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新中国革命史中的大事件,今又逢长征起步时。纪念长征、捍卫长征精神,捍卫、张扬毛泽东的《长征》诗,是社会主义者的责任。为此,我把曾经贴于网上,反评网上反毛泽东《长征》诗的文章,稍简化修改后成此文,现贴于此网。
一、请问极度恶污毛泽东《长征》诗的一些人们,真有人能写出胜过毛泽东那样的《长征》诗歌吗?
毛泽东认为,写格律诗还是要遵守其诗规的。由于格律诗太紧固人了,他又不僵化的死守旧规。不破规就无法表达诗意时,他宁肯破一点诗规。
对此,有人把毛泽东的《长征》咀得一无是处。主要是从旧的格律方面下口的。竟以格律高手的架式腌臜《长征》。所以,人们有权利让高手把《长征》修改一下,使其又格律标准化,又表达出毛泽东的诗意。
我看这些人来说,也是很值得一显身手哇。手段高于毛泽东,定能超势而响名。又可以洗刷人们猜嫌而成的恶名丑像。
降低一些标准也行啊:只保留原诗百分之六十(即刚及格)的诗意,你们能改之也行啊!
如果还不行,只保留原诗百分之三十的诗意,总可以了吧!再不行,那就请师求祖,聚众共谋一试。
还还是不行,那就国内国外,今古诗人中找?
这样,还都都做不到。人们不掏你们的胸腑下水找原因才怪呢。
二、脓痰只能脏一时,难掩金玉久泽辉。
《长征》也是毛泽东革命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大器诗作。
(一)长歌大事大器诗,事载诗久唱,诗唱事久传。
长征是大事件,《长征》是写大事件的大器诗。从长征的全过程看,毛泽东《长征》诗之大器与恢宏。
1、红都井岗震华夏。
朱毛上井岗,红都放金光。几百几千人,迅速几万枪。吓坏蒋介石,围剿折兵将。红军三告捷,泽东胸兵强。
井岗山的兴旺,证明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又离不开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
2、王明博古错,红都遭灾殃。不得不转移,难定去何方?长征已起步,没人想征长。
也就是说,转移是当时中央领导犯错误造成的。毛泽东是在下岗状态,没有毛泽东的责任。当时也没有人想要长征,更没有人叫那是长征了。
3、方向不明确,蒋军百万堵拦截,尾追杀,人心散乱慌。仗仗不顺利,十万人马半折伤。遵义会议前,毛泽东虽然也能参加一些意见,总的说还是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长征前半期,兵将损失惨烈。
但是,红军的主要骨干和将领,特别是毛泽东始终保持走向胜利的信心。
4、遵义会议中,毛泽东又进了军事领导三人组。此后红军的军心、人气改变;重军事,轻发动群众的倾向有所改变;各种战术灵活运用,战事胜多败少。再后,红军以大无畏精神,爬雪山,过草地。基本走出困境。
5、一四方面军会合。本来红军应该送走困境。然而,张国涛以兵多胁迫党中央,为争权,成立第二中央,分裂党和红军,改变前进方向,拒绝北上,南下进川藏。他既是搞分裂,又是只重军事,重新拣起了单纯军事观点。本来红军应该形势好转,确把红军又引入困难中。
6、张国涛南下进川藏失利,8万兵马折损了一半。后转北上,等走出长征路以后,只剩三万多人马。张国涛仍坚持分裂,还是单纯军事观点,向西长征。最后红四方面军,近于全军覆没。红军总兵力又丢了一半。
说这些是说,长征是一个大事件,这一事件本身就大,又九曲十八弯,弯弯都与毛泽东有关。在这一事件中的毛泽东,神气得古今少有,真实得活龙活现。这样的人物又把这一事件只浓缩成一个“难”字。诗得简而没法再简了,妙到几乎没有人可比,实到难以再实,夸张到还能怎么夸张?玄绝到家了又不觉玄虚,大器而人人可取,恢宏而人心都能装下。这一切只用了56个字啊。这诗又是在两万五千里长征未平静下来,红军仍然在极度困难中写的。
