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城市建设为了谁?(人民城市)

2025-08-04 09:28:56  来源: 鲲鹏击浪|微信公众号   作者:教员的追随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建设城市不光光是为了追求GDP,也不是为了高楼大厦和攀比,根本上还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

  资产阶级是按照自己的阶级利益建设城市的,城市是为资本增殖而服务的,城市建设是为少数富豪剥削阶级而服务的;

  无产阶级是按照自己的阶级利益而建设城市的,城市是为人民而服务的,城市建设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自由而解放服务的。

  归根结底在城市建设方面就是存在着资本城市和人民城市两条路线和两条道路的斗争。

  1949年,当红旗即将插遍中华大地,如何接管与建设百废待兴的城市,成为摆在新中国面前的一道关键考题。硝烟未散的城市里,毛主席高瞻远瞩,提出了九条极具分量的城市工作方针。这字字珠玑的指示背后,是一个朴素而深刻的智慧核心——“定”字当先。

  稳字当头,不冒进:城市治理的“定”心丸。面对刚解放的城市,毛主席清醒地指出:“入城之初,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这并非忽视工人利益,而是基于战时经济的现实考量。他深知,在战争创伤尚未抚平之际,维持生产、稳定就业、保障基本生活,远比冒进地追求福利提升更为紧要。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立足当下的务实精神。

  同样,“不要忙于组织城市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和生活改善的斗争”,强调要等“市政管理有了头绪,人心已经安定”。这精准把握了城市治理的节奏感——稳定压倒一切,秩序是发展的前提。人心不定,贸然行动只会适得其反。

  民生为本,重实效:解决温饱的“定”盘星。毛主席敏锐地抓住了城市生存的命脉:“大城市目前的中心问题是粮食和燃料问题。”他要求“有计划地加以处理”,并强调“必须有计划地逐步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这展现了为人民服务,聚焦最迫切生存需求的治理导向。

  尤为可贵的是,他反对简单粗暴的“开仓济贫”,警惕“养成依赖政府救济的心理”。这并非冷漠,而是蕴含着授人以渔、可持续帮扶的长远智慧——真正的关怀,在于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而非制造新的依赖。

  根基稳固,利长远:治理体系的“定”盘星。对于城市治理的主体,毛主席要求严格:“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员,必须妥善地予以清理和登记。”这是为了纯洁队伍,确保新政权的组织基础稳固可靠。

  “一切作长期打算”的指示,则要求严禁破坏生产资料,杜绝浪费,厉行节约。这超越了眼前的困难,展现出为子孙后代负责、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基的战略眼光。看看最近北方洪水造成的灾害,我们就知道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比如北京的密云水库,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者以长期的战略眼光,在今天得到了有力证明。

  干部为先,转观念:城市新生的“定”向标。毛主席格外重视城市领导核心:“市委书记和市长必须委派懂政策有能力的人担任。”并要求他们对工作人员加强训练,“讲明各项城市政策和策略”。这凸显了干部是决定性因素,政策落地关键在人。

  最根本的思想转变在于:“城市已经属于人民,一切应该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负责管理的精神为出发点。”这彻底划清了新旧政权的界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摒弃旧思维,树立新观念,是城市获得新生的灵魂。

  毛主席的这九条城市工作方针,核心在于一个“定”字——稳定秩序、安定人心、立足长远、巩固根基。它充满了对复杂形势的清醒判断、对人民需求的深刻体察以及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城市治理同样面临千头万绪的挑战。重温“定”字诀中的务实精神、民本情怀、长远眼光和依靠群众的思想,如同握紧了一把穿越时空的钥匙。它启示我们:城市的温度,源于对每一个普通人生活节奏的尊重;城市的未来,在于对每一份公共资源的长远守护。“城市已经属于人民,一切应该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负责管理的精神为出发点。如果应用对待国民党管理的城市的政策和策略,来对待人民自己管理的城市,那就是完全错误的。”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治理智慧,依然照亮着现代城市前行的道路。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