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主席后代

毛家人谁长得最像毛主席?侄女毛小青回复:李讷!

2022-03-26 17:03:19  来源: 读史阅世百度百家号   作者:读史阅世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喝水不忘打井人”,成长在新中国的我们得以享受现在岁月静好的生活,就更应该时刻铭记那些为了缔造新时代而作出牺牲的老一辈革命者。

  也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真挚的情感,人们往往会对他们的家人后裔倾注额外的关注,也期望着透过后人身上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等优秀品质,去寻找革命先辈的光辉身影。

  在毛主席的众多后人中,谁长得最像他?又承继了他为人处事的哪些优秀品质?一直都是大众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

  伟人后裔今何在

  众所周知,主席虽然曾经有过若干子女,但由于经历了艰难危险的漫长斗争年代,不少人或是夭折或是失散,能够平安长大成人、生活在他身边的并不太多。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毛岸英兄弟,还未成年就跟妈妈一起承受牢狱之灾,母亲牺牲后又漂泊流浪在上海,好不容易父子团聚,团聚的时光却意外地短暂。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加入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不幸牺牲。

  而毛岸青本就身体不好,手足兄长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噩耗又导致了他的病情再度恶化,一度不得不前往苏联接受治疗。

  直到他病情稳定之后,才按部就班地考虑家庭问题,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毛岸英牺牲时年仅28岁,并没有留下子女。

  至于主席的女儿,则跟随他曾经使用过的化名之一“李德胜”,分别取名为李敏和李讷。

  这两个名字来源于《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名句,代表着他对女儿们的期许:不要执着于意义不大的空话,更不要夸夸其谈,而应该沉稳下来、多做实事。

  这几个子女虽然曾经在主席身边度过或长或短的时日,但却没有任何一人享受过高于他人的特别待遇。

  毛岸英从朝不保夕的流浪生活中挣脱出来不久,就被送到了苏联接受教育,一路进入军校磨炼自己、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回到解放区后,他又被主席送到劳动者群体中去,学习种地、亲历土改,补上“劳动大学”这一门重要课程。

  李敏和李讷由于年纪更小,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年月更长久一些,但她俩同样也都谨记父亲的叮嘱,不搞特殊不养“娇气”,在外从不提起自己的家庭。

  她们上学时,学校需要统计家长信息和联系方式,她们报上去的也从来都是保健医生王鹤滨的名字。

  子女们的平凡人生

  在这样长久的耳濡目染之下,主席的子女都把低调努力、不搞特殊化的原则深深地刻印在思想深处。

  在抗美援朝期间,赵南起将军还是一名团职干部,他曾经回忆过与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当室友的情景。

  在赵将军的记忆中,主动请缨前往朝鲜战场的毛岸英日常生活中非常平易近人,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身份;他的组织观念也很强,属于自己的责任从不推卸,不归属自己职权之内的事则从不插手。

  而根据主席身边卫士的回忆,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来时,主席用了极大的意志力、强行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想点烟,在各个口袋里寻找火种,但明明那个火柴盒就摆在他的面前。

  然而到了他需要对此发言的时候,他却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认为志愿军那么多指战员的牺牲是光荣伟大的,不能因为是谁的儿子就特别当成是一件大事。

  毛岸青的病痛得到相对缓解之后,也很快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他牢记着父亲的教育、兄长的以身作则,以成为对祖国人民有用的人作为己任,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之中。

  他利用自己精通俄语的优势,潜心翻译了大量经典政治理论书籍;在工作之外,他与妻子邵华的个人生活极为低调,直到2007年因病逝世之前,他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李敏和李讷也不例外,两人一直用普通人的身份接受教育、参加工作。