更有惊人处,毛泽东“长征一吟筑乾坤”。
谁不信!看后文只有说分明。
(二)大海捞针取精华——难字著就英雄魂。
长征历时一年多,经过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作者所经历,所见,所闻;所干,所能干,所不能干 ; 所喜、所乐,所愁、所难,所兴、所叹。能所……一千一万。
一首诗只能用五十六个字啊!写什么?怎么取与舍?那真是大海里捞针,只能取其精华。
长征之胜利,髓与魂是革命的坚定性,革命英雄主义。如果没有这,人心会散,队伍会垮,能有长征吗?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由四十万人马,到了四川还有十万,折戈金沙江畔。
毛泽东抓住了这个精华,就写红军不怕远征难。这可以说既是大手笔,又是抽筋取髓的高手。
(三)战火连天两万五,只取千山万水苦。
按理说,写红军英雄应该写战争,胜仗的体验。长征中很多人公认,四渡赤水仗打得最神妙。毛泽东不去写这种英雄事迹。而是反面,写红军长征之难,和难中的豪气。就这一点来说,毛泽东也算最奇妙的诗人。
蒋军百万兵,剿杀一方面红军八万人,红军最后只乘一万多人。敌人剿杀给红军带来的困难难不难?难难难,难到欲说无语言。
小数民族难沟通,要想通过小数民族地区难不难?难难难,只有多做团结、亲近、爱护他们 的工作。那真是一步一实践。
枪炮军火,加上吃穿,什么物资都贫乏。又走路,又打仗,什么都缺难不难?难难难,只有从敌人手里用命换。
革命队伍内部,路线分歧,斗争激烈,镇压残杀,内生恩怨。要想统一意志,难不难?难难难!需要纠正错误,又需团结恕宽。领导者能从优,还要加上宰相肚里能行船。
战士弃土离乡,扔下亲人於敌人手,去长征难不难?难难难!要靠思想工作说服教育啊!还有靠亲如兄弟,同生死共患难,真为革命大目标,相聚,前进,肩併肩。
蒋军追杀紧,抗日近眼前。国家需团结,内斗需舒缓。蒋军制造的最大难,不进《长征》诗,你说难不难?难难难!为了民族利,决心放一边。
长征中人难天难,大难小难,千类万种难,统统放一边,只要千山万水难。除了毛泽东,还有谁能做到?此诗不惊人!老天都白长眼。
(四)山难取最最,水难诗最险。
千山万水难,步步都踩着,一步一脚拌。《长征》选哪步,又需大慧眼。
千山及万水,毛泽东对山,只取五岭、乌蒙、雪山;对水只要金沙江、大渡河入《长征》。这正是:山难取最最,水难诗最险。山水交混吟,英雄山巅豪放唱,惊得小人吓破胆。
(五)比之绝,兴之极,赋比兴融一;喻之切,蒙胧妙;初读明朗,细读抽象到无法再抽象了。谁读《长征》不惊叹?
1、等闲之辈何其伟!
《长征》开篇直赋诗的主題:红军不怕远征难。怎个不怕难法?千山万水只等闲。
中国人古来是敬山畏水。少有人敢把千山万水说成是只等闲。这是何等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啊。又显不出毛泽东贬低山与水之意。实际毛泽东说的是过山渡水之难。在毛泽东的《长征》中,过千山万水之难都是平平常常的难。别的难会有多大,任君想象。
2、英雄面前大山小。
(1)高大延绵千里的五岭山,对长征来说,是长征过高山濶水腾起的一条延绵弯曲的细浪。那不是光看,那是千军万马过去,此难就似过细浪,别的难不须细言。
(2)乌蒙磅礴走泥丸。红军1935年2、3月间过的乌蒙山,曾在山中同国民党军打过周旋战。那是挺长的一段时间,不是一经而过,敌强我弱,困难重重。毛泽东一句诗就把红军过乌蒙山时战斗写活了、写神了。在磅礴大山样泥丸的场境中行军打仗会有多难啊?不言而喻。视千里磅礴的鸟蒙山如泥丸群,多伟岸英雄的人啊!一个泥丸彰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还用言说吗?也再无法言说了哇!
