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信仰。毛主席的家风,便是一面光辉的旗帜,鲜明地展现了真正的革命信仰。
毛主席对子女要求极为严格,始终强调他们要做普通人,不能搞特殊化。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后,毛主席先是让他脱下苏军制服,换上普通的旧棉衣棉裤。随后,又让他深入农村,拜工农为师,上 “劳动大学”。毛主席把岸英带到劳动模范跟前,说要让劳模教他种庄稼。毛岸英后来主动要求参加志愿军,最终牺牲在战场上。毛主席得知后,虽万分悲痛,但仍说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献出了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这就是毛主席的家风,他以实际行动告诉子女,要把自己融入人民之中,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一切。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毛主席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子女,但他深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一旦家风败坏,就可能破坏党的纪律,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丢掉国家政权。
毛主席多次警示全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辙。他考虑的不是子女能不能吃好穿好,而是党夺取政权后能不能长期执政的问题。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防患于未然,必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在他的眼里革命取得了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共产党人任重而道远。
然而,与毛主席截然不同的是,有些干部觉得革命有功了,自己便是当之无愧的功臣,理应好好享受生活,子女就应该成为贵族,处处享受特权。在他们眼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无可厚非,天经地义。所以在对待子女问题上便丢掉了原则,上学,一路绿灯;做官,铺路搭桥;赚钱,疏通人脉;违法,充当后台。子女如果受了“委屈”或“吃了亏”,他们从感情上接受不了,只要有机会就要加倍补偿,以此来抚慰其“受伤的心灵”。
可以说,这些干部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完全背离了革命的初衷。他们这种想法和做法,其实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他们没有真正理解革命的意义,也没有树立正确的信仰,从来没有考虑过党要长期执政的问题。 由此看来,那场触及灵魂的大革命对他们来说很有必要。
都是革命的功臣,为什么跟毛主席相比,在家风问题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深挖根源,那是信仰问题,说白了是真假马列主义者的问题。
毛主席当年疏散家产,放弃高官厚禄,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可以说,他的信仰是坚定的,是经得起各种考验的。所以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而有些人,参加革命并不是主动的,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甚至有着“不得已”的难言之隐。他们虽然把马列主义经常挂在嘴上,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甚至马列的书压根就没读过几本。有的干部在私下直言:“什么是马列主义,有谁说得清楚?反正我搞不明白。”
毋庸置疑,这种人是典型的假马列主义者,属于参加革命动机不纯之人。
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怎会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缺乏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怎么可能甘愿俯下身子为人民服务?
他们满脑子的封建残余,从骨子里就是低级趣味,一心想当官做老爷。所以代表的是剥削阶级的立场,维护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要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
两种家风,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带来的结果也必然不同。毛主席的家风,培养出了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子女,也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而那些自私自利的家风,只会培养出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后代,他们不仅会败坏社会风气,还会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最终沦为人民的敌人、民族的败类。
我们必须警惕那些假马列主义者,彻底揭露他们的花言巧语,让人们看清他们的丑恶面目。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家风,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仰,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牢记在心里。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下面的公众号名片,以免失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