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赛福鼎(戴帽者)在毛主席身边,可见毛主席对他对新疆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李克勤题记】
1950年夏毛主席邀请从新疆来北京开会的赛福鼎到家里叙谈,还专门请了一位回族厨师做了一顿饭招待客人。在谈话时,毛主席透露了一个让毛岸英到新疆去工作锻炼的想法。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中国省级单位里,面积最大,有166.4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下面说说毛主席准备让长子毛岸英去新疆的事。
一、毛主席希望年轻一代更深入了解新疆这个好地方
1950年夏,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同时又是新疆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新疆军区副司令员的赛福鼎·艾则孜来北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
会议之后,毛主席请赛福鼎到家中做客,为了尊重赛福鼎的生活习惯,毛主席特地让江青将备好的饭菜撤掉。毛主席特地请来一位来自北京饭店的回族厨师重新做饭菜。
这时,毛主席开始了与赛福鼎·艾则孜的谈话:
你们新疆是块地大物博,矿产丰富的宝地。维吾尔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它在历史上虽然建立过自己强大的汗国,但和内地在政治、经济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她保卫了我们国家的边疆,为国家的统一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在历史上,维吾尔族人民还多次派远征军帮助中原王朝平定叛乱。现在北大任教的翦伯赞就是你们维吾尔人,他是湖南桃源县人,但祖藉是新疆,是明代受朝廷之命平息武陵叛乱后定居在湖南的维吾尔人的后裔。你可去湖南看看那里的维吾尔人。尽管他们的语言变了,但从他们的习俗,服饰、语言中,仍可找到维吾尔民族的特征。维吾尔人纯朴、善良、勤劳、好客、宽宏、大度,这些都是维吾尔族人民突出的美德。其他的少数民族,也都具有这样的美德。维吾尔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总之,新疆是个好地方,各族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好人民。
毛主席这段话,可以称得上对新疆教科书般的描述,高度概括了新疆的历史地理,以及风土人情。恐怕“我们新疆好地方”,也是从这时开始流传的。
因为是在家里吃饭,除了毛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和翻译外,还有江青、毛岸英、毛岸青、毛远新,及一位主席亲戚的孩子。
得知毛岸英是从苏联回来的,赛福鼎·艾则孜就用俄语和毛岸英对话。询问毛岸英在苏联的学习生活情况和他对苏联的印象等等。他们对话时,毛主席注意听着,露出满意的神情。
毛主席问:“怎么样,他的俄语及格不?”
“完全及格,讲得流利而标准,而且充分显示了俄罗斯人的性格。” 赛福鼎·艾则孜满意地说。
“我的俄语不行,但看得出来,他讲俄语不困难。”毛主席说完,对毛岸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毕业了,但你学的那点书本知识是不够用的。你还需要继续学习,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要去基层,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在劳动中锻炼。”
请注意,毛主席说到这里,看了赛福鼎·艾则孜一眼,仿佛是布置任务地对毛岸英说:“我把你交给赛福鼎同志,你随他到新疆去。新疆是个好地方,那里的人民非常好,他们会欢迎你的。你要拜各族人民为师,好好为他们服务。为此,首先你要学会维吾尔语言、文字。”
“欢迎你去新疆工作。新疆人民的心像哈密瓜一样的甜,你很快就会爱上新疆人民的。而且掌握了俄语后,你也能很快学会维语。” 赛福鼎·艾则孜说。
听了父亲和客人的一席话,在毛岸英赶紧问赛福鼎·艾则孜:“你什么时间回新疆,这次能带我去吗?”
“新疆是一定要去的,不过你应先去最艰苦的环境锻炼,以后再去新疆。”
当毛主席做了这样的安排后,毛主席视线移向侄儿,即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脸上笑容消失了,十分严肃地说:“你爸爸就是在新疆被盛世才杀害的。你将来更应去新疆,去完成你爸爸未完成的事业,好好地为各族人民服务。“
“新疆人民没有忘记你爸爸。他在新疆办公的地方,他用过的东西都完好地保存着。你长大后,一定要去新疆工作,新疆人民会欢迎你的。”赛福鼎·艾则孜说。
为了调节一下谈话的气氛,毛主席谈起了新疆的哈密瓜。
主席问毛岸英:“刚才赛福鼎同志说,新疆人民的心像哈密瓜一样甜,讲得好,真善美都是甜的。我问你,哈密瓜为什么那么甜?你知道吗?”
