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载于2012年12月26日博客文集,现摘录、修订、补充内容并统一标题写法,以作为早期毛主席塑像的系列篇。
在北京城西,提起总后大院,差不多人人皆知皆说。
2016年,已经沿用56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更名“军委后勤保障部”,却大家还是叫“总后”,习惯了,名称改了,大院儿还在,还是那个地方。
以前,总后大院没少来,同学串门儿、工作交往都有,印象中总后大院儿大气、规整、干净。
总后大院有一座毛主席塑像,坐落在礼堂对面,是大院里的地标。
【01】2012年12月17日拍摄。
2012年冬天准备去总后大院拍片,听说礼堂重修,毛主席塑像围起来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半信半疑,礼堂与塑像隔着一条主干道,咋就碍着事儿了?不甘心,还是跑了一趟。果然,我看到工地一片,那座让几代人引为豪的总后大礼堂正在施工,对面的毛主席塑像被蓝色挡板围了个正方。找了半天不知道挡板的门在哪儿,从缝隙间朝里看,地面上的石板都起掉了,里边堆满沙石料,还停着一台挖掘机,这是当堆料场了,或这里一并重修。
看这阵式,我估摸,施工期长不了,这儿可是总后大院,明年春天就差不多了。
我用长焦镜头把底座背面的铭文拍下来了,算是没白来。
底座背面的铭文:“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塑像于一九六八年七月敬塑,像身高五米○三,底座高四米八三,总高九米八六。毛主席塑像为一块完整的汉白玉石所雕成。底座为花岗岩蘑菇石面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早期毛主席塑像底座上的立像铭文很少见,如此详细的记载,至少在北京20多座早期毛主席塑像中绝无仅有。
【02】总后勤部的毛主席塑像。
单 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地 址:北京复兴路22号
塑像朝向:北
立像时间:1968年7月
拍摄日期:2013年5月20日
五个月后,我再次来到这里。完全变样了!
【03】2013年5月20日拍摄。
这尊毛主席塑像制作精美,挺拔如松、线条流畅自然,时代特征辨识度高。像身用材讲究,是一整块汉白玉石。像身高5.03米,好像这个数字没什么说法,估计是可着石料尺寸做的。底座结构扎实美观,花岗岩蘑菇石的面料。
【04】2013年5月20日拍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几十年来,官兵们来了一又一拨,走了一茬又一茬,他们沐浴着伟人的目光成长,沿着伟人挥手的方向大步奔跑。
我很羡慕有毛主席塑像的大院,生活在这里人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05】老照片。
这张老照片大概是塑像落成后不久拍摄的,红色背景墙应该是与塑像同时修建,上面是毛主席1966年的“五七指示”。“五七指示”是毛主席对总后报送文件的批示,总后肯定极为重视,当时塑像前广场就叫“五七广场”。底座正面林彪手笔“四个伟大”依稀可辨。
【06】2013年5月20日拍摄。
这尊毛主席塑像是总后大院几代人的记忆,是大院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总后勤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