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吃饭问题靠革命还是靠生产?艾奇逊错在哪里?

2025-09-26 09:09:59  来源: 鲲鹏击浪|微信公众号   作者:教员的追随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中国人口太多,吃饭问题解决不了”——这个论调听起来是否耳熟?近日翻阅史料,看到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在70多年前的一段言论。他认为中国历代政府都解决不了人民吃饭问题,并将此归咎于“人口过多”。他甚至断言,共产党也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最终只能依靠美国援助才能生存。这种论调在今天的国际舆论场上依然不时浮现,只不过换上了现代的外衣。那么,吃饭问题到底是不是人口数量的问题?革命的发生真的是因为人口太多吗?

  人口多=革命?历史说不。艾奇逊提出一个“有趣”的逻辑:中国人口在18、19世纪增加了一倍,导致土地压力过大,从而引发革命。按照这个逻辑,古今中外的革命都应该是人口过剩的产物。但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什么呢?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英国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美国人口过剩。华盛顿、杰斐逊这些开国元勋是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战。

  中国人民历史上推翻封建王朝,是因为朝廷压迫剥削百姓,而非人口过剩。如果人口多是革命的主因,那么地广人稀的蒙古为何也会发生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发生时,俄国依然是土地远多于人口的情况。

  历史清晰地表明:革命的根源在于压迫与剥削,在于社会的不公,而非人口数量。中国人口众多是负担还是财富?艾奇逊将中国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描述为“不堪负担的压力”,预言中国无论革命与否都“不得了”。这种论调背后的潜台词是:中国没有出路,只能依赖外部力量。这种观点其实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翻版——认为食物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然而,这一理论早已被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驳倒,更被苏联和中国解放区的实践所证伪。中国庞大的人口从来不是负担,而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关键在于如何组织和发展生产力。

  解决问题的钥匙:革命+生产。当年中共中央面对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采取了极具智慧的措施:对旧工作人员,只要有一技之长,一概予以维持;十分困难时,“饭匀着吃,房子挤着住”;对被裁减者,收回成命,给以饭吃;对起义或被俘国民党军人,一律收留;甚至非首要反动分子,只要悔罪,也给以生活出路。这些措施体现了“革命加生产”的解决思路:通过社会变革解放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增加财富。“吃饭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而非人口问题。

  人是最可宝贵的财富。“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这段话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中国不仅解决了14亿人的温饱问题,更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70多年过去了,艾奇逊的预言不攻自破。中国不仅没有成为“天下大乱”的国度,反而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今天,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人口不是负担,而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口数量,而在于社会制度和发展路径。当前,中国正朝着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目标稳步前进。一切悲观论调都已被事实驳倒。

  中国的实践向世界表明: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口众多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发展的巨大优势。

  吃饭问题靠革命还是靠生产?历史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靠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靠的是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力量。这才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钥匙。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