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时,我正处于青年时期,在大学学习过。大学毕业以后在机关工作一段时间,中年又回到学校工作,一直到离休。这里谈谈我对毛泽东教育革命思想(主要是有关大学教育)的一点亲身感受和理解。
1955年,我作为调干生考入了大学,因为工作过一段时间,深感自己的知识贫乏,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是,并不知道怎么学,怎样才能获得真知。
毛泽东时代的大学生
刚入学,教室黑板上写着“向副博士进军”!那时候我国向苏联学习,苏联大学生毕业以后,更高的学位是副博士,所以提出向副博士进军。我很高兴,认为要钻进图书馆好好读读书;系里安排的教学计划,首先是读《资本论》第一卷,是“大部头”,虽然只读懂了点书面道理,也乐趣无穷。
1957年右派猖狂进攻和开展反右派斗争,我们学校是焦点之一,读书的事就放在一边了。1958年学校安排我们到十三陵水库劳动十天,后来又下到一个小村子,主要是参加劳动,同时写村史。我们的专业是计划经济,1959年我们的毕业论文是到县区搞调查,写县区规划的书。从进高楼、啃“大部头”,到下农村劳动、写村史,写规划的书,一会儿上高楼,一会儿下农村,学习的内容、方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那时,对于这种变化没有深入思考,只感到新鲜。
在机关工作十几年后,1972年“五七干校”学习结束,组织上征求我对于工作安排的意见,我要求搞政治经济学。组织上把我分配到大学的经济研究所工作,想搞科学研究的愿望得以实现。当时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经研所和经济系是一个党总支,学员“拉练”到山区,党总支书记让我当炊事班的班长,带几个学生沿途给拉练的队伍烧水、做饭。炊事班是一个辛苦的活,因为我经过“四清”、“五七干校”的劳动锻炼,所以能够胜任。以后,学生要下农村学习、调查,系里也常常让我带队,组织学生到县、公社实习。在经研所搞科学研究期间,经常深入工厂、农村调查。
1970年代中期,所里把我和几位同事派到自行车厂参加劳动。我给老师傅当“学徒”,跟着他们搞技术改造等;后来又决定到自行车厂写企业管理的书,但是,厂党委书记让我们先到车间任职,干出经验,上升到理论以后再写书。不少经研所的同事先后回了学校,我留在一个车间任党支部副书记,负责工人的学习,组织他们学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总之,这一段主要是在农村、工厂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废除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学士、硕士、博士等制度都重新恢复,学生不下工厂、农村,只读书;学习的内容、方法基本恢复到改革开放以前,有些甚至恢复到解放前的状况。以经济学的系科为例,经济学的课程,主要是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反而成了点缀或者是装饰品;一些没有改造好的留学欧美老教授,又成了学校的“香饽饽”等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从机关回到学校,这一次是由学生变为先生;在大学学习只四年,再回到学校工作则长达二十年。这段时间的学校工作,是先由下农村、进工厂,然后上高楼、“读死书”。由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学习过毛泽东教育革命的一些理论,因此,对于这种变化,对于毛泽东的教育革命思想和实践,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大学教育这种反复,不是偶然的,是毛泽东教育革命路线与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斗争的表现。
毛泽东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85页)
这里只探讨毛泽东有关德育和智育两个方面思想,体育的部分就不涉及,而且主要是关于大学教育,特别是文科的大学教育。
首先是德育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首先关心的是学生的德育,就是培养的学生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为广大劳动群众服务,还是为贵族老爷服务?他明确地指出,要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对于知识分子的问题,他早就说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57页)这是他的教育革命思想中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曾经对毛远新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你们学院应当去农村搞‘四清’,去工厂搞‘五反’。不搞‘四清’就不了解农民,不搞‘五反’就不了解工人。阶级斗争都不知道,怎么能算大学毕业?”(《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96页)可见,毛泽东要求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要懂得农民、工人,懂得阶级斗争,否则就毕不了业。不懂得工人、农民和阶级斗争,当然也不可能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毛泽东在谈自己的感情转变时说:“我是个学生出身,在学校养成一种学生习惯……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熟悉我。这时,只有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51页)
毛泽东的教育路线,首先就是要把学生推到工厂、农村,让学生与工人、农民接触,转变感情。我们上大学时,被推到农村劳动,写村史;以后到大学当老师,也让我们到工厂、农村,向工人、农民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根本改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如果联系到我在机关工作时的干部教育,毛泽东也是要求干部深入工农群众,参加实际的阶级斗争。我大学毕业以后,在机关工作了十几年,其中参加三年“四清”,“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四年,都是为了培养和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觉悟”。
总之,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就是培养为工农群众服务的知识分子。而要培养和工农的感情,就必须到工厂、农村,接触工人、农民,参加劳动和斗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工人、农民,消除知识分子与工农之间的距离,才可能有共同的感情、语言,仅仅在大楼啃书本,是啃不出工农的语言和感情的。
