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提到毛主席,很多反对者、诋毁者一定会抓住“毛主席根本不懂经济,只知道整人”。这些人无非就是抓住“大跃进”和后十年的历史来说事,而事实上这些人压根儿就没认真看《毛选》或者共和国的历史,他们只是道听途说的别有用心。今天,就让我们看看毛主席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篇文章中蕴含的经济建设思想和智慧。
1950年6月6日,毛主席在一篇重要报告中清晰指出了如何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路径。这篇文献对于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而言,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毛主席首先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指出"国际情况对于我们是有利的"。
世界和平民主阵线日益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而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矛盾却在增加。特别是中苏友好条约的签订,为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在国内,中央及地方人民政府已成立,并与多国建立外交关系。大陆上的战争基本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十三半月内消灭了近二百万国民党军队和土匪,全国大多数人民热烈拥护新政权。
经济战线上的初步胜利。人民政府实现了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取得了收支平衡,制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全国人民通过交粮、纳税、买公债等行动支持政府,展现了上下一心的团结精神。然而,毛主席清醒地指出,这些成绩只是"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旧社会留下的失业问题、农村灾荒问题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改组带来的阵痛,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实现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毛主席明确提出,要获得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他预计实现这三个条件"大约需要三年时间,或者还要多一点",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此共同努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毛主席部署了八项重点工作:
1. 有步骤进行土地改革- 改变对富农政策,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改为保存富农经济,以利恢复农村生产。
2. 巩固财经统一领导- 调整税收,减轻民负,合理调整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毛泽东特别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
3. 军队部分复员- 在保障国防安全前提下,保存主力,妥善安置复员军人。
4. 改革文教事业- 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改革工作既要避免拖延,也不能粗暴进行。
5. 救济失业人员- 认真进行对失业工人和知识分子的救济工作,帮助就业。
6. 团结民主人士- 克服统一战线中的关门主义和迁就主义,认真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 肃清反革命分子- 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
8. 开展全党整风- 提高党员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骄傲自满、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
七十五年后的今天,重新学习这篇文献,我不禁为毛主席那种既看到成绩又清醒认识困难实事求是态度所折服。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的复杂形势下,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以系统的思维、周密的部署,推动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
因此,不是毛主席不懂经济建设,而是我们不懂历史,不愿承认,更不愿实事求是。毛主席不但懂所谓的资本主义经济,更懂得社会主义的人民经济。越学习毛主席,越走进毛主席的历史,就越怀念和热爱毛主席。只要我们不丢掉毛泽东思想,我们中国和中国人民就永远年轻和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