大难都寓于走泥丸之中。乌蒙山中行军征战,不知有多少难,别的难都不写,毛泽东只取“走泥丸”。简到没法再简了; 又神到绝妙处了。那真是:
此山过本难,
千里皆泥丸。
泥丸本平常,
丛山泥丸艰。
险山过难极,
极难又加难。
不见风雨不见雾,不见寒暑冷热酷。其中走泥丸中的走字有泥丸会走的意思吧,那就一定是在连阴雨中。不说狼虫虎豹凶,诸难都在泥丸中。人让泥丸赖上了,长期在泥丸中吃睡冲杀,摸爬滚打,是何种艰难境况啊。
3、一个“喜”字见雪山难。
首先,雪山难极勿须吟。千里雪山成了红军甩掉几十万蒋军的最好通路。雪山之难难到生与死之间。难到让人生与死之间程度的雪山,又是红军最喜欢的路。此时难到何程度?不言自明了。
其次,难中之爱喜铭心。过雪山中,缺吃少穿。渴了吃雪,有时饿了也靠吃雪,雪就是红军战士的生命。谁能不喜欢?
再是,冷中之暖,狂风暴雪冷加冷,要防此大寒靠堆雪墙垒雪屋。大难之中冷雪变成了防寒物。大寒之中冷能有一点缓,贵过豪宅空调热风暖。
再次,雪是车。下山坡时雪地可滚可滑,雪成了险道难路随身车。此车有时虽要命,也要雪中滚爬行。
还有,岷山千里雪,能抵百万兵。把几十万蒋军吓得无影无踪,红军用不着枪炮拼刺刀。
这千里雪,确实好,喜之当然。对雪的这种喜是要人命之难中的喜。那些不喜之难,厌恶之难又会有多大呢。
三军过后尽开颜,喜到何等分上。谁知除了红军与毛泽东,还有没有别的部队和别人是这样喜法的。千里雪山喜之有理,难之绝极,夸张无限,读来平实。然而,这一切都蓄函在七个字,特别是喜字里。
4、英雄脚下龙翻腾。
(1)金沙江何难拍沸金沙水?
红军过金沙江之难,毛主席只用了“金沙水拍云崖暖”七个字。一些反毛主席诗的人单从字面怎么也看不出难在哪里?并加以贬谪。
红军过金沙江的大难都在“水拍云崖暖”五个字中。当时红军最大难是围剿红军的蒋军是红军的五到十倍,力量相差悬殊,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灭顶之灾。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开始四十大军,到了金沙江边还有十万人,葬身于如此,可见过金沙江之难。
太悬殊的敌强我弱是长征的全过程中的共性。长征中除了主要领导的路线错误之外,其它一切难都是产生于这种时代背景基础条件。这个也不了解是无能力读《长征》诗的。
从过江难来讲,金沙江最大特点是山高、谷深、岸陡、水大、水深,流急,不是瀑布,确似瀑布,再不江面宽,无桥。当时红军无法架桥。可过江之处有蒋军把守,无船,也造不了船。
“水拍云崖暖”是一种物象景观。即水拍形成的水雾如同热锅中暖水汽上升而腾飞一样。笔者在黄果树瀑布、黄河的壶口瀑布、北美的尼加拉大瀑布都见到过此景观。伏天雨多水大一点的时期,在青岛劳山的龙潭、飞龙瀑布等小型瀑布处,也见到过这种景观,只是规模小。
金沙江水深流急,浪花翻腾飞濺,水拍形成的这种景观应该是无数,超出了中国其它江河。有的地方还要加上水拍得呼哈啌哐,水花如千堆雪,浪花飞天,高涯雾走云飞。一派恶龙寒蛟霸江做为。又有敌军枪弹嗖嗖。那应该是一派寒天阴地森侵心的气氛。外观却是热水暖汽形象。这个暖中包含了多少能夺人命的各种难与险。
形势决定了红军过此江胜在必得。怎么胜?
