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重温《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之所思所感

2025-07-17 12:10:47  来源: 中国教育报刊社系列网站   作者:翟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我虽与本地人大代表赴江西井冈山培训已是多年前之事了,但其在心慕已久的井冈山培训期间,重温、研析诗人毛泽东的那篇享誉中外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之所思所感,却久久莹迴于心——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这首词,我这几十年不知阅读、朗诵、研析了多少遍。

  记得我第一次诵读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下乡当知青期间。

  当时,我是在地方新华书店附近的一家小书摊“淘”到的一本1967年1月号的《诗刊》上读到该首词的。

  我对该词的词意,当时多是从字意上这样理解的:

  多年来即心怀凌云之壮志,如今终于再次登上了井冈山。

  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其昔日之容颜。

  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然而,此间之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呵。

  三十八年皆已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间呵。

  然则,仍是可飞向长空摘月亮,亦仍是可潜下海洋捉鱼或鳖的。

  呵,谈笑间,已高奏凯歌还师啰。

  世上本未有何特别难之事的,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即可!

  而随着此后本人多年上山下乡知青生涯之磨砺,特别是随着国家恢复高考之后,本人因其在获得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凭期间,通过几年的文学知识之历炼,当然更因其在了解到伟大诗人毛泽东写该词的历史背景及其相关重要史料之后,即对该词的理解,逐渐达到了一个较为全新的深邃境域:

  1965年春天,诗人在巡视大江南北之后,即以70岁高龄重游井冈山,从而实现了其盼望多年之夙愿。

  而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倍感亲切。

  诗人举目环视莽莽苍苍的井冈山,如今之“新颜”,即已是如此多姿多彩,生气勃勃了!

  “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一个“寻”字,不仅充分表达了诗人久久离别依恋相思之情思,而且生动表达了其重游故地无比喜悦欢快之心境。

  故此,诗人在该词的上阕,即起笔突兀非凡,气势博大,意境高远。尤其是首句,如陨石坠地,似鸿鹄凌空。

  如其中的“凌云”二字,不仅形容巍峨的井冈山之高,而且形容伟人志向之远。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直到伟大诗人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新登上了井冈山。

  其间,转眼已是整整38年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呵——

  这38年,神州中国,其广袤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

  于是,诗人在词中,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之图画:

  蓝天绿树,黄莺婉转,紫燕飞翔,溪涧流水潺潺。

  举目仰望,盘旋的高路,插入白云渺渺的云端。

  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无比喜悦、轻松而舒畅之心情。

  诗人在词中运用的流畅明快之笔调,则充分抒发了伟大诗人毛泽东对井冈山变化之赞颂、之赞美。

  而该词之下阕,诗人则运用了白描之手法,即不仅在其开头“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这三句中,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壮伟遒劲之气,生动展现了井冈山及其整个革命斗争时期的风雷激荡、红旗漫卷的壮阔场面,而且还通过浓缩时空距离,既照应前文“重上井冈山”且点出了离别时间,又充分表达了其抚今追昔之丰富情感。

  同时,诗人还以无产阶级革命家之豪迈气魄,生动表达了中华儿女胸怀的蓬勃豪迈之凌云壮志——

  可以飞往昔日高不可攀的天上去摘“月亮”,亦可以探入深不可测的五大洋去捉拿“鱼鳖”。

  然后,则是谈笑风生、唱着嘹亮之胜利歌曲,从容而归。

  据此,诗人还以议论的手法结穴,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样的口传民间谚语的深刻哲理,巧妙地融于了其诗词之中,并以此深刻地启迪人们:“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能实现复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凌云之志.....!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革命实践,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同井冈山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执手与共的优良作风。

  正因如此,所以我们理应深知: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内涵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高扬信仰旗帜、补足精神之“钙”的宝贵源泉,亦是我们激发干事创业之情、凝聚攻坚克难之力的无穷引挚呵!

  注:作者翟峰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