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姚小锴 付浥锟:从炮击金门领悟毛泽东的战略思维艺术

2022-08-06 15:29:55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姚小锴 付浥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jpg

  炮击金门,在战争史上被视为形式独特、绝无仅有的奇观。炮击始于1958年8月23日,一直到1979年1月台海两岸的炮声才成绝响,前后跨越20余年,打打停停,看似即兴随机、毫无章法,实则精心运筹、匠心独具。炮击金门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在一点上发力,撼动和影响全局。它既是毛泽东纯熟运用战略思维的经典范例,也是他思考和指导战略问题方法论的完美展示。

2.jpg

  全局思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毛泽东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着眼全局、谋划全局,并将思考范围划分若干层次,层层剥开、环环相扣,坚持遵循局部服从和服务于全部这个根本要求。

  首先是站在国际形势这个大的全局谋划。毛泽东当时作出过明确判断,即“东风压倒西风”,“革命与战争”依然在笼罩全球。所以,当中东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就作出炮击金门决策,一是要以实际行动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二是要彰显我国独立自主的态度;三是以“战争边缘政策”回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战争边缘政策”。

  其次是站在中美关系这个全局谋划。当时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后来又以朝鲜战争为借口驻军台湾,妄图制造“两个中国”。毛泽东鲜明讲道:“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同时,他也清醒地判断:美国人怕打仗,我们也怕打仗,但是美国人怕我们多一点。为此,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看似打蒋,意在击美,就是要“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从后来战役发展来看,不但打出了会谈,更牵制住了美军,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局面。

  再次是站在国家统一这个全局谋划。1954年7月27日,毛泽东授意中央军委给当时正在波兰访问的周恩来的电报中就鲜明地提出必须开始准备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而且他当时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台湾问题是复杂的,是需要一揽子解决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毛泽东在金门指日可得的情况下,果断放弃登陆占领的预先设想,导演出炮击金门这一“戏剧化”的战争。毛泽东之所以选择炮击金门,主要就在于其敏锐地意识到金门就是一个关节点,是撬动全局的支点、影响全局的抓手。金门炮声一响,国民党军慌了,美军急了,整个棋局就活了。

3.png

【炮击金门的我军炮兵】

  前瞻思维: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超前性的战略思维,是战略思维中最难把握、又是最需要的。被斯诺称之为“窑洞里的预言家”的毛泽东,在科学预见、前瞻思维上表现尤为突出。在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中,毛泽东从最初的“要把金门、马祖搞回来”,到后来的“金门、马祖还是留给蒋委员长比较好”,这一认识上的转变就是其前瞻思维的又一经典范本。

  前瞻思维始于对当时情况的全面分析研判。毛泽东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国际形势、中美关系、美蒋关系、敌我实力对比等各方面因素,作出了“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问题的全部、彻底解决,不是短时间的事,而是一种持久的斗争,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打算”的战略判断。

  前瞻思维在于始终坚持动态、发展的观点。毛泽东对台湾问题发展趋势做过双重设想。一是将金、马收回,那么也将彻底断了蒋介石的念想,失了台湾和大陆联结的纽带,若短期内无法彻底收复台湾的话,美国可能很快就在台湾搞出所谓的“小中国”,那样我们就是想管也鞭长莫及,主动权将完全移位。二是将金、马暂时放在蒋介石手中,既可以利用蒋介石集团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美国“一中一台”的阴谋。炮击金门,打打停停,打而不登,断而不死,单日打双日不打,直到后来需要的时候打,象征性地打……成功地将毛泽东和蒋介石共同的一个中国理念变成了一种默契的行为,从而使毛泽东的“绞索政策”得以顺利实施,进而牢牢掌握主动权,而美国只能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1979年1月1日,炮击停止,中美正式建交;后来台海局势持续几十年的波澜不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毛泽东当年以前瞻思维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回顾历史,我们或许可清晰地认识到毛泽东决策的正确性,但放在当时,面对唾手可得的金门、马祖,面对党内、军内部分领导的不理解,面对全国人民的胜利期待,那样的决策又显得异常艰难。

4.jpg

【被炮击的金门机场】

  辩证思维: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毛泽东的战略思维之所以高超,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战略思维往往是以其深邃的辩证思维为基础,充斥着鲜明的矛盾分析方法。他在重大问题的思考和决策中,总是首先从矛盾分析入手,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在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在各种矛盾的相互转换中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炮击金门,更是如此。

  一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炮击金门,从国际层面看,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矛盾;中美之间针锋相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苏在国际形势上的分歧;以及美苏矛盾、美蒋矛盾;等等。从国内层面看,主要有祖国统一和蒋介石割据政权的矛盾;国内经济建设与对台用兵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显现的,有些是隐藏的……毛泽东通过分析后判断:在国际上,主要矛盾是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同帝国主义侵略的矛盾;在台湾问题上,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谋求统一和美国侵入台湾海峡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症结都在美国。

  另一方面,善于把握矛盾的转化。在暂停炮击期间,美蒋之间潜伏的矛盾彻底暴露。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目标是希望蒋介石放弃金、马,将台湾彻底独立出来,使其可以更便捷地进行离岸制衡,避免被拖入与中国战争的泥潭。而蒋介石坚持据守金、马,希望将美国拖入中国内战,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实现其光复大陆的美梦。美蒋双方在金、马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毛泽东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采用多种手段,扩大美蒋之间的矛盾。炮击金门最精彩最具戏剧色彩的看似随机、即兴的打法,正是毛泽东对美蒋矛盾精准拿捏和把握后作出的应变式的战略调整。历史证明,正是毛泽东充分利用和制造美蒋阵营中的矛盾,才将其和蒋介石共同的一个中国理念变成了一种默契的行为。

  毛泽东一生指挥过无数大仗,但一般都是战略指导,具体作战都放手让前线指挥员临机决断。只有炮击金门,他全程自己指挥,不仅在大的关节处,能够高屋建瓴、深谋远虑;而且对小的细节,也是精准把握、细致入微,整体战略思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值得细细品味。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