一靠智:毛泽东佯攻云、贵取昆明调虎离山,把国民党军调离开金沙江。这个真作到了。怎样具体过江?二靠红军将士热与暖。敌军离开金沙江以后,红军急转回头金沙江,搜地索天只搞到七条木船,就是靠红军将士的热血沸腾的热情和严格有序的组织纪律、周密组织安排,用了七天七夜时间,红军刚度过了江,蒋军就赶到了。“云崖暖”中,不包括红军将士热血沸腾,热血化着云雾吗?当然包括。恶龙寒蛟啊!你的阴寒森威,一下子都被红军战士气化的热血所代替了。这既是本质与真实的写照 ,又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流逸。
(2)过大渡河,一个寒字书难险:
红军过大渡河,抢占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命悬一线之险的困难。
铁索桥横架,高空震颤晃,平时过桥已经让人心胆寒。
桥板再破坏,只剩铁索悬空,没有英雄虎胆,谁敢近前。
对岸有敌军把守,按上炸药,随时准备炸桥。此桥能过去真是神人神话神气为。说其险与寒达到了极至,一点也不为过。人心人气之寒也是到分的。
没有人会有把握定能过此桥。
一切战法都近于白废,主要靠勇士和敢死队。
只能一举成功,不让敌人反扑,二次再上桥就会被炸毁。
那真是天寒地寒水寒加上人心寒。一句话,一个寒字书写了一次神奇的战斗。
三、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中千难万难,做人的工作之难一点也不差。红军到那里就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所到之处千方百计做各层人士的工作,做统战工作。千方百计做所过小数民族的工作。更主要的是红军上下以身作则。在危与难索人命的条件下,还要好事做尽,取信於民。
毛泽东的“三军过后尽开颜”,决不仅是为红军走过了最危险,也为两万五千里地的播种欢颜。他自信,这次大播种,今后一定会有大丰收。这既是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又是毛泽东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的抒发。
长征起步根据地。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没有长征之意。毛泽东的《长征》诗写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两字初见于1935年5月。长征两字是否出之毛泽东之口,说不准。不过这诗的真谛,几乎就是共产党好多筑建新中国,较大军事行动的再版或相近版。这诗的真谛是什么呢?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上这种精神的具体实践。
(一)长征成为成为中国革命发展壮大的模式。
1、长征起步根据地。长征之前是建立红色根据地。并且总结出了一整套经验。
2、一路播种一路征。革命军人带着根据地的经验,靠着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的两腿,肩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军事开道,从根据地走向远方。一面前进;一面宣传发动群众,播种革命种子。不去与强敌死拼,是要大面积播种。
3、扎根新地一片天。红军到新的地方建立和扩大新的根据地。请看事实:
(1)徐向前、罗荣桓进军山东。
(2)聂荣臻率八路军进军晋察冀。
(3)八路军一二九师进军太行、太岳山区。120师进军山西。
(4)新四军北上。
(5)山东八路军进军东北。
(6)刘、邓进军大别山。
(7)王震进军新疆。
(8)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甚至抗美援朝战争。等还有好多,近于长征的再版,也可以叫着小长征。
李白是诗歌艺术的夸张大家。他的夸张是四面闪光,玄高惊人而取胜,让人叹为观止。
毛泽东的《长征》夸张度差吗?一点也不差。《长征》之夸张隐境无限,意深又无底,让人深入进去后牵魂扯心,难脱出而取胜。
象征意境寓妙处,
雄魂悲壮隐人痴。
英雄豪气盖天地,
悲壮浪漫融一体。
其歌与颂谁能比?
其政与思谁能敌?
其激与情冲天起!
其赋比兴融一体,
其比喻妙绝之极。
其夸与张称霸奇,
艺术性高逊尔汝?