  不管是在国防科委、总政部等单位工作,还是在《解放军报》化名当编辑,两人从未借助过什么名头去做任何事。

  偶尔受邀去参加相关纪念活动,他们在提到父亲的时候也总是和其他人一样称之为“主席”,哪怕排队的人群再多,也从不开口要求“VIP通道”之类的特权。

  正因为主席的子女和他们的家人无不铭记主席的嘱咐,不追求鲜花和掌声,“夹着尾巴做人”,这才确保了家风始终质朴而正气,这样教育出来的新一辈同样也秉承了这些优良传统。

  毛家新一辈

  2003年12月26日,按惯例应该是在北京的毛家人相约前往纪念堂献花的日子。

  但毛岸青一家人却一反常态地没有前往那个地方,反而全体守候在东单协和医院妇产科的门外。

  这一天,是一个小生命即将降生的重要日子。

  这个新生儿的生日与曾祖父恰好在同一天,也就是主席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日。

  为了纪念他生于冬季、又有同一天生日的巧合,毛新宇为儿子取名“毛冬东”。

  不过长辈李讷认为“冬”字用在小孩名字里有点儿太冷了,就把名字改成叠词,叫做毛东东。

  岁月如流,这个当初的新生儿早已长成了十捌玖岁的大小伙子,公众眼里的他严于律己、谦逊待人,是一个有志青年的模样。

  还有李敏和孔令华的女儿、主席的外孙女孔东梅,她早已成为有事业、有能力、不乏知名度但却为人低调的事业型女性。

  孔东梅和哥哥孔继宁出生时,当上了外公的主席非常兴奋,这两个名字也是他亲自取的:哥哥的名字寄托着先辈的期望,妹妹则占了和外公同样的“东”字。

  她从小也被父母要求低调做事、不要张扬,因此后来哪怕是成为了东润公益基金、东润书屋的创始人,她也仍旧只是默默做事,从不高调宣扬自己。

  她曾在疫情期间发起捐款,平时更是对乡村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少乡村孩子都称她为“孔妈妈”或者“东梅阿姨”。

  这些新一辈的毛家后裔,因为其自身努力向上、不慕名利的表现而得到了社会高度评价,不少人更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伟人身体力行、为后代做榜样的影子。

  那么他们是否就是毛家最像主席的人呢?

  旁人的论点众说纷纭,然而对于更接近伟人后裔的韶山毛家亲友而言,却或许有着另一种看法。

  在韶山老家

  为了给人民带来更有希望的生活、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毛主席的家族中一共出现了六位烈士。

  毛家“泽”字辈共有十一个兄弟姊妹,其中堂妹毛泽建在担任游击队长时牺牲,年仅23岁。

  而毛泽建烈士的胞弟毛泽连也同样早早走上了革命道路,担任通讯员的工作。

  一次任务途中,毛泽连为了与敌人周旋,左眼被树枝戳伤。

  在当时那个局势紧张、医药奇缺的环境下,他的伤眼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伤情一路恶化下去。

  他受伤的眼睛很快病变发炎,另一只眼睛也受到了波及,视觉功能出了大问题。

  失明后他的生活能力受到极大损伤,连妻子也离他而去。

  建国后,主席并没有忘记老家的亲人,他曾专门邀请毛泽连前往北京去诊治眼睛,而所有的费用也都是他代为支付的。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向毛岸青、李讷等人郑重嘱咐,让他们多多关注韶山老家的情况,一旦有了机会就一定要回老家看看。

  有了这一层渊源,居住在韶山的毛家人虽然都不肯给政府添麻烦、不开口要特殊待遇,但他们与主席后人的关系,却一直都十分亲近。

  对于主席侄女毛小青而言,自己与伯父一家人的关系从小就十分亲密,彼此间也很熟悉。

  毛小青正是因眼疾受到主席多方关照的毛泽连的女儿,第一次见到家人口中充满敬意和传奇的“伯父”时,毛小青仅仅只有五岁。

  而对当时回到老家附近的主席来说,面前是只有几岁天真无邪的小孩子,由于血缘的原因,长得还特别像青年牺牲的堂妹毛泽建。

  主席一贯对下一代非常关心爱护,面前还是特别像当初那个堂妹的小女孩,他对毛小青自然也就表现出了无限的亲昵和慈爱。

  他用宽厚的大手盖住小女孩的头发,温和又仔细地询问有关家庭、有关她自己、有关成长过程的各种话题,而刚刚五岁的毛小青也丝毫不见外不怯场,面对这位关系亲近同时距离遥远的长辈,她回答得头头是道。

