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怀念追思

执剑人毛泽东

2021-09-09 16:39:49  来源: 栩先生   作者:栩先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

  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交恶。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入侵珍宝岛。

  1969年3月15日,苏联边防军3次向守卫珍宝岛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激战近9个小时。

  17日,苏军再次入侵珍宝岛,并出动了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被我方瞅准时机炸毁坦克履带后,坦克内的苏军士兵弃车逃生。

  随后,中苏双方围绕这辆坦克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防止坦克被中国俘获,苏军多次试图炸毁坦克,都被我军击退。

  最后,苏军用炮火把坦克下方的冰层炸裂,让坦克沉没入乌苏里江。

  但当天夜里,中方就派潜水员把坦克打捞了出来,修复后送往北京。

  大卸八块,里里外外研究个透彻后,这辆坦克被重新组装了起来,放在北京的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今天可能还能看到。

  珍宝岛战役让本已摩擦不断的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甚至一度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在苏联军方的提议下,苏最高领袖勃涅日列夫居然支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中国,从来都没有这一次那么接近真正的核战争。

  苏联甚至已经制定了关于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计划。

  但当时正值冷战,苏联不太确定另一核大国美国的想法,就让苏联驻美大使通知了美方关于准备核打击中国的计划。

  美国当时应该先是被震惊了,震惊之余觉得让苏联这么破开了“核战”的口子,风险极大,于是反手就把这个消息让地方小报爆出去了,相当于变相通知了中国。

  2

  如果说上面的部分基本都是史实,那下面的内容就传奇得像神话了。接下来这段,来源于流传非常广的网络文字:

  得知苏联的核打击计划后,中央军委紧急开会,讨论应对苏联核威胁的对策。

  在会上,所有军委的领导同志,都没有惧怕苏联核武威胁的想法,表示有信心和苏联打核大战,绝不向苏联的核讹诈低头。

  大家觉得,我们也有原子弹(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如果苏联要核打击,我们就核报复。

  但毛泽东在听取了大家的表态后,却反对向苏联发射核武器

  他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战略:如果苏联向中国发射了核武器,把中国炸成了核废土,就算报复了苏联也没用。我们自己的土地已经没法待了,那活着的国人能去哪呢?

  毛泽东的答案是:苏联。

  苏联可以对我们进行核打击,但不会用核弹炸自己。所以,如果核战爆发,那么我们的部队就要快速冲进苏联境内,然后把民众组织起来搬去苏联。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慢慢打游击。

  这个思路震惊了所有人,但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毛泽东进一步分析:这时候,我们手里剩下的原子弹一定不能往苏联扔,因为我们还要留那里的净土给大家生活。

  那这些原子弹该如何处理呢?

  毛泽东提出:全部发射到距离最近的美军基地里,把美国拖下水,中国本土那时候已经被苏联核打击了,也就不怕被美军核报复了。

  而如果美国跑去核打击苏联境内的中国军队,那就是全球核大战,大家一起玩完。正好可以震慑想要对我们核打击的苏联。

  所以,如果苏联真的对我们进行核打击,战略就是:1. 去苏联的境内换家打游击;2.把我们的原子弹仍老美头上。

  毛泽东把他提出的这两个惊天战略,同时通知了苏联和美国。

  这两个国家都震惊了,考虑到毛泽东是个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且说到做到,美苏两国最后都怂了。因为害怕被卷入核大战,美国施压苏联,最终苏联取消了核打击中国的计划。

  3

  上面这段故事,我是综合网上很多内容来的,大家是不是看得热血沸腾?

