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毛泽东:为什么而读书?

2023-02-24 11:36:10  来源: 栩然说公众号   作者:希锐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

  1902年,毛泽东8岁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读书启蒙的好时候。

  虽出身农家,但他的父母还算开明,把他送进了韶山的私塾读书。

  除了中途停学在家务农两年,毛泽东在私塾待了整整六年时光。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六年孔夫子”。

  尽管在父亲毛顺生看来,供毛泽东读书,主要是让他多认识几个字,方便日后记账打官司,继承自己的家业,这就够了。

  但让毛顺生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儿子没那么简单。

  在私塾读书的那段日子里,毛泽东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这类普及的入门读物,又开始接触四书五经之类的书,修习孔孟之道。

  私塾的教书先生们,讲课往往照本宣科,满嘴之乎者也,学生们也不需要去质疑,就跟着不动脑筋地去读就好,不仅枯燥,而且收获寥寥。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毛泽东颇为厌恶。

  不过,得益于他过人的记忆力和强大的理解力,毛泽东依旧能将这些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知识学得很好。

  在韶山学习期间,毛泽东还遇到了一位良师,那就是他的堂伯父毛麓钟。

  毛麓钟曾外出闯荡,还当过类似现在地级市干部的官,眼界开阔,知识丰富,毛泽东很是佩服。

  毛麓钟也很喜欢毛泽东,他隐隐觉得,这个孩子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前途无量,未来必有一番作为。

  在毛伯父的悉心指导下,毛泽东阅读了许多古籍,尤其像《史记》、《资治通鉴》、《贞观政要》这样的史学经典,更是认真讲解。

  潜移默化之间,毛泽东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习惯从历史的视角看问题,正所谓“鉴古知今”、“古为今用”。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按这个标准,毛泽东习惯从历史的视角看问题,也算是在明心见性、增长智慧了,要知道,那时候他才十几岁而已,真的很不简单。

  除了读所谓“正经”的书,毛泽东还喜欢读那些“不正经”的书,或者说,闲书、杂书。

  都有哪些呢?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

  放到现在来看,这些书都是中国古典名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放在那个年代却被视为闲书、杂书,不免感到有些荒诞。

  虽然管得挺严,但毛泽东有自己的对策。

  在学校,他常用课本挡着偷着读;

  回到家,老爹不让读,毛泽东就用布把窗户遮住,或者裹在被窝里读。

  种种迹象表明,少年时候的毛泽东,就已经是一个妥妥的书痴了。

  别人读书要靠监督要靠逼,而他读书,则非常的主动,甚至可以“无视规则”,来者不拒,读后还收获满满,乐此不疲。

  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好像有些不听话,甚至有些小小的叛逆,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体现了毛泽东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反抗、能够充分调动自己主观能动性的特质。

  而这些特质,将对他日后的人生走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日子一天天往前过,毛泽东的书读得也越来越多,渐渐地,一个疑惑在他脑中升起。

  什么疑惑?

  多年后,他回忆说: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

  凭什么农民就不能作主人公呢?

  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终于意识到:

  “(这些小说的主人公)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让农民替他们种田。”

  这不公平!

  而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毛泽东对这种“不公平”的感触更深了。

  那是在1910年初,彼时正值荒年,粮价飞涨。

  走投无路之际,有人选择全家自杀,有人寄希望于官府,去衙门请愿,结果遭到枪击。

  老百姓忍无可忍,发起了暴动,结果被清政府派兵血腥镇压,被杀者的头颅挂在南门外示众。

  听到这条消息后,毛泽东心里很难受。

  在他看来,老百姓是无辜的,如果不是真的活不下去,谁又愿意铤而走险,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他痛心地说:

  “(这件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年岁渐长,毛泽东对外界发生的时事,开始愈发地关注起来,不过,最开始还是感性粗浅的了解,谈不上有多理性系统的认识。

  饥民暴动事件后的第二年,机缘巧合之下,他读到一本书,名字叫《盛世危言》。

  这本书的作者叫郑观应,他在书中认真考虑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种种情况,对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毛泽东读到此书,忽觉格局打开,过去想不通的事儿,好像都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再也不只是流于模模糊糊的感觉和情绪了。

  同时,他也认识到,韶山外,还有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中国落后世界太多,不能再守着老样子不变了。