  这一动人场面被当时正好在旁边的新华社记者用相机记录下来,这张照片后来被人称为“温馨摸头照”。

  主席小侄女的看法

  关于“毛家人谁最像主席”这个问题,毛小青的答复是很确定的:李讷。

  诚然,小女儿李讷的长相方脸宽额头,很像父亲,但毛小青持这一看法,也许未必全都是从长相出发作出的结论。

  1969年的时候,毛小青曾经在北京第二次见到毛主席。

  这次见面除了亲人相会之外,毛小青还有另一个目标——她鼓起了最大勇气说出了自己想要从军的愿望,希望能得到敬爱长辈的肯定和支持。

  主席并没有简单地回答支持或反对,他认为,要对国家人民有利,从军并不是唯一的道路;如今国家需要更多的建设型人才,用知识武装自己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也正是因为他这一番话,毛小青调整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她上了高中,并且随后参军成了湖南军区通讯站的新成员。

  虽然看上去仍然是走上从军之路,但她牢牢记着主席说的话,参军后也继续努力学习,并取得了桂林陆军学校有线电载波专业深造的机会。

  之后不管是在广州军区通讯总站工作,还是回到地方进入湖南广播设备厂,她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视为重要武器,兢兢业业做到技术维护工作。

  在这一整段人生历程中,主席的指引、劝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年轻人的热忱和冲劲,他既没有泼冷水也没有一味赞同,反而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加适合的道路。

  而当毛小青面临人生又一次大转折之际,李讷对她的帮助方式与父亲当年如出一辙。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毛小青的朋友敏锐地发现了湘式菜肴在京城的商机,便力邀她加盟“下海”,做餐饮行业。

  面对这条此前从未想过的道路,毛小青不是没有犹豫踌躇的。

  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不懂不会的都必须从头学起,这一方面虽然困难,倒也不是完全做不到;真正令毛小青踌躇不前的,是家人会对自己的选择怎么看,其他人又会怎么解读这件事。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事,会不会给家人甚至整个毛家带来不太好的影响?

  一方面她也觉得这是个有前景的方向,另一方面又因为种种原因而犹豫不定,毛小青多次就此向家人征求意见,最后此事被李讷知道了。

  李讷的反应也是十分直接的,她主动找毛小青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如今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别人家争先恐后地下海,难道毛家就理所应当落后一步吗?

  李讷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认为毛小青如果觉得这事可行那就“甩开膀子干”,毛家人里面她头一个表达支持。

  有了李讷的这番话,毛小青终于下定了决心。

  她带上老家亲友处借起来的12万元,在北京城里张罗起了第一家毛小青美食城。

  至于这家美食城的卖点,毛小青早有腹稿,就走韶山当地风格的美食路线,命名为“毛家菜”。

  这个名字并不是她一个人心血来潮创造出来的“新概念”,实际上早在主席逝世不久,生前负责照顾他生活的厨师和秘书便归纳出几十种他最喜欢吃的菜,包括剁椒鱼、红烧肉、火焙鱼等等,命名为“毛家菜”。

  为了让自家餐馆的毛家菜更有竞争力,毛小青还做了两处优化。

  首先对伯父厨师留下的菜谱进行整理丰富,然后再严格遴选控制原材料,确保所有食材调料都从湖南本地采购运送。

  有了正确的方向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努力,毛小青全新的事业领域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

  在这一次转型中她得到了李讷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亲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亲近。

  此后的不少相关纪念活动中,毛小青的身影都与主席后人一同出现,在齐心协力努力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他们也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初心,把自己视为普普通通的平常人。

  如今,关于毛家人的消息很少,他们秉持着低调原则,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眼内。

  而关于毛主席的曾孙备里面,毛新宇的女儿毛甜懿在2018年3月22日作为特邀嘉宾公开出席了钢琴家元杰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办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后来,在现场流出的视频当中,可以看到这个瘦弱的小姑娘,背脊挺得很笔直,而灵活的手指下弹奏的是动听悦耳的声音。

  网友们纷纷评论:毛家家风、家教都十分了得,并表达了对毛主席的崇高敬意。

  由此,也可见毛主席在国人心中的分量。

  官方参考文献:

  《毛泽东之女李讷称父“主席”》;中新网;2015-5-12

  《上将赵南起:我根据这两样东西,终于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纵横;2010-8

  《2022两会报道·场外建言丨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要让乡村孩子和教师找到自信》;民生周刊;2022-3-8

  作者:读史阅世来源:读史阅世百度百家号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