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陈先义:在古槐之下听到了毛主席警示

2021-11-23 11:53:41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作者:陈先义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我们报社大院的中央,有一棵古槐。古槐之古,是因为它至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了,据说是建元大都时所植。如今,这棵700年古槐,北京市有关部门经严格审查,已经授予它文物级古树编号牌,它将牌照披挂在胸,如同一个耄耋老人,向人们诉说着700年来的历史之变。

  700年的古槐,可以说饱经沧桑,它看过蒙古骑兵入主北京的铁骑雄师,它见过大明王朝的兴衰变幻,它经历过康乾盛世的热闹与繁荣,它目睹过八国联军烧杀北京的暴虐和残酷。它更见过日本强盗占据北平后的粗野和凶狠,同时,它也感受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后一个民族的骄傲与豪迈。

  700年树龄,多少风霜雨雪,多少雷电石火,但那巨大的树干至今傲然屹立。

  三十年前,由于雨浸虫蛀,古槐的一侧形成一个三十公分宽一米高的树洞,日积月累,树洞渐渐延展,古槐便日显衰微,树叶稀疏,叶片枯黄,有的枝杈甚至已经没有了绿叶,那时人们担心,古槐怕已到了生命尽头。忽然一天,顽皮的孩子们为了寻找掉进树洞的玩具,嬉闹间竟点燃了树洞里的枯叶腐草。刚开始树洞持续冒出浓烟,后来浓烟洇燃变成了火苗。顷刻间,火苗高串,火势迅速外延,眼看700年古槐将遭灭顶之灾,报社管理人员闻讯赶到,迅速将燃起的大火扑灭。

  此事之后,大家议论,这棵700年古槐,怕从此只剩枯木朽株的遗迹了,报社大院,恐怕从此将少了一道景观。然而,奇怪的是,奇迹发生了,经历一场火灾之后,第二年春天,这棵老树,竟满树暴长新芽,再次焕发蓬勃的生机,变得更加枝繁叶茂,更加郁郁葱葱。内行人说,那场火,烧掉了病蚀朽木,古槐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凤凰涅槃。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古槐以更加蓬勃向上的活力,成为大院里一道最具历史韵味的特别风景。为了保护古槐,管理部门根据北京市建议,用水泥堵上了树洞,在古槐周边围上了铁栏,在树下置以石桌石凳,一到夏天古槐遮天蔽日,这里便成为人们纳凉、下棋、聊天的好去处。多少年来,编辑部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人来了走,走了来,唯有这棵古槐,盎然屹立于大院的中心。

  但是,能够给这棵古槐以文物保护的价值和意义的,可不完全因为这棵古槐有700多年的树龄,而是因为它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特殊身份。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北京编著《北京地理》的史学专家们经过对正史野史的严密分析考证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这棵700年古槐,不仅树龄古老,而且有更加重要的文物价值,当年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前,曾在此扎营并拴过战马,而且还颁布过极为重要的军令,这里可以说是他灭明称皇前的最后一站。信息公开,立即让古槐再添历史的魅力和光彩。

  但是也有人提出,北京作为古都,有编号的千年古树比比皆是,一个失败的起义军领袖拴过战马的古槐,难道还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价值和意义吗?是的,古槐的文物意义和历史价值,恰恰就在于李自成的失败。李自成的失败,在中国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领袖中,不仅是值得铭记而且是极具教育意义的历史。这段历史,曾经一次次进入过中国共产党的高层会议,曾经成为共产党引以为戒的历史教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镜子和警钟。自然,这棵曾经见证李自成失败的古槐,便平添了诸多政治色彩,便有了非凡的历史意义。

  而今,站在这棵古槐之下,听闻树丛间嘁嘁喳喳的喜鹊鸣叫,悠然之间,那段历史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频频闪回:

  这是374年前,即公元1644年、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的一天上午,古槐之下,人喧马嘶,旌旗招展,“闯”字大旗引人注目。披毡蓬戴斗笠的闯王李自成,就在北京阜成门外的这棵古槐之下,在入主紫禁城登基称皇的前夕,传令部队稍作休整,而后以隆重的仪式进入皇城。古槐苍劲挺拔,李自成的那匹杂青色的战马高昂着头颅,仰天长嘶,似乎在为胜利而欢呼。站在树下,李自成远眺高耸的阜成门城楼和雄伟的城墙,他轻抚马鬃,心有所思。南征北战数十年,先是转战商洛山中,后又进攻中原,血战河北,拼死流血奋斗,胜利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如今就要进城当皇帝了,他决定,利用这短暂时间,在古槐之下整肃军纪,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大顺王朝新时代。此时的李自成,当一个“好皇帝”的初心可以说并未泯灭。有史为证,古槐之下,他曾约法三章,颁令三军,规定进城后“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者杀无赦”。话刚说过,便接报有两个士兵抢了百姓缎铺。他立即下令,处以极刑,活活剐死,以儆效尤。此事传开,京城百姓欢呼:闯王就是闯王。

