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教员的难处

2022-09-02 11:01:25  来源: 虚声微信公众号   作者:虚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潜在风潮,就是遇到啥焦点事件,都会反思一下毛泽东时代会如何选择。

  中美博弈时,会思索毛泽东会怎么做。

  中印边境冲突时,会思索毛泽东会怎么做。

  俄乌战争爆发时,还是会思索毛泽东的战略选择。

  这次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又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时代的打黑除恶。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毛泽东是历史巨人,虽然他做的很多事并不完美(有部分颇多争议),但在宏观层面的战略选择基本没有偏差。那么他的难处该从何解读?

  1964年3月,毛泽东同薄一波、李先念、谭震林等谈话。

  在谈到全国正在掀起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时,他说:“那都是以前的著作了。现在也很想写一些东西,但是老了,精神不够了。《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

  这话其实讲得很明白,毛选是在斗争中形成的,而每一步斗争都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毛选是血的著作。

  所谓血的代价,既包括毛泽东的亲人(直系亲属就有6位烈士),也包括他的同学、战友、同乡(如蔡和森),更包括跟着他走的解放军战士和普通老百姓。

  大凡了解近现代史的人,都会明白毛泽东一辈子其实走得很不容易,中国走到今天也很不容易。

  毛泽东的难处,我在《不被理解的毛泽东》最后一卷“巨人的难题”中系统性论述过。

  毛泽东本人是一个豪情万丈的人,从他的诗词、文章、行军布阵以及战略布局中,都能很清晰地看出来。但如果对毛泽东多了解一点就会明白,他也经常间接地表示自己难,具体就是他时常说自己是教员。

  现在不少人称呼他为“教员”,也有不少人认为“教员”二字对他不够尊重。

  那么“教员”二字如何体现出他一生的难处?

  在公开的资料中,毛泽东第一次自称教员是在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采访他。也正是那一次,他公开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说,自己在长沙求学期间,曾认真地考虑前途问题,结果是“最适合于教书”;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不得已而为之。

  大家看到了,他年轻时的初心是想当一个教员,但最后被逼得拿起了笔杆子和枪杆子。

  建国之后类似的思想又表达好几次。

  1960年6月,毛泽东接见日本文学代表团时说,我读的师范学校,是准备当教员的,没想到后来会去打仗。

  1964年6月,毛主席接见智利代表团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

  1970年12月,毛泽东再次会见斯诺。谈到个人崇拜问题时,他直言不讳地说:“什么‘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原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

  其实仔细想想,他在政治、军事、哲学等领域的工作,确实如教员差不多。只不过一般教员,教的是一般性知识,而他教的是宏观战略、是思维方式、是国家运行的原则。但是他的思想在执行时,经常被下面搞歪。——这便是他的难处。

  别的不说,以“扫黑除恶”为例,毛泽东时代下了如此巨大力气定下的基调(下大力气挖保护伞),但是到了现在,还有人试图不按照那个路子走。

  历史巨人的难处,也是时代的难处。时代的难处,也就是所谓时代的粒子,砸到任何一个普通人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