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凡是跟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情,毛泽东总是看得很重,很重,时时牵挂在心。医疗卫生事业就是这样的事情。他曾经因卫生部没有做好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而大发雷霆,他也曾经因得知某地消灭了长期严重危害群众的血吸虫病而高兴得夜不能寐。
在新中国建国初各项紧迫工作安排就绪之后,他就把大量精力放到医疗卫生工作上来,甚至声言要自己来当卫生部长。
1955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告诉时任卫生部副司长、针灸专家朱琏:“我可以当卫生部长。”他批评卫生部行政领导工作不得力,同时明确表示自己要介入卫生部的工作。他说:“不要以为我不懂医就不能做,这不是懂不懂医的问题,而是思想问题。”
当时是怎么个情况呢?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仅有不到2万人的西医,都集中在城市里,幅员辽阔的农村和占人口80%以上的数亿农民严重缺医少药。国内医药生产设备极为落后,药品、器械几乎完全依赖外国进口;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下,设备和药品极度短缺,一般群众根本吃不起西药。卫生部面对这种困境,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另一方面,遍布城乡民间的中医人数有50万人之多,可是卫生部认为中医“不科学”,中药“不卫生”,把中医排斥于医疗卫生工作之外。卫生部的个别领导甚至公开发表文章,称中医为“封建医”,把中医中药知识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要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被消灭。这种态度导致一系列对中医的歧视和限制政策:公职人员用中医药看病治疗的费用不能公费报销;中医的行医资格要用西医知识进行认证考试,结果全国用这种方法审查合格的中医只有1万多人,使得绝大多数中医都不能合法行医。这种方针,置中医于濒临消亡的境地,在中医界引发极大反感,造成中医与西医之间的严重对立。
当时的情况,总结起来就是:一方面,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缺医少药,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全国死亡率高达2%以上,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几十万中医无法正常行医,中医中药界的从业人员(包括药农)及其家属,涉及数百万人,处境困难,怨声载道。
面对突出的矛盾和卫生部难有作为的状态,毛泽东,以“外行”身份介入卫生部的工作,从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基本方针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以力挽狂澜之势扭转被动局面。
其实,早在刚建国时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毛泽东就明确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作为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并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可是,当时的卫生部迟迟没有认真落实这些原则,引起了毛泽东的严重不满,这才发生了他言称要“当卫生部长”,直接介入卫生部工作的事。
在1953至1958年期间,毛泽东就医疗卫生工作十分密集地发出一系列指示。这些指示对于澄清当时医学界的一些混乱思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强大的说服力。
首先,以“实践出真知”的观点肯定中医几千年实践经验的价值。他说:“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中医尽管有些道理说不明白,欠妥当,但行之有效,这就是真理。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研究和整理,并发扬光大,这将是我们祖宗对人类贡献中的伟大事业之一。”“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万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所以能够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事业所起的作用,必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首先应归功于中医。”“中西医比较起来,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传入中国不过几十年,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疾病诊疗仍靠中医的仍占五万万以上,依靠西医的则仅数千万(而且多半在城市里)。因此,若就中国有史以来的卫生教育事业来说,中医的贡献与功劳是很大的。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与排斥,对中央关于团结中西医的指示未贯彻,中西医的真正团结还未解决,这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错误一定要纠正。首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思想上要改变。”他严肃地指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会绝版。”
毛泽东对中医的认识跟他的亲身体验有关。早在井冈山的斗争年代,中医药就挽救了许多红军战士的生命;延安时期,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的中药方治愈了包括毛泽东在内许多因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而患上关节疼痛病的红军战士。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毛泽东看问题不是仅仅从这些个别体验出发,而是建立在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进行考察的坚实基础上,因而他的观点具有高瞻远瞩的力量。