  之所以说他是故事,而不是历史。是因为这段离奇的说法,我目前查不到史实。

  前面中苏珍宝岛冲突是真的,苏联要准备对中国核打击也是真的,美国变相通知中国还是真的,这些相关的信史非常多。

  但后面毛主席提出的“两个战略”(换家打游击、拖美下水),我除了在网上能搜到相互摘抄的片段外,查不到任何正经史料里面有记载。

  我首先翻看了各版本的《毛泽东传》和《毛泽东年谱》,特别是逐字逐句地读了中苏冲突那几年里的详细记录,包括毛主席每一天的工作、讲话和安排,干了什么、说了什么,没有查到相关内容。

  我想,这可能被收进了主席的某个讲话中,于是又认真翻阅了收录最全的《毛泽东文集》,还是一无所获。

  之后我想,如此重要的事件和战略,对中苏关系影响如此深远,相关的书里怎么也应该记上一笔吧,毕竟按网上说法,中国之所以不费一兵一卒,就搞定了苏联的核威胁,主要就是靠主席的这惊人战略,威慑到了美苏。

  所以,我又认真查阅了最全的《中苏关系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里面倒是详细记录了珍宝岛事件的前前后后,但没有任何关于毛主席“两个战略”的记载。

  在相关的历史书籍,比如《中苏关系始末》《走出苏联: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苏联真相》《珍宝岛事件真相》等,均没有找到记载。

  我还是不死心,想着这是属于军事方面的,会不会收录到主席军事类的相关书籍中,于是我非常细致地查阅了《毛泽东军事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

  但还是没有找到。

  我又想这会不会算是外交方面的事情,毕竟没有真正发展到军事斗争层面,于是再次查阅了《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

  这是我最后的挣扎了,但结果大家应该都猜到了,没有结果。

  按理说,这么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思路,应该会有很多史料收录记载,但截至目前我没有在任何正经的史料上查到。

  所以,我只能无奈告诉大家,虽然那个故事精彩,但我不能确定其真实性:要么它根本就是编的;要么就是我找不到相关的史料。

  无论怎样,在我查到、或者有人找出除了网上的文章外,任何正式出版、经得起推敲的史料记载前,我都只能当这段是个传言。

  因为我一直觉得,所有写毛主席的故事,首先应该来源于可辨别的真实历史,否则很可能就会授人口实,变成“高级黑”“低级红”。

  事实上,从严肃历史和官方正史里能查到真正记录里,真正解决珍宝岛危机的关键不是什么天马行空地“两个战略”,而是实实在在的军事部署和外交斡旋。

  中苏珍宝岛战役后,当得知苏联密谋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核打击后,毛主席为了应对,曾下达命令,分别在地下和空中引爆核弹,故意让苏联地震局检测到,以此威慑苏联。

  而在此之前,毛主席基于中苏关系的一系列恶化,已经做出了“大规模战争可能爆发”的判断,并立马开始了反侵略战争的准备,靠近外蒙古和苏联的边防地区的军民已经开始了备战演练,全国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兵员调动。

  珍宝岛事件后,我们有意使事件影响扩大,北京和全国城乡都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强烈抗议苏联侵犯中国领土珍宝岛,十天时间,参加示威游行的军民已达4亿人次以上。

  毛主席通过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和群众运动,向苏联和美国展示了中国人民面对可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甚至和核战争的不屈意志和坚强决心。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


 

  在军事震慑的基础上,才开启了中苏外交对话(珍宝岛事件发生一段时间里,我们曾拒绝与苏联对话)。

  在周恩来和苏联总理(部长联席会议主席)柯西金著名的机场会谈中,周恩来针对苏联可能对中国核设施动外科手术的问题,表示:如果苏联这么做,就是侵略战争,中国将坚决对抗到底。

  之后,中苏高层反复沟通,柯西金致密函给周恩来,基本做出了苏联不会大规模进攻中国,不会对华使用核武器的正式保证。真正解除了由珍宝岛冲突带来的苏联核威胁。

  但直到90年代,才彻底解决了珍宝岛归属问题。

  1991年5月19日,中苏签署协议,边界按照乌苏里江主航道划分,珍宝岛划归中国。

  4

  看看,真正的历史往往并不如“两个战略”似的传奇精彩。

  但却更加经得起推敲考验,更有说服力。

  一切战略威慑构建的基础都不可能是基于一两句天马行空的“战略”,而是建立在能实实在在带来威胁的军事实力和领导人坚决的意志态度上的。

  前面所说的那个无法证实的“换家打游击”的精彩故事,我自己当年也差点相信了。所以曾在公号“栩然说”上转发,现在我决定,将会一直保留这篇转载文,直到我能找到确定证据证明它是编的或者是真的(也欢迎大家给我提供证据)。