“可能是新疆的气候,土壤和内地不一样的缘故吧。”毛岸英略微思考后答道。
“你说呢?”毛主席又问毛远新。
毛远新当时还小,眨了眨眼摇摇头。
毛主席谈了自己的看法:
“对,对。” 赛福鼎·艾则孜由衷地敬佩毛主席的学识。
二、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熟悉程度:毛主席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毛主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达到了惊人程度。没有对祖国深层次的热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早在年轻的时候,毛主席就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有过系统研究。
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里,有一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那是一九三九年冬季,由毛主席主持,其他几个在延安的同志参与写作的一个课本。第一章《中国社会》,是其他几个同志起草,经过毛主席修改后定稿的。毫无疑问,这一部分的基本精神,是毛主席定下的。
我上小学时学过其中的这一段: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以汉族的历史为例,可以证明中国人民是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的,他们每次都用革命的手段达到推翻和改造这种统治的目的。在汉族的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反抗地主和贵族的黑暗统治。而多数朝代的更换,都是由于农民起义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所以,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
毛主席后来在《论十大关系》专门论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堪称经典:
毛主席在民族大团结上的一整套想法说法做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事实证明那是完全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
毛主席和库尔班大叔亲切握手
库尔班大叔,那是一位可爱的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见毛主席,是一种文化象征。
库尔班·吐鲁木,1883年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年轻时饱受地主的欺凌、剥削,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库尔班·吐鲁木才过上幸福生活。
库尔班大叔通过身边的那些毛主席派来的干部,亲身感受到了毛主席共产党的温暖。
由此,他萌发要骑着毛驴到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心愿。
后来,他的心愿真的实现了。
他两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1959年库尔班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库尔班是全国劳动模范,还被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库尔班大叔曾经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委员、和田地区革委会委员、中共于田县委委员、于田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1975年5月26日库尔班大叔因病在和田逝世,终年92岁。
库尔班大叔教育后代,体现了毛泽东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只有在毛泽东文化里,这个大家庭才第一次真正进入平等互助状态。
毛泽东文化六个维度优善易强圆应,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有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与实践,那是毛主席独特的道器变通。
不懂历史者,看不明白是正常的。
鼠目寸光者,胡言乱语也不奇怪。
有反,必有正。
有谬误,必然会出现真理。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王震老将军。
我们都知道,王老晚年讲过一句名言: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
王老不是说哪一方面的,而是从全局讲的。
这当然包括毛主席在少数民族问题上的道器变通。
请看王老在新疆的经历:
王老是毛主席派到新疆去的。
王老在新疆忠实执行了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新疆人民最清楚。
库尔班大叔他们得解放,正是王老带着毛主席的队伍——解放军去新疆的那段时间。
库尔班大叔热爱毛主席是真诚的,是感性的,也是了理性的。
感性认识,是自己所见所闻。
毛主席领导的队伍与被压迫人民心连着心。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次飞跃。
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是再一次飞跃。
这是道器变通之变,由器而道,由道而器。
由器而道,是从日常生活中,深深体会到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
思想深处,产生新的情感,情感与信念交织在一起。
由道而器,不单纯是自发的感情宣泄,而是自觉的革命行动。
要知道,库尔班大叔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
他是超越了个人利益的共产党人。
这一点千万不能忽视。
库尔班大叔难道不知道骑着毛驴不能去北京吗?
他那是维吾尔人民特有的浪漫。
这种浪漫主义中有现实主义。
浪漫为阴,现实为阳。
一阴一阳谓之道。
这才有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在今天依然有如此大,如此深的文化影响力。
这一切的总布局是谁呢?
那是被压迫人民的恩人。
他也是中国统一,中国各民族人民团结的文化守护神。
库尔班大叔为代表的人民,最懂他了。
这就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1995年,一座毛主席与库尔班·吐鲁木握手的巨型塑像,豁然矗立在于田县城西口。这是中共于田县委、于田县人民政府为鞭策下一代而建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克勤后记】
我们不能忘记,毛远新的父亲,也就是毛主席的大弟弟毛泽民同志牺牲在新疆。
毛岸英同志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希望长子到新疆工作的愿望未能实现。
毛主席一生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老人家的道器变通,说不尽,写不完。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