另一方面,毛泽东也看到中医的不足。他指出:“中医是在农业与手工业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是一大批遗产,必须批判地接受,把其积极的一面吸收过来加以发挥,使它科学化;另一面,对不合理的要研究,分析批判。”也就是说,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丰富经验,但受到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尚需要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毛泽东以他一贯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思想方法,主张把中西医结合起来,尤其主张“学了西医的人,其中一部分又要学中医,以便运用近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整理和研究我国旧有的中医和中药,以便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同时,他认为,对待西医也要有分析的态度,“西医也有唯心论”。中西医结合是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结合创新的过程,最终要成为“唯物辩证法作指导的一个医。不是两个医。”(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西医长期以来习惯于从局部出发,用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的局限性,认识到系统论的重要性,这与中医有相通之处。)
在毛泽东的直接指示下,在全国范围内调集中医名医,于1955年12月成立了中国中医研究院。
紧接着,开办了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这个研究班,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其中一年理论学习和一年半的临床实习,于1958年结业。毛泽东进一步指示:“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学习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70人至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们就有大约两千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到1958年,全国已建立了300多家中医医院;大部分重要医院,如协和医院,都建立了中医科。
1958年以后,全国掀起了中西医结合的高潮,尤其以学针灸最为热烈。当时几乎整个医务界工作人员都参与了针灸技术学习和培训,尤其是乡村医护人员,广泛使用针灸疗法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取得了明显效果。
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在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 ,一方面广泛组织城市大医院的西医专家下乡巡诊,并培养农村医务人员;另一方面,在农村培训了大量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达到一百多万人,这些赤脚医生懂得基本的西医知识,又能采用中草药和针灸疗法,为中国几亿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毛泽东,这个由“外行”当“卫生部长”的成效如何?实践来检验。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专家到中国作了实际考察以后,对中国的“卫生革命”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中国“在控制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推进社会大卫生、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的经验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用,对发达国家也有参考价值。”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的人均寿命从刚解放时的35岁,不到三十年就提升至66岁,几乎翻了一番。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寿命增长奇迹。
我们来看看 “内行”的专家是怎么评价的吧。
2008年,卫生部部长陈竺(血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 在中国历史上,毛泽东同志是倡导和推动西医学习中医、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新医药学的第一人。
—— 5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倡导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体现了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与远见卓识。这一号召既是一项重大的关于卫生方针政策的决策,也是一场深入的事关社会改革的创举。
—— 大量的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药或单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代表了整体医学发展的方向,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在这些成果中一个璀璨夺目的明珠,就是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研发成功。完成这一成果并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就是当年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到中医研究院工作的。她1959年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是实践毛泽东中西医结合思想而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佼佼者,是毛泽东早就预言的这个学习班必将诞生的一位“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
对毛泽东这个“卫生部长”最有感念的当是中医界。事实上,自上世纪初西医传入之后,中医就受到严重挑战。1912年,北洋政府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1913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1929年,国民党的国民政府通过“废止中医案”,1936年又以“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为由,不许中医执业。这种思潮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在医学界占据统治地位。可以说,没有毛泽东的力挽狂澜,中医别说发扬光大,连是否能存续下去都成问题。难怪中医界有人深有感触地评论道:“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还将在黑暗中徘徊;对于中医,若没有毛泽东,我们中医连在黑暗中徘徊的资格也早已没有了。”