新社会的学校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与工人、农民接触,向他们学习,和脱离工人、农民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毛泽东说:“一切学校和学科(小学、中学、大学、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文艺院校以及其他学校例如党校、新闻学校、外语学校、外交学校等等,学科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二者的常识)都应当这样办。分步骤地有准备地一律下楼出院,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同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工学农,读书。”(《建国以后毛泽东文稿》第12册第34页)
列宁早就指出:“整个旧学校都浸透了阶级精神……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旧学校培养资本家所需要的奴仆,把科学人材训练成迎合资本家口味来写作和说话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废除这样的学校。”(《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6、349页)
毛泽东继承了列宁的思想,他指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的现象,在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毛泽东年谱》第五卷 第585页,《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2页)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事实证明列宁、毛泽东关于教育革命的思想是科学的,符合实际。戈尔巴乔夫等一批原苏联的大学生,完成了苏联的资本主义复辟,就是最好的证明。戈尔巴乔夫等都是原苏联的大学生,而正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的大学生,葬送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彻底地实现了资本主义复辟。可见,教育革命必须要进行,否则,新社会的学校会为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培养自己的“掘墓人”。
对于资产阶级的学校怎么进行改造?教育革命怎么进行?这些都需要探索,而且不是一次实验就能够完成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曾经停课闹革命;1968年,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第616页)这就是有名的“上山下乡”运动。停课闹革命、上山下乡等都是教育革命的重要实验。
对于大学,毛泽东说:“要改造文科大学,要学生下去搞工业、农业、商业。至于工科、理科,情况不同,他们有实习工厂,有实验室,在实习工厂做工,在实验室做实验,但也要接触社会实际”。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大学曾经一度停止招生。以后他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是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才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492页,第12册第505页)以后大学(包括文科的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等,这些都是毛泽东教育革命思想的具体实践。
既然知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的学校,为什么还要办学校呢?因为青年需要集中一段时间读书。
列宁指出:“旧学校培养资本家所需要的奴仆,把科学人材训练成迎合资本家口味来写作和说话的人。”他又说:“所以我们必须废除这样的学校。我们应当废除这样的学校,破坏这样的学校,但这是不是说,我们就不应当从这种学校里吸取人类所积累起来而为人们所必须的一切呢?这是不是说,我们就不应当去区别资本主义所需要的东西和共产主义所需要的东西呢?”“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我们否定旧学校,对旧学校怀着完全正当和必要的仇恨心理,珍视那种打破旧学校的决心,但是我们应当了解,废除以前死读书、实行强迫纪律、死记硬背的方式时,必须善于吸取人类的全部知识,使你们学到的共产主义不是生吞活剥的东西,而是经过你们深思熟虑的东西,是从现代教育观点上看来必然的结论。”(《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9、348页)这就是说,尽管我们知道学校存在问题,但还必须办学校,让学生学习人类积累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吸收人类的全部知识”,要集中一段时间读书。事实正是这样,有些“大部头”书,如《资本论》等,最好是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再加上有老师指引,可以加速学生的理解。问题是怎样办学校才能培养出具有工人、农民感情的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学生。毛泽东的办法,就是把学生推到农村、工厂,“下楼出院”,让他们与工人、农民接触,向工人、农民学习;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招收工农兵学员,这些都是教育革命思想的实践。
我自己的体会也是这样。虽然早知道知识分子要和工人、农民结合,知道“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59页)但是,由于很少和工人、农民接触,不仅没有共同的感情,也没有共同的语言。刚参加“四清”工作队时,给农民讲话,由于既不了解他们关心什么,又是一口学生腔,农民们听着听着就打瞌睡,等我讲完了,有的人就喊“下雨了!”意思让大家回家睡觉,自己十分尴尬,更谈不上把群众发动起来。“四清”三年,天天在贫下中农家吃派饭,谈生产、搞“四清”、讲生活,在斗争中逐渐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感情,有了共同的语言,也逐渐理解了“群众才是真正英雄”的道理。以后又在“五七干校”劳动几年,更深刻地体会到生产劳动战线的广大工农群众是伟大的,愿意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所以,再回到大学工作以后,能够比较自觉地上山下乡,和工农群众接触。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教育退回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有的甚至倒退回解放前,我的认识就比较清醒。当我看到大学生不再进工厂、下乡,大学毕业生又穿上“黑袍子”、带上“方帽子”,兴高采烈地在学校大学门口照相时,我想他们离工人、农民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将来还得重新接受工人、农民的再教育,重新“回炉”,也更加深了对毛泽东教育革命思想和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理解。