  三月十九日那天上午,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李自成跨马离开古槐丛林,开始进城。这一天,北京城像过节一样,家家户户门上贴满了“永昌元年顺天王万万岁”“新皇帝万万岁”的黄帖。中午十分,李自成身穿毡笠缥衣,骑着那匹杂青色高头大马,在大将刘宗敏、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一百余骑的簇拥下,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地到了承天门(即今天安门)前,志得意满的李自成此刻豪情大发,对准承天门的匾额就是一箭,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南征北战练就的箭法,此次竟然出现偏差没有射中目标,射在了承天门的天字下边。闯王眉头一紧,顿觉不爽,军师宋献策立即不失时机地拍马屁说:“闯王,射得太好了,射在天字下边,表明你一箭得了天下啊”。李自成闻之大悦。

  但是,很遗憾,这个大顺的新皇帝的所谓天下在短短40天后便终结了,仅仅40天,李自成率领他的一众文武百官,累累若丧家之犬,仓惶地逃出了北京城,且从此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彻底歼灭。

  李自成何以由人生的巅峰一下子迅疾灭亡?史书已经多有考证,尽管说法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李自成这个被百姓称为“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交粮”的农民军领袖,在称皇后迅速忘掉了“初心”。他进城后不是首先抚慰刚刚历经战火蹂躏的黎民百姓,以赢得民心,而是开始了疯狂的抢劫活动,抢钱抢粮抢女人。短短几十天,民意几乎丧失殆尽。

  史料有确切记载,李自成刚打进北京时,京城百姓还是拥护他的,朝阳门等多个城门甚至提前打开城门,欢迎闯王的大军入城。但是进京的闯王由于暂时缺乏经济来源,便放任部属开始了在全城的疯狂抢劫,刚开始抢王公大臣的钱粮,抢王族将相的家产,后来一发而不可收,连所有富户和普通老百姓的财产都不放过。除了抢钱,就是抢女人。闯王的悲剧命运,也许从这一刻已经开始了。

  崇祯吊死煤山之后,留下成千上万的宫女嫔妃,李自成农民军的将领们随即堕入了宫廷女人的争夺战。当年这些驰骋沙场的英雄们,面对如花似玉的女人,已经完全失去了斗志,都沉浸在女人的温柔之乡中了。好像他们几十年征战拼杀的目的,就是为了这“幸福”时光的到来。

  历史非常详尽地记下了李自成放弃初心的那第一个腐败之夜。

  进入紫禁城那天晚上,满脸酒气的刘宗敏给他送上了一份厚礼,他领着李自成去看坤宁宫,宫门打开,李自成楞了:殿内嫔妃宫女们脱光了衣服,一片玉树林立。那一刻,几十年血与火中拼杀的李自成道德防线迅即崩溃了。正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亲手颁行的军令,抛却到了九霄云外。他开禁后,全军从将军到士兵,欲望的闸门便如开闸的洪水,其势汹涌,北京宫廷和王公贵族惨遭蹂躏,其景象难以尽书。一支曾经所向披靡的无敌之师,在抢掠和纸醉金迷中迅速丧失了战斗力。有史料记载,当清军兵临城下时,陷于安乐和享受的将领们,已经毫无斗志,从将军到士兵,如亡命徒般逃出京城。

  李自成由胜利而失败的这个教训,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的定评,但是,写入历史的历史,又似乎仅仅为了记录历史,此后300多年,有多少人已经把这历史的惨痛教训淡忘,有人甚至在重蹈李自成的覆辙。但是,数百年后,有一个人和他创建的政党,对李自成的这段历史始终没有忘记,始终铭记在心,这个人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这个政党就是毛泽东参与创建和领导的中国共产党。

  从延安时代开始,毛泽东始终把李自成由胜而骄而败的历史当作警钟一样,不断地提醒着全党每一个党员和全军每一个士兵,他甚至一次又一次向他的队伍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们不当李自成。

  这是2018年的夏天,我站在这棵李自成曾经拴过战马的古槐树下,距李自成拴马的年月,已经374年了,我仰望那苍劲有力的树干枝杈,凝思良久,历史的景像不断在闪回。此时,一个如洪钟般的带有湖南方言的声音清晰地在耳边回响:“我们不做李自成,我们不做李自成”。

