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军博,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这篇文章,我们继续交流学习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的军事思想,主题词:一块小石头的比喻。
秋收起义会师文家市时,部队是个什么状况呢?
几天前还准备夺取长沙,大家摩拳擦掌,充满胜利的信心,脖子上系着红领带,高举红旗,浩浩荡荡地进军进攻。当时毛泽东写了一道强劲有力的诗词: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但几天下来后,宏伟计划并没有实现。三个团相继失败,部队大部分溃散。上上下下笼罩着一片悲观抱怨情绪,不断有人掉队、开小差,甚至有投敌变节的。
当时,以警卫团为主体的第1团,到文家市会师时只剩下了几百人。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谭政,当时是师里的书记官,他回忆说自己去找团长时,团部的一个士兵说,团长钟文璋见部队被打散了,哭天丧地地说,我对不起师长,对不起共产党,然后脱下军装,扔下枪跑了。
谭政。图源新华社
以安源路矿工人矿警和赣西农军为主体的第2团,被打散后团长王兴亚失踪,部队所剩无几,只有一个爆破队完整保留下来,后来成为我军工程兵的先驱。
毛泽东所在的第3团人数稍多些,团长苏先俊也还在。
5000多人的起义部队,此时加起来只剩1500余人,不到起义开始时的三分之一。
九月的南方,天气湿热,不少人感染了疟疾,没有医药治疗,大家的情绪越来越低沉。
集中到文家市,在解决了生死攸关的行动方向问题后,毛泽东又着手解决部队的思想情绪问题。如果部队的思想情绪不稳定,振作不起来,这支部队照样会散掉。因为,人毕竟不是没有生命意识的机器和工具,人是由思想、感情、信仰、情绪等支配的。
1927年9月20日清晨,工农革命军部队,还有当地300多名干部群众集合在操场,等待中央特派员、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同志。师长余洒度报告之后,向大家宣布请中央来的毛委员讲话。
这时,脚穿草鞋,脚趾已经溃烂的毛泽东走到了队伍面前。他请部队坐下后,以稳定沉着的湖南口音开始对大家讲话。根据一些参加过秋收起义的革命前辈的回忆,他主要讲了以下内容:
一是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毛泽东是中央特派员,这是他第一次对3个团的起义部队,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秋收起义与国民党反动派抗争的缘起向大家说清楚。他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路线,决定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他还讲到了当时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据开国上将陈士榘回忆,当时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无产阶级搞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些重大理论问题,是后来在红军大学才明白的。
馆藏油画《八七会议》 沈尧伊
二是解释为什么决定不打长沙,部队转兵向南。要让大家清楚,为什么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他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能继续打长沙,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待以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了,我们一定会打来长沙的。
三是为大家鼓劲,坚定大家的必胜信念。他说,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1937年,毛泽东与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指战员在延安合影。图源人民网
他还说,他给中国革命算个八字,当前虽然处在低潮,但新的革命高潮一定到来,什么时候到来,要看我们革命工作做得怎样。中国革命不是孤立的,光明就在前头。
但不管怎么说,当时这支革命队伍毕竟只有1500余人,这么小的力量怎么说也大不了,与强大的敌人抗争能胜利吗?
为了打破这样的思想魔咒,毛泽东讲了一个比喻,让大家一下子豁然开朗。他说,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砸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典新用,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司马光打破缸的故事,一个小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做不到吗?
毛泽东的讲话,极大鼓舞了刚刚受到挫折的起义军的士气。
当时任连长的开国上将张宗逊回忆说,毛委员的讲话不断被指战员的欢呼声、口号声打断,会场气氛十分热烈,起义部队对革命充满了信心。
当时还是战士的开国上将陈士榘回忆,毛委员的这些话打开了我们的心窗,使人顿时豁然开朗,秋收起义失败后,那种沮丧心情一扫而光。在他的记忆里,那一天,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沐浴在一片金色的光辉里,部队好似得到新的生命。
心中有光明,即使再艰难、再绝望的日子,也能充满信心,看到阳光灿烂,前景如画。
当然,人的思想是最活跃的,在生死存亡中艰难前行的部队,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是经常性的、不间断的。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特别是在建军思想中,思想政治建设具有极其特殊的首要地位,被认定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完成一切任务的中心环节。
在革命战争年代,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我们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了不屈的军魂、钢铁的意志、必胜的信念,塑造了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心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建设了一支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这个独一无二的优势,应当永远传承,发扬光大。我们应当经常反思:我们还能让大家感觉到,这是不可丢失的生命线吗?
下一篇,我们继续学习毛主席在三湾改编中的军事思想。敬请关注~
【文/王立华,红歌会网专栏学者,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级研究员,原载军博红色少年,授权红歌会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