无知者胆大常无度,
妙小者傲蛮亦蚍蚁。
其宝与经无限量,
意志如钢后人继。
革命浪漫古今少,
英雄豪放鬼神惧。
雄腹大志目光远,
长征歌吟乾坤立。
四、改旧貌,展新术,英雄形象立天地。
我前面说的多是反衬之中显英雄。而且是意志、气概、精神、神态等方面的大英雄描写。
中国古来写英雄多是:眼如铜铃,虎背熊腰,躯体高大,气势万千,天不怕地不怕,武艺高超,一斗就轻易取胜,天下无敌手。又多是对英雄的具体描写,小景、小境、小视野塑造。
毛泽东一反惯常:大景、大境、大视野、大空间、立体描写;虚写、实写结合,似无真有,以奇小出奇大,以奇大出更大,以极难出奇雄,最后靠结果显真英雄。
(一)大场境:两万五千里,11省,从平地到昆仑山,景、境、场、高大不大?放在一首小诗中,真真实实。诗场境之大,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二)显英雄形体之高大。五岭是腾起来的细浪。那要多高的眼睛,多高多大的人看五岭才能成为脚下的细浪啊?
乌蒙山成了泥丸。泥丸没有大的,大了就不叫泥丸了。要多大的人多高的人看乌蒙山才能成为脚下的泥丸啊?
金沙江的云崖暖,过金沙江的人要多高才能触摸到云崖之暖呀?
这个英雄的形体高大一字未用,高大却是顶天立地。
(三)英雄武艺高超只字未提,却又尽显诗篇中。这个英雄没有高超武艺,千山万水能都成为等闲之辈吗?
更喜岷山千里雪。这个英雄没有来去自由的本事能喜欢这千里雪吗?
(四)没有奇特的形象思维和联想,难生出超绝的形象物。千山万水变成了“只等闲”的形象。逶迤的五岭变成了一条“腾细浪”的形象。磅礴的乌蒙山变成了一个“泥丸”形象,不!还要加上个走字是“走泥丸”。泥丸喻山,本已难得,加个走字更加神秒绝。说山是个会走的泥丸,说人在泥丸里走;山是怎么成的泥丸?泥丸怎么走成了山脉?人走山之泥丸会怎么难……任人想象。
这诗粗读浅读行,深入进去读,可想象无穷。
(五)真英雄,真好汉,比赛场上看。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国人常用三军显威武。一是出征,三军齐出动英武无敌;二是三军胜利凯旋而归,威武欢颜。三军多是指左中右,再不前中后。毛泽东特别指出,三军是指一、二、四方面军。这诗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当时,最高指挥部没有传统中三军那样的威势。如果这诗是其它诗人写的,说成是惯常的三军,也是可以的。
三军都胜利过了长征,最后结果显真个大英雄。夸奖到无度而不显夸,高大到难有而不显假。
除了三岁的小儿,歪心斜嘴,谁会用显微镜去鸡蛋里挑骨头,进行垃圾埋抹污,极度贬损毁?
五、是巧妙的按排,还是拼凑?
(一)一请拼凑说者:
1、一首诗中,一句话里的:字、词、典、事、景、境、情等:
(1)一定要有从属关系,是一个严密的句子吗?没有从属关系,不是一个严密的句子行不行?我的回答是行。看似一个有从属关系严密的句子,也可以是没有从属关系,不是一个严密的句子也行。
(2)上叙的那些东西并列在一个句子中,各自只表现单一的意、景(境)情,在一起表现出一个大的、复杂的、总的意景(境)情,行不行?我的回答是行。
(3)一句诗中上述那些东西,是为这句话服务的?还是为整首诗、诗歌的主题服务的?我的回答是,要看这一句话表现整首诗、表现主题作用好不好。
(4)金沙水拍云崖暖,这是写的江、水、岸、高崖、云、暖、战斗、战士气势等是写红军渡金沙江战斗的全貌,还是写个水拍崖?我的回答是,是要最大限度的写战场的全貌,不是为了写水拍崖。这句诗是为了表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暖在这个场中只是一个小侧面。