  但是!请注意,虽然那个精彩且离奇的“换家故事”可能是编的,以讹传讹。

  但当年毛主席面对的这种“赤裸裸的核威胁”以及东西两大阵营施加的极限压力,绝对是真的。

  现在的我们离战争太远了,往往觉得那时候的人神经太敏感。

  但事实上,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武装冲突、政变几乎每天都在世界上别的国家发生,一国总统能被人冲进家去枪杀。

  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并不是历史上才有的专有名词,直到今天,由战乱带来的人道主义危机仍在阿富汗、叙利亚、加沙地带、乃至中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不断上演。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有幸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

  而这样的和平,是毛主席他们那一代人,拿命换来的。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时期,毛主席他们面临的战争威胁并没有丝毫减少。

  那种刚从一场世界大战中走出来,又活在另一场可能更大规模的战争甚至是核战争阴影下的焦虑和痛苦,是我们这代人无法感同身受的。

  我小时候还看到过很多小人书,专门教你遇到核大战、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时候该怎么躲才能提高生存几率,现在想来感觉像是天方夜谭。

  但这就是事实,是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历过的真正历史。

  2015年,美国的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布了一份名叫《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的档案,这份多达800页的文件,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在1956年特意制定的核打击计划。

  文件当中一共列举了将近1200多个核打击目标,几乎将所有东方阵营国家的主要城市全都包括在其中。

  计划当中还专门提到了我国,美方表示不管我国在战争当中是否和苏联属于统一战线,他们都会把我国规划到苏联的阵营进行核打击

  老美将我国的110多个城市列为了打击目标,并针对这些城市设计了多个爆炸点。按照每个爆炸点至少会投下一颗核弹来计算,光是对付我国就需要870枚左右的核弹。

  其中上海、沈阳作为我国当时的经济区和工业区,两个城市就被设置了将近140个原爆点。

  连四平、葫芦岛这样的小地方,都要挨2枚核弹。

  这可以视为美国对中国发动的“灭国战争”了。

  一个天天鼓吹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发达国家,却计划对生活着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实施最为恐怖的灭绝行动。

  什么是丧心病狂,这才是丧心病狂!

  而这并不是新中国建立后,遇到的第一次核威胁,早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国军方就曾制定了对中国实行定点核打击的计划。毛主席他们不为所动后,杜鲁门不无郁闷地说:毛泽东不怕原子弹。

  1955年,在金门局势紧张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再次对记者表示:没有理由不使用原子弹。

  核武器是目前人类所能制造的伤害最大的超级武器,美国最早的两颗原子弹当量才一万多吨,就能给日本造成数十万人的死亡。

  而后来美苏两国制造的原子弹、氢弹都已经普遍达到了百万、千万当量的级别,苏联著名的沙皇大伊万5000万当量,几乎可以抹平半个日本了。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从1949年建国到1971年中美关系破冰前的那二十年里,毛主席他们要面对的险恶环境。

  从留在大陆的特务土匪到密谋反攻的岛上国民党,从百废待兴的内部建设到的风起云涌的外交冲突,从虎视眈眈的周边小国到动辄灭国灭族的美苏核威胁……

  当时的毛主席,考虑的不仅是国家的发展,更要直面中华民族的生存延续。

  夹在美苏两个超级核大国,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中国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我们是统一的大国,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我们并不能像那些小国家一样,躲在大国身后,放弃自己的一部分主权和尊严,来换取大国的庇佑。

  大象藏在草中,是藏不住的。

  但与此同时,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极易点燃冷战已经绷得很紧的国际形势,引发可怕的大规模军事冲突甚或核战争。

  身处夹缝之中的毛主席,无疑是最难的。

  在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面前,毛主席并没有丝毫地妥协退让,也从未冲动决策,而是牢牢握住关键按钮,去争取那一丝的和平发展机遇。

  像极了科幻小说《三体》里的“执剑人”。

 