毛泽东对祖国医学遗产的功绩,连他的政治对手都心悦诚服。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李经纬2003年到台湾访问,见到陈立夫。陈立夫说:“中医如果没有毛泽东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关怀备至,前途不可预料。”(在台湾,直到现在,中医仍不被纳入正规医疗教育体系,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根本谈不上在大陆所拥有的教授,博导,院士等学术地位。)他还说:“毛泽东主席对中医的政策非常正确,我要给他做传,表彰他在中医工作方面的贡献。” 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为什么一个坦陈“我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的“外行”,却能做出专家“内行”所做不到的成就?因为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事实一再证明,在伟大的政治家的正确领导下,各行各业的专门家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伟大的成就。“两弹一星”的功勋钱学森是这样,被誉为“中国遗传学之父”的谈家祯是这样,屠呦呦也是这样。这就是毛泽东在回应某些人质疑共产党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时,理直气壮地回答说“外行领导内行,这是一般的规律”的道理。
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不是懂不懂医的问题,而是思想问题。”
“思想问题”,当然是指他一再倡导的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全面、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最重要的,是不局限于一个狭小专业范围内想问题,而是以全局视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初创时期一穷二白的客观条件下,只有立足中国实际国情,充分发挥遍布民间的中医的作用,实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卫生方针,才能最大程度地惠及尽可能多的民众。特别是70年代发展的百万之众的赤脚医生队伍,尽管他们一般达不到高精尖的医术水平,但在医治常见病,防止小病拖成大病,普遍地改善公共卫生和防疫条件,基本消灭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医疗卫生经验作为向全世界推荐的“中国模式”——“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
-------------------------
写完此文后,在《知乎》上“如何评价新中国时期的赤脚医生?”的问题下看到有1585个回答,其中不少出于亲身感受而广受读者赞许,读后深受感动。现摘录几则如下:
*署名“眯秋眯秋”:获赞2381
我妈被第一代赤脚医生救过命。那个时候还是wg,我妈妈说村里突然来了很多长得白白净净的年轻人。农闲的时候,他们给大人扫盲,给小孩教书,教他们讲卫生。有几个文化高一点的被生产队推荐当了赤脚医生。我妈那时候很小,突然发高烧。家里人也不懂,胡乱用了一些草药,然后就听天命了。赤脚医生看了说这不行,给我妈打了几天的针好了。
*署名“小迂笑语”:获赞2291
我妈妈是教员的铁粉。
今年80岁,去年她说,她最佩服毛主席的一件事是毛主席搞了“赤脚医生”,让大量的人活下来,保住了性命。这就是菩萨级的人物。
她说,她奶奶生了11胎,活下来的孩子只有2个。我们家族的一个老奶奶也生了10个孩子,活到成年的只有1个。相反她们这代,基本上生几胎都活下来了。因为有了“赤脚医生”和受过专业培训的接生婆。
*署名“毛毛猪”:获赞696
我奶奶就是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第一职能是公卫人员!首先是处理基本卫生问题,当然是协同当时村干部,妇女主任。一个基本消毒,一个环境卫生解决农村地区传染病的基本传播渠道。
第二职能是产科职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
第三是急诊医生,应急处理和初级分诊。能处理小病与外伤就地处理,不能处理送县城。
当年赤脚医生那几本书是必带物资之一,就地取材,简易处理,成果有效!而且都是正确科学知识!
*署名“文暮”:获赞508
我父亲在做军医前,被地方医院派到农村任过赤脚医生。
他从来没跟我说过这事儿,是他病重时,来探望他的农村朋友告诉我的。
村里的老人说,有个娃儿一生下来就全身发黄,大家都觉得没救了,父亲正好在村里,说这个孩子有救,给孩子用了一种草药,小孩就好了。这个孩子现在应该都四十多岁了吧。
我心想,不就是新生儿黄疸么,只要不是严重病理性的,都能好吧……
后来转念一想,赤脚医生,这是对缺乏医疗常识的广大农村的人们,进行医学的启蒙。千百年来,农村的医疗近乎为零,是从这个时候起,国家开启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农民构建起对现代医疗的认识,这是泽被多少代人的大事儿啊,教员千古!
*署名“hihahuha”:获赞472
我母亲是当年的赤脚医生,记忆中一天到晚奔波在病人家中,深更半夜也不得安宁,用不可或缺来形容不为过。
她有一个设在大队小学里的小小的卫生室,一个赤脚医生标志性的药箱,即使走亲戚参加宴席也会背在身上,从来不让我碰。她的收入来自大队工分补贴,大概是略好于一个壮劳力,她有一个助手,是个小年轻,可能依然要务农,因为不是一直能看到。
那时候肺结核病人特别多,吸血虫病人也不少,癌症三高啥的要么没法诊断要么不算病。四处去挂水打青霉素、黄连素是她最多的工作,还有接生,还有包扎,也经常看到她给病人做门诊型的小手术,据说大多数赤脚医生不到这个水平,所以她也经常为其它大队请去,甚至公社卫生院有邀请她一起手术的。我的床头有个篮子,里面的零食不断,都是人家生了孩子送的。
她英年早逝,当年送行的人成百上千,童年丧母的我因披母亲的光环被乡亲备加宠爱,至今有老人在我面前称道她的功德。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
*署名“鬼箭羽”:获赞215
我爸17岁时培训了几个月就上岗成了“赤脚医生”。
我算是子承父业,正儿八经的医科大毕业,刚开始是很“鄙视”我爸这种半道出家二把刀的,但我爸说“至少十年内你还超不过我”。
后来自己工作了才发现老爸的基础非常扎实,看病的经验尤其是农村常见病的经验非常丰富,有些看上去旁门左道的治疗方法非常实用,他说都是当年当赤脚医生的时候积累的经验。
所以不要小看了“赤脚医生”,新中国的崛起有他们重要的功劳。
【文/林之辛,作者原创投稿,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