(5)在这里是写自然界物理性的冷暖,还是写诗人感觉性的冷暖?我的回答是,主要是写诗人感觉的冷暖。天暖人也能心冷。天冷人也能心暖。三伏天人能出一身冷汗。暖气室里同样能冷一身鸡皮疙瘩。三九天人同样能大汗淋漓。天气的冷暖同人心感觉的冷暖一直,也可以不一直。
(6)为什么有人一定要把这句诗搞成是水拍云崖和云崖是被水拍暖的?我以为这句诗就是展示的:
一金沙江。二水拍,水可以拍岸、拍堤、拍崖、拍水中露石,水能不能拍水呢?也能吧。三云崖,可以是云雾崖,也可以就是高崖。四暖,暖可以是前三者的一种属性,也可以抽象出来成为一种战场上与暖有关抽象物。如,人的心境; 战场上的战士过河热火朝天、奋勇向前的气氛、气势等。看吧,热火朝天到云崖都成暖的了。
诗中的一个句子,能表现红军不怕远征难,总体说就是好的,表现的程度高,就是很好。如果相反了,就是不好和最不好。
2、你读过、思考过朦胧诗吗?如果没有,可不可以去读一点,了解一点。
3、你读过象征诗吗?如果没有,可不可以去读一点,了解一点。
4、你读过李贺、李商隐的诗吗?如果没有,可不可以读一点,了解一点。毛泽东是最推崇二李的诗,显然毛泽东是吸取了他们的一些东西。
上述如此了,一个人只要不是政治需要,就是为了反毛泽东。也许好多问题,就会好解决一些。也可以少犯一些片面性,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更不会见到毁毛泽东诗就是宝。毛泽东的诗同一切大家一样,不可能一点毛病也没有。但是,见了毁毛就是宝,咬牙切齿搬与撒,除表现一个人的立场之外,还表现出无知与浅薄。其行动会走向其目的的反面。
(二)二问恶污毛泽东诗歌者:
英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远征路,就是在今天,不是战争的条件下。有多少人敢去走一遭?你们骨子里有那种英雄气概、英雄元素吗?你们有为救中国国不国、民不民,而九死一生也无悔、百折万难不回头吗?如果没有:你们对毛泽东的东西、不理解,看不明白,就没有不好理解的了。
如果毛泽东的东西你们不但没有,还是死对头,只在反他的诗歌上使出吃奶劲,平心而论,这只是小巫类。
(三)毛泽东的诗,从技法来说新奇特安排(你们叫拼凑)是一大突破。
先看,“千山万水”同“等嫌”按排一起.前人有吗?有也太少见了,不会多。不但安排一起,还加一个“只”字。算不算新奇特?夸张大不大?假吗?不假呀!长征中红军过千山万水,确实不算大难、最难的呀。
其次,千里高耸的“五岭”同“细浪”安排一起,前人有吗?也是少少见的。细浪前还要加一个“腾”字。算不算新奇特?其夸张大吧。假吗?这确实是红军长征中最易过的一道山。
再其次,千里“乌蒙”“磅礴”“泥丸”安排在一起。这本来已经罕见,泥丸前边还要加一个“走”字,前人有吗?太罕见了。这是新奇特。就是有了这种新奇特的安排,才含括了没法计算的内函。
再再次,"金沙(江)”“水拍”“云崖”安排一起本来是平常。不过加了个“暖”字,奇特就来了。我以为这个暖字是一个仓库。好多东西都在暖字里。
低文化水平的人把这些当一句话也对付。高诗歌欣赏能力者把诸元素拆分开,又拆分,又粘连,就可以摆出奇特的大大小小繁纷复杂的大场景。
还有,“大渡(河)”“桥横”“铁索”“寒”。按理说这一句没有很大的新奇特。也不能说一点也没有。那个寒字又恰切,又容量大。靠一个寒字表现一次极度惊险的战斗,表现难之极,表现红军英勇无比,却就有些特了。
“更喜”“岷山”“千里雪”。这三种东西安排在一起,如果是远看赏风景还可以。那是大军要过去,喜就反常了,加个更字简直让人难于接受。这种特可以说达到极至。正是这个更喜的极奇特,让这句诗成为一个容量巨大的仓库。
就是这种新奇特的安排,加上极奇特的选材,就让这首诗看似平常,却是内含无限。
【文/闵子彥,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