其次是智育
办学校就是要让学生学习,问题在于怎么学才能够获得真知?对于大学文科还存在一个学什么的问题?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大学文科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改革开放前大学的文科,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不断下降,甚至被资产阶级的社会学所取代。以经济系科为例,开始还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并列,作为主课。以后慢慢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成了装饰和点缀,庸俗的西方经济学成为唯一的主课。这不仅是违背毛泽东的教育革命思想,而是反对教育革命,彻底回归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
旧学校学习的根本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列宁说:“资本主义旧社会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的完全脱节”。(《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5页)毛泽东教育革命在智育方面的核心,也是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他反复强调学习书本知识要与实践结合;强调“用中学”和“学是为了用”。他的一句名言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另一句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15页)他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要改造文科大学,要学生下去搞工业、农业、商业。至于工科、理科,情况不同,他们有实习工厂,有实验室,在实习工厂做工,在实验室做实验。但也要接触社会。”(《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492、493页)可见,他的教育革命思想,是学习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思想的哲学根据就是《实践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位置,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检验发源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4、287—288页)毛泽东说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既是他自己的亲身的体验,也是《实践论》的具体应用。
自己的学习经历,更加深了对毛泽东教育革命思想的理解。我一上大学读的就是《资本论》一卷,讲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尽管这本书是揭示具体生产关系最好的书,我也认真地读了,但是,并没有理解什么是生产关系,就是看不到实际生活中的生产关系。以后多少年,生产关系对于我还是字面上、书本上的。到我重新回到大学,进行科学研究时,也还是没有看清现实的生产关系,为此,还专门写了一个短文,标题就是让《生产关系“活”起来》。直到具体研究人民公社的经济关系,收集了历史资料,进行了典型调查,加上实行包产到户的教育,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才逐渐在我的眼前“活”起来了,才逐渐地看见了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关系:不仅可以看见人民公社的生产关系,也能够看得见“包产到户”的生产关系,还能够看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在我国复辟、公有制经济怎样演变为私有制经济等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你要知道什么是生产关系,就得亲口“尝一尝”具体的生产关系,实际地接触、研究一种具体的生产关系,才能够领会生产关系这个科学的“抽象”,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认识,否则,生产关系总还是书本上的、别人的。
在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也深深地体会了毛泽东说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大学学的是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单位的不少人讲课、写文章,历史唯物主义讲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唯心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到处宣传的都是“长官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等,而过去那些大讲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却没有反应,说明这些人看不见活生生的历史唯心主义;说明虽然学了、讲了历史唯物主义,但是,不等于会识别实际的唯心主义,不会应用。这从反面证明了,“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的教育革命思想的科学性。
总之,几十年来,我从离开大学,到重回大学,并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对于毛泽东教育革命思想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更加理解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的深刻含义。
【文/迎春,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发于2017.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