  其实,“执剑人”的关键并不是那具有决定性的权力,而是在一个极端下要保持足够威慑的同时,又能在另一个极端下保持足够的克制和理智。

  你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这样的意志、能力和足够的威慑。又要让人相信,你有强大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不冲动,不妥协。不卑不亢,不退不让。

  这是一项“非人”的工作。

  但毛主席做到了。


 

  5

  从这个角度再去看毛主席面对核战极限威胁下的很多策略和话语,可能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比如,毛主席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提出“要准备打仗”,准备大打、早打,打常规战、打核大战。说,“小打就在边界上打,大打,我主张让出点地方来,他进来了,我看比较有利,使他陷在人民包围中间”。

  比如,1957年的时候,毛主席在苏联发表讲话时说:大不了就是核战争,核战争有什么了不起,全世界27亿人,死一半还剩一半,中国6亿人,死一半还剩3亿,我怕谁去。

  还比如,1965年,毛主席和斯诺谈话的时候说:我就不相信原子弹能把全人类毁灭。

  中苏交恶的时候,有人担心苏联扔核弹到北京,毛主席就说:大不了回井冈山打游击。

  现在很多人就拿着这些主席说过的话,来指责毛主席是“狂人”、是“疯子”,特别是那句“死一半还剩一半”的话,来批判毛主席“不人道”“不尊重人权”。

  真是像极了《三体》里,那些被拯救的民众要对执剑人罗辑进行审判,起诉他犯了世界灭绝罪。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毛主席说了那么多关于原子弹的狠话,却从来没有制定过哪怕一个针对外国的“核打击计划”,反倒是美苏这两个国家,不仅制定了针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还差一点就实施了。

  毛主席的所有策略和话语,不是在威胁别人,而是在疯子的世界里、在两大阵营的核威慑下,表达出不惜鱼死网破的决心。

  因为,毛主席早就看透了这其中的本质:原子弹这东西数量越多,核大战就越打不起来。

  1964年8月,毛主席在参加日本召开的第十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后访华的外宾谈话中说到:“我们的国家将来可能生产少量的原子弹,但是并不准备使用。既然不准备使用,为什么要生产呢?我们是用它作为防御的武器。世界人民是反对用原子弹杀人的。”

  越是掌握了反制的武器,做好了不惜一死两败俱亡的准备,越是能保全自己。

  就像,后世的俄罗斯总统曾说过的一句十分霸气的话,“如果俄罗斯都不存在了,还要这个世界干什么?”

  这就是威慑平衡。

  1969年9月29日,中国成功爆炸了一颗300万吨级的氢弹。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任何国家威胁过要把核武器扔在中国的土地上。

  执剑人毛泽东,威慑度100%。

  

  6

  现在总有人问:为什么二战后独立那么多国家,只有中国真正发展起来了?

  那是因为,毛主席他们那代人领导全国人民,已经把最困难、最艰险的工作,都做完了。

  民族复兴的前提是生存。只有活下来了,才有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毛主席从历史的夹缝中,手握威慑的开关,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从容应对的理性,不仅为我们争取来了独立生存的权力和空间,还有和平发展的基础和时间。

  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多少人畏惧他、抹黑他,毛主席从来没有让外部战争烧到中国内陆,从来没有主动将中国推进美苏争霸的深渊,从来没有过动用核武器的计划,更是从来没有过向世界其他地区输出革命、引发冲突。

  与之相反的是,他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在动辄生死的核威胁下,纵横捭阖、殚心竭虑、几番惊险,总是在竭力避免冲突与战争。

  一辈子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从尸山血海中走来,他几乎没有摸过枪,更不是什么好战分子。

  他领导和军队和人民的所有斗争,都是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为了人民不受侵害。

  1925年,年仅32岁的毛泽东在《政治周刊》创刊号里写到,“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两年后,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从此在山沟沟里几乎待了一辈子,把命都豁出去了,去革命、去斗争,即使被误解、被处分、被开除,也不离开红军队伍。

  我曾经看过一篇他的同学兼好友张昆弟1917年写的一篇游记。张昆弟、蔡和森和毛泽东被称为“岳麓三杰”,有一次他和毛泽东相约在周末郊游,走了一天,晚上借宿在一个庙里,嫌天气太热跑去湘江里洗澡,回来后坐在房前小楼,吹着晚风吹着牛,到了深夜才睡。