  这个声音从遥远的延安,从那个著名的黄土高坡的窑洞里传来。

  时间是1944年3月,正是李自成进京三百年的甲申祭日,在陕北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在细心阅读描述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永昌演义》,他特别关注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更关注的是李自成由胜利转为失败的历史教训。就在这一天,新华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甲申300年祭》的文章,记述了李自成因为腐败和骄傲最终导致失败的过程。毛泽东读后心潮起伏,夜不能寐,他随即指示《解放日报》立即转载,并且印成单行本,发往全国各个解放区。几天后,毛泽东又在中央做《关于学习与时局》的报告,他说:“今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是叫同志们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称“你的甲申300年祭,我们是当作整风文件看待的。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这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这是毛泽东在全党范围第一次谈李自成的教训。此时,中国革命的胜利,按照毛泽东的话说:它不过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革命胜利还有遥远的路要走,但是,胜利虽远,他对胜利的担忧却萦绕在胸。此时毛泽东已经敏锐地觉察到李自成的历史教训已经严肃地摆在了全党全军面前,如果不能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吸取教训,那么我们就会重犯李自成的错误。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到李自成。也是全党各级干部第一次对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有了全新的认识。

  1949年的3月27日,毛泽东再次说到李自成。这一天,他率领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此时,抗战已经胜利,全国解放在即,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临行前,毛泽东沉思良久,严肃而深沉地对周恩来和身边的干部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至实现共产主义”。“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合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无比坚定地回答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段对话,迅速传遍了太行山,传遍东北战场,传遍全国,传遍全党全军。历史上,把这段对话成为著名的“赶考对”。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解放军坦克部队。】

  仅仅一年以后,新中国已经成立,毛泽东再次讲到李自成。

  那是1950年的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归来,在东北停留并做短暂视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在国内视察。在哈尔滨吃饭时,毛泽东发现饭菜十分丰盛,大为不悦,当即提出批评。可等到了沈阳,发现比哈尔滨还要丰盛,毛泽东更为不悦,可两次都因为有国际友人胡志明在场,毛泽东没有罢宴,不过沈阳的晚餐只是草草吃了几口,他便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愤懑,他立即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严肃指出:“我们是人民公仆,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你们这样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会有什么影响?”他说:“我是不学李自成的,你们要学刘宗敏,我劝你们不要学。劝你们不要学刘宗敏。七届二中全会开完了,就忘了。我们还是要继续贯彻二中全会精神。”这是毛泽东几乎带有生气和愤怒的口吻再次讲到李自成。

  为了不当李自成,毛泽东从苏联归来彻夜难眠,他不能让自己亲手开创的事业毁于安乐,他不能看着南征北战的将军们死于享受。他随即在全党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当听说犯了死罪的刘青山面对批评曾经振振有词回答:“老子们拼命打了天下,享受些又怎么样?”毛泽东震惊了。他认为,这种打天下、坐天下、享受天下的思想,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及近百年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党政领导干部中有不少人受这种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不摆脱这种打天下坐天下享受天下腐朽思想,革命和建设是不能最后成功的。毛泽东下决心通过处决刘青山、张子善警示全党。当有人给这两人求情要求从轻发落时,毛泽东极其严肃地说:“正因为他们两个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错误的干部。”这如洪钟大吕般的声音传遍全国。

  往事并非如烟,今天,我们站在李自成、刘宗敏当年率部进城颁布军令的老槐树下,闯王当年四十天由胜转败的历史像过电影一幕幕再现。同样,毛泽东一次次告诫全党不做李自成、不做刘宗敏的铿锵之音如犹在耳。2013年,习近平作为执政党领袖,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我们绝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同样要求从严管党、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是新一代党的领导人对历史的传承。

  就在这棵古槐树之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看见过不少共产党的开国将领们,他们在此为国家为军队执掌重任,他们牢记毛泽东的嘱托,牢记不做李自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人民公仆的谆谆告诫,可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比如开国大将王树声,比如开国中将欧阳文,还有上将迟浩田,还有一大批从战争年代走来的前辈们,都留下过众口铄金的故事,他们都曾在这座大院为党工作,也都曾在这棵古槐下漫步。在战争和炮火硝烟的年代,他们是冲锋陷阵的英雄,在和平年代他们同样是经得起考验能打胜仗的战士。

  当然,这其中,也有同样忘了毛泽东的嘱托,当了刘宗敏,成为人民军队耻辱的败类,比如曾经在此执掌解放军报的徐才厚,不仅在糖弹面前打了大败仗,而且成为一个党史军史上的败类。给报社历史添了污点,他自己也成了历史的垃圾。

  700年古槐树映照的这片土地,就像一座舞台一样,每一个与古槐相关的人,都是演员,每一个人都给这座大院留下诸多故事,或褒或贬,或优或劣,全靠自己的表演。而这舞台,又同样也是一个赶考的考场,每一个来这里工作的人,都是一次赶考,能不能考试合格,全在于自己。

  在这座舞台边,最忠实的观众便是古槐,看了700年人世沧桑,看尽世态万象各色表演。面对这样一个老资格的观众,我们都将接受它挑剔的检阅。

  朋友,读一读古槐吧。它如长鸣的警钟,时时提醒我们做人的规矩,时时提醒我们不忘历史,才能拥有未来。700年古槐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世道人心,每一个人都该铭记以史为镜的古训。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