  毛泽东过去读书,要么是为了完成课业任务,要么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要么是单纯的自我提升,但随着了解的东西愈来愈多,他觉得,读书的目标,似乎得有一定的调整。

  至于怎么调整,调整成什么样子,暂时还没什么明确的思路。

  但,改变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17岁了,思来想去,他决定走出韶山冲,步入外界的广阔天地,寻求新的发展目标,开启新的人生阶段。

  临行前,他以诗明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2

  从韶山出来后,毛泽东去了东山学堂读小学。

  在这里,他不仅能学到传统的国学,还接触到了自然科学、英语、地理等科目,同时,他还受到了当时流行的康梁维新派的政治思想启蒙,眼界大开。

  这种启蒙,让毛泽东在看待时事时,逐渐有了自己的框架,并开始试着对时局做出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议论。

  在读梁启超的《新民说》时,他在“论国家思想”一处写道:

  “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

  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

  很难想象,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居然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么严肃的话题,而且思考得还挺深入。

  有一次,他从同学萧子暲(萧子升的弟弟)手上借来一本书,名字叫《世界英雄豪杰传》。

  毛泽东被书中所描述的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事迹所感染,不由得感慨道:

  “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

  由此可见,此时的毛泽东,主要的精力都聚焦在了改造社会上,这也成了他读书的主要动力来源。

  在那时的他看来,读书主要是为了改造社会。

  到湖南一师读书时,他依旧抱有这种观点。

  他认为,要“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齑其躬(即便自己粉身碎骨)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

  但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他发现,单纯地改造社会,其实只是一厢情愿。

  如果民族不独立,不复兴,那么一切就都无从谈起。

  最为直观深刻的一次感受,是在五四运动时期。

  为了支持这场爱国运动,毛泽东专门办了份《湘江评论》的报纸。

  他在发刊词中写道:

  “于今却不同了,种种方面都要解放了。

  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

  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

  诸君!诸君!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荣灿烂的世界,就在面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这份报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惜,树大招风,由于影响力太过巨大,最终被湖南督军张敬尧武断地查禁,罪名是“过激主义”,杂志被迫停办,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被封号了。

  当时的毛泽东,在政治的见解上,还是支持偏温和的改良道路,以此来改造社会。

  但张敬尧的这番操作,以及后续的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让毛泽东对改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随着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思索,以及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影响,毛泽东逐渐从温和改良的道路中走出来,而是开始试图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他跟朋友说:

  “几个月来,已看透了。”

  “温和改良的法子,实属‘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

  “另造环境,长期的预备,精密的计划。实力养成了,效果自然会见,倒不必和他们争一日的长短。”

  “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

  ……

  毛泽东觉悟了。

  其实,这种觉悟,从《湘江评论》的发刊词中,就已经可以窥见一二。

  毛泽东的格局进一步打开,开始走到一条为寻求民族独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去,此后,他所做的一切,包括读书在内,其实都是在为这条道路探索前行。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像毛泽东这样的热血爱国青年,在那个年代,并在少数。

  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恽代英、彭湃、方志敏……

  这些有志青年,经历了无数的困难险阻,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为日后走向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们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时,有的人非但不感恩先辈们的奋斗牺牲,反而大肆宣扬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大肆鼓吹反智的历史虚无主义,大肆胡扯什么种族基因论。

  就比如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一条新闻。

  安徽庐江中学举行了一场励志报告会,请了合肥师范学院的副教授陈宏友做感恩主题的演讲。

  演讲过程中,陈教授发表了一番震碎三观的奇葩言论,说什么“读书就是为了钱,金钱代表一切”、“成绩好的要找外国人结婚生子,这样我们才能杂交出更好的精英”、“我儿子找了一个美国女朋友,以后他会娶白人为妻,改善基因”……

  面对这番虎狼之词,一位男生看不下去了,冲上讲台,夺过话筒,说:

  “他眼睛里面只有钱,学习就是为了钱,崇洋媚外。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此话一出,台下学生们纷纷叫好。

  消息传到网上,大多数人也对这位男生的观点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有些人说这个男生“被洗脑了”、“一点礼貌也没有”、“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宏大叙事”里……

  果真如他们说得那样不堪么?

  不,当然不是。

  那些阴阳怪气的批评者们,不过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理解不了,就嘲笑别人看不透,这是一种无知的傲慢。

  事实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从来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无关乎什么年代,是每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的中国青年,经过反复探索尝试后的一种必然选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