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中的伟大民族精神

2021-12-13 15:59:44  来源: 党史博采   作者:董晓彤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并将其内涵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而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诞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孕育、在艰辛探索的革命建设年代中锻造的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诗词中的伟大创造精神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特别是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彰显。毛泽东诗词正是对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发扬,他在借鉴传统诗文典故与审美风格之上,对中华古典诗词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双重合力的叠加,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气象气度与美学精神。

  毛泽东诗词借鉴和化用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诗文典故。如,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曾写下:“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在这里,毛泽东将静态的山化为动态,巨浪的翻卷和万马的奔腾,都借以比喻群山的起伏。这种写法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也曾出现过,词的开篇为:“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毛泽东借用了辛词中将山化静为动的写法,并化用“万马回旋”之句,相较于辛词,毛泽东的这首十六字令气势更胜、胸怀更广。又如,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写道“一唱雄鸡天下白”。这句诗化用了唐代李贺《致酒行》中的诗句“雄鸡一声天下白”,原诗的精神追求停留在个人建功立业的层面,而毛泽东则将其升华到党和国家的层面。“雄鸡”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达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迎来了一个光明崭新的时代。毛泽东对这些诗文典故的灵活使用,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诗词继承和创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风格。毛泽东诗词中既有“倒海翻江卷巨澜”的恣意想象,又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真实感受;既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又有“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目标追求;既有“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梦中巡游,又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现实定力。毛泽东将诗人的浪漫想象融入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之中,是李白浪漫诗风的发扬,更是杜甫诗史风格的传承。

  毛泽东诗词中的伟大奋斗精神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中华民族筚路蓝缕、战风斗雪奋斗史的生动反映,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诗意写照。

  毛泽东诗词中有青春奋斗的激情。毛泽东曾写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是有志青年的青春姿态。毛泽东认为江山的多娇需要人的指点、欣赏与利用,突出的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肯定的是人作为主体的奋斗行为。正如日本学者竹内实所认为的,毛泽东的思想的基础或者核心,可以归结为“自觉的能动性”的观念,或者具有“自觉能动性”特色。毛泽东思想中的这种“自觉能动性”,其生成的基石正是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与精神风貌,而这种以“自觉能动性”为特色的思想表现在诗词中,又使奋斗精神找到了新的载体与表达路径。精神与思想都在诗词中得到复调式的呈现与表达。

  毛泽东诗词中有斗罢艰险再出发的勇气。今天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一切,既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又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同时也蕴涵着中国人民因为奋斗而付出的巨大牺牲。毛泽东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来赞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这份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维护尊严、寻求解放、谋求幸福伟大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其之所以能够生动书写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正是源自于毛泽东将他对人民群众疾苦的深切同情转化为一种革命的内在驱动力。这是毛泽东诗词中奋斗精神的源泉。

  毛泽东诗词中的伟大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特别是近代以后,面对民族危亡,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着精诚团结、同舟共济这一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基因。

  毛泽东诗词彰显了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就是中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道:“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他在这首词中看到了人民汇聚起来的强大伟力。1927年“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引兵井冈,队伍只有区区数百人,而到1949年已壮大成“百万雄师过大江”“横扫千军如卷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把人民看作是生存之基、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毛泽东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在于民众,要努力放手发动群众,使敌人陷落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枯木朽株齐努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些诗句都是毛泽东对团结力量的描绘。他坚信,人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中国革命的历史洪流,必将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毛泽东诗词实现了团结精神的文学表达。毛泽东总是在诗词中将“小我”融入于“大我”之中,这种写作方式正是团结精神的文学表达。如“我自岿然不动”,这里的“我”就已不是个体而是群体,是工农革命力量之“大我”。进一步而言,毛泽东诗词中还有一部分词作,已将“自我”完全融入到“大我”中而达到“无我”状态。“六亿神州尽舜尧”“不到长城非好汉”“红军不怕远征难”等,这些诗句中,已经看不到“我”字的存在。毛泽东已将其个人完全融入到革命群体之中,彰显的是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其所展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毛泽东诗词中的伟大梦想精神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毛泽东诗词中书写的正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

  毛泽东诗词中有对于梦想的寻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梦想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毛泽东也是其中的一员。最终,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写下:“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然而,选择对了主义,如何使它适用于中国大地,真正实现革命的胜利,这条道路的探索更加艰辛。青年毛泽东也有过迷茫。1925年,毛泽东在秋日的橘子洲头,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振聋发聩的一问。那是毛泽东面对当时军阀混战、民生多艰、危机四伏的中国所发出的寻路之问。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毛泽东最终找到了一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并在这条道路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诗词中有实现梦想的高度自信。寻找到正确道路的毛泽东,便始终以高度的自信在这条指向光明和希望的道路上前行。在毛泽东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心情抑郁时,依然可以写下“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他始终以革命的乐观主义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类似的还有,毛泽东在写作《菩萨蛮•大柏地》时已被调离军事领导岗位,但我们在词中却几乎读不出抑郁之感。当他看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时,发出的是“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感慨,这是对于中国美好未来的信心。毛泽东诗词中始终充满着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他曾写下“一唱雄鸡天下白”“芙蓉国里尽朝晖”“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些充满愿景的诗句,这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的生动写照。

  鲁迅先生曾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矢志奋斗、不改初心的坐标支撑,更是中华民族风雨无阻、凯歌行进的根本力量。毛泽东诗词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声音,它已将自己的精神特质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长流不息。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