  写得非常真实且轻松有趣,就像我们现在去哪里郊游一样。

  但是,这个聪慧、有趣且真实的张昆弟因为参加革命,已经牺牲在了1932年。

  而蔡和森,则因为被叛徒出卖牺牲于1931年,刽子手把他的四肢摊开钉在墙上活活打死,胸脯被刺刀戳得稀烂。

  我之前写过一段毛岸英出生时的文字,原文如下:

  1922年10月24日,位于湖南长沙清水塘一家医院的一个产房里,时年21岁的杨开慧即将临盆。

  产房门外,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三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祈盼着嫂子能够“母子平安”。这是他们人生中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他们将第一次成为二叔、三叔、姑姑。

  这句话没啥特别的,之所以让人震撼,是因为接下来的一句话:

  这五位当事人,后来都为中国革命牺牲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毛主席早就有了这样的觉悟,他难道就没有想过这样的牺牲有一天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来吗?

  身边那么多的朋友、亲人、老师、同志牺牲了,倒下了,他难道就没有过害怕、犹豫和退缩吗 ?

  我相信他没有,在那个命如草芥、朝不保夕的时代,逃避和退缩是容易的。毛主席的才华和能力,让他无论从事一件什么工作,都可以独善其身,苟活于世。

  但他的一生,不是为自己而活的一生。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为苍生。

  我们现在开玩笑说毛主席是“天选之人”“位面之子”,但他自己会这么去想吗?

  不会的,他其实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参加革命的。

  早在1915年,他就在给友人的信里写到:“齑其躬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

  意思是,为了国家与百姓,宁愿粉身碎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平生荆棘向前进,未死精神待后人。

  从革命的时候不怕牺牲,到面对核威慑的时候不惧死亡,不是因为毛主席是什么“超人”。

  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无我的人,无我则无畏。

  我一直觉得,毛主席骨子里是有英雄情节的。他自小崇拜英雄好汉,在井冈山的时候甚至还被批评过“个人英雄主义”。

  那些在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愿意为了他人不惜牺牲生命的人,就是英雄。

  从古至今,英雄人物都有一种自我献身的使命感,一种殉道者的伟大觉悟。

  但很可悲的是,这样的献身和殉道却往往不被理解,他们生前的时候被神话,死后却被人否定、被泼污水。

  因为,他们的伟大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人性,伟大到让人难以置信。

  有人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但被保护的人不一定都会感谢他。

  这些年,有多少人在误解毛主席,抹黑他,诋毁他?

  b站上的一条评论我觉得很有道理:

  “当你要评价他,审视他,甚至批判他时,你可以理性地想起他的作为,他的局限,他的人性。

  但当你要调侃他,否定他,甚至攻击他时,希望你感性一点,先想起,为了你的今天,他失去了一切。

  7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是某部电影里列宁的一句台词。

  生前反对过的南斯拉夫强人铁托说:“毛泽东是巨人之上的超级巨人”。

  抗战时期,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曾到延安考察了7天。离开延安后,他对好友、马来西亚爱国侨领庄明理说:“我未访延安前对中国前途甚为悲观。以为救星尚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已做了许多大事,此人现在正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周恩来说,“我曾对主席的决策表示反对,但过一段时间都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

  朱德元帅与毛主席在一起革命生涯将近半个世纪,他在晚年曾经这样评价毛主席:“在很多重大事情上,毛主席的决定总是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有很多人反对,但事情过后,实践证明他总是对的。”

  陈毅说过:“你不信润之,只能说明你没水平。”

  叶剑英说:“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我叶剑英也算一个,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大家逐渐认识了毛主席。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干成了建立新中国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这件大事情。

  聂荣臻对身边工作人员曾经说道:“我们这一代人,跟随毛主席闹革命,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没有他,我们还不知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黄克诚晚年评价毛主席:“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是超出个人恩怨的。

  罗瑞卿说,毛主席对中国人民、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他的一生,生前身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是一个最伟大的人、最无私的人……”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逝世了。

  举国悲恸!

