  这是毛主席领导的革命军队独有的文化习惯,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唯有这样才能培养有坚定信仰的革命战士。

  红色娘子军里的党员同志,就是毛主席说的“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他们是在实事求是,重要的环节是悟道。

  悟道——道器变通之变——道器变通之源。

  唯有如此,才会由不通,走向通。

  通,为道器变通之魂。

  本节结论:如果没有斗私批修,那么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不完整的。

  三、斗私批修的思想理论基础与群众基础

  斗私,狠斗私字一闪念,曾经被某些人嘲笑,嘲笑之后呢?

  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现象出现,并且蔓延之后,作何感想?

  为何不用实践检验一下被某些人奉为真理的那些东西呢?

  批修,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干部特权思想,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这难道没有必要?

  如果今天还觉得想不通说不通,那可就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了。

  斗私批修的思想理论基础,与群众基础,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吕玉兰是一个典型。

  吕玉兰一口气提出10个真问题:私有制环境下能出那样多的英雄模范吗?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当年吕玉兰为什么能一口气提出那10个真问题?毛泽东文化哺育的英雄模范,实际上就是毛主席提炼出来的党的教育方针里面讲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那10个问题是真问题,因为来自现实生动社会生活的新的思考,也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实践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一个女劳模,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说法做法,的确是了不起的。与此同时,不得不明确的一点是,那个年代——以公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做好人好事是没有任何风险的,而且会得到社会自发自然的鼓励,像吕玉兰这样的英雄模范,不是个别的,而是各行各业,各个地方都有的。如果要研究吕玉兰提出这10个真问题的原因,那首先还是把她的那篇堪称经典的文章,再仔细阅读一下为好,因为在她的说法里,就已经阐释了她对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能想得通,还介绍了她的做法为何行得通。

图片

  一、为什么有人说我“傻”,怎么看待“精”和“傻”?

  二、为什么我把革命当作终身大事?

  三、为什么越挨斗我干得越欢

  四、为什么我当干部不觉得“赔本”?

  五、为什么越怕出事越出事?

  六、为什么我不怕得罪人?

  七、为什么我团结人不怕“吃碰”?

  八、我为什么带头实干?

  九、为什么我不讲“人情”?

  十、为什么我一个心眼的突出政治?

  在那个年代,我们叫毛主席时代,像吕玉兰这样的劳模是很多的,他们是一个优异人才群体。优,为优秀,道层面思想优,器层面干活优。异,就很有讲究,与私有制环境下的英雄比,他们好像特别能做好人好事,并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争相做好人好事成为社会风气,这是在私有制环境下不可想象的。

  劳模思想境界高,有理想有抱负有办法做好人好事,把一幅全民共有的好社会景象提前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更多人会自觉投入到这个共同的行动中来: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走在前面的模范有示范效应。

  全民共有的好社会,这是根本前提,也是做好人好事成为社会风气必不可少的道器变通的根基(根与基)。

  而这个全民共有的好社会,只能是公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觉悟高的人,如吕玉兰提出那样的真问题,不奇怪,那是顺理成章的,是水到渠成的想法说法做法,并且在那样的社会里,肯定是逐步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

  如果劳模有后顾之忧,如做好人好事,不但得不到好报,相反还得到恶报,那谁会去向劳模看齐呢?

  这样的情况在公有制社会里没有发生,那只能是私有制环境下才会发生,是不是?

  所以,吕玉兰那样的劳模是优异人才,这个异,寓意很深的--其根本,起根基,其根源,那是需要悟道方能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

  吕玉兰,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大批从基层出来的,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模范、英雄,以及从英模里选拔出来做领导干部的人,这样的人依然保持普通劳动者身份,只是思想觉悟更高而特殊。

  因此这样的人有群众基础,他们带领群众斗私批修,那叫以身作则,道器变通。

  吕玉兰他们的思想境界,主观能动性,是封建社会的清官所无法比的。

  清官能独善其身就不得了了。

  而吕玉兰他们是群众自觉革命的带头人。

  像现在我们看到的王宏斌,那是具有开拓创新创业精神的红色企业家。

  注意,红色企业家不是搞私有制的。

  红色企业家内在素养的养成,与斗私批修有关。

  四、斗私批修是路线问题:那是一个探索实践的长期过程

  吕玉兰不是院士,不是博导,不是理论家,但是,吕玉兰的思想理论水平很差吗?

  提出一个那样的问题,就不简单,就可以说具有相当理论思维水平了,何况她提出了十个真问题,并且是自己深悟之后的杰作。

  我们千万要珍惜这样的人,这样的事,那叫好事人好事!

  如果我们不珍惜好人好事,那么坏人坏事就会横行霸道,一旦坏人坏事横行霸道,那么汉奸活动必然会猖獗,这难道还要某些人的“实践”反复做一些无谓的“检验”吗?

  【李克勤后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鲜明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私有制环境下,也会出现英雄人物,但那是个体英雄,绝对不可能出现毛主席时代那样英雄辈出的景象。私有制下,人与人之间是竞争关系,处在零和博弈状态。师傅教会了徒弟,徒弟就会取代师傅,师傅就会失业而导致生存危机。那样的话,谁做好事谁就会倒霉。那做好人好事的人会多,还是会少呢?

  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里,全民所有制和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那是物质和精神的保障,必须这样来认识。这是不能含糊。

  钱学森说的制度好,内在道器变通之根基就在这里,不在别的地方。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