  美国《新闻周刊》当天发表的社论标题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写到:“没有任何崇拜者会比他生前的对手和敌人,更知道毛泽东存在的意义和份量”。

  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阅人无数,毛泽东过世不久,宋庆龄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纪念毛泽东,文章标题是“毛主席是举世无双的领袖”。

  美国《毛泽东传》的作者特里尔说:事情总是这么奇怪,五十、六十年代诋毁他最多的政府,1976年却对他的赞辞最多。有些领导人说他是人类历史上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天才”。

  解放军报发表黄克诚的回忆文章时,他说:“修改稿中把称谓‘毛主席’都改成了‘毛泽东同志’,我不习惯,从感情上过不去,还是‘毛主席’好!如果有人硬要说任何别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那就只能是对历史开玩笑!”

  86岁的开国上将陈士榘生命弥留之际说了一句令人意想不到的话。

  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在他《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一书提到:他的父亲临终前呼吸急促,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他的母亲握着老伴的手,痛惜怜爱地问他:“你一辈子最爱的人是谁?”

  她为丈夫生儿育女,终日服侍和照顾他的生活,原以为他在弥留之际一定会说“是你”。

  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丈夫大口大口地喘息着,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三个字:“毛主席。”

  陈人康泪流满面地感叹道:“父亲真的觉得自己又去另一个世界找毛主席,又要打游击上井冈。他是带着欣慰和理想乃至一丝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

  ……

  是的,真正的革命者,那些为民族、为世界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都不会诋毁和污蔑毛主席。

  真正的老百姓和人民群众也不会忘记他。

  我看到一个数据,去年疫情之后,“毛选”百度搜索指数翻了三倍,清华大学发布的上年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来No.1,就是《毛泽东选集》。

  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广受欢迎的文章《绝对想不到!知乎7成年轻人说最伟大的中国人是谁?》——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早超过7成了。

  那些网上给他泼脏水,污蔑造谣他的,很多都是一己之私发财了的人,是娱乐圈里蝇营狗苟的人,是那些心怀鬼胎的所谓“知识分子”。

  这些人怕他怕的要死!

  而普通老百姓又怎么会怕他?

  我电脑里一直存着几张照片。

  一张是他在庄稼地里试推农民浇水用的井车,请注意,这时候的毛主席已经过了60岁,而身后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帮他。

  一张是国庆节的照片,毛主席席地而坐,和群众一起看烟花。这时候的他已经老了,却坚持坐在人民群众中间。

  还有一张是毛主席视察农村,亲自和农民朋友一起体验劳动时的场景。他戴着帽子,衣服全都是汗水打湿了,脸上、脖子上也都是汗水,但是他一点都不在乎。

  他这一生,都愿意和普通老百姓在一起。

  因为身为英雄的他,却一直认为,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今天是毛泽东逝世45周年纪念日,仅以此文作祭奠。

  ————

  《三体》小说里,描写老去的执剑人罗辑,说他“抬手的动作刚健有力,完全没有百岁老人的迟缓”“罗辑就是以这种目光逼视着那堵白墙,这目光带着地狱的寒气和巨石的沉重,带着牺牲一切的决绝,令敌人心悸,使他们打消一切轻率的举动。”

  1975年的岁末,毛主席逝世前一年,曾在书房里会见两位美国客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

  朱莉、戴维在回忆录里说,他们面前的毛泽东尽管已被疾病折磨得精疲力尽,“斗争”的话题却使他又“像青年人那样兴奋起来”,“他的头脑甚至比中国的年轻一辈更充满活力,更渴望斗争”。

  这对年轻的夫妇由衷地感叹:“不论历史如何下结论,毛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出证明。

  是的,岁月能够打败他的肉体,却消灭不了他的精神。

  

  只要有他存在的一天,只要有被这种思想和精神所教育和武装起来的人民。

  我们的国家就不会被人欺负,我们的人民就不会在别人面前低头。

  注:本文中关于“换家打游击”的部分内容引自远方青木文章,但未经证实真实性,特此说明。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