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毛泽东时代

董小华:新中国贫穷的原因探讨

2023-05-30 09:27:06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董小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有关新中国前三十年的问题上,有许多歪曲事实的言论在网上流行,为了正本清源,还那个时代一个公道,特发此文进行了论述。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所做的一场名为《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的演讲。

  莫言是这样向美国人介绍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

  “从现在退回去大约四十年,也就是20世纪的60年代初期,正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古怪而狂热的时期。那时候一方面是物质极度贫乏,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几乎可以说是在死亡线上挣扎;但另一方面却是人民有高度的政治热情,饥饿的人民勒紧腰带(跟着共产党)进行共产主义实验。那时候我们虽然饿得半死,但我们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包括美国人——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之中。而我们这些饿得半死的人还肩负着把他(你)们从苦海里拯救出来的神圣责任。当然,到了80年代,中国对外敞开了大门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

  我的驳斥:

  凡事都有因果关系,证明一件事情,只说出结果,不说出原因,那么莫言所下的结论还靠谱吗?

  前三十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说,最终的结果有两个。 一是民生方面,二是国家建设方面。 两个结果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却是互相关联的。

  在民生方面,确实像莫言所讲,当时的中国人民满怀热情在吃不饱的情况下勒紧腰带(跟着共产党)进行共产主义实验。 (注:莫言其实是言过其实,吃不饱仅仅是三年困难时期。)

  而莫言所讲的共产主义实践的主旋律还是国家建设。 凭良心说,没有前三十年在勒紧裤腰带的前提下的国家基础建设,改革开放将建立在一片沙滩上,只能是空中楼阁。

  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宁可不吃茶叶蛋,也要造出导弹。 六十年代,金庸提笔写下了一篇名为《要裤子不要核子》的文章,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中国现在拼尽一切制造原子弹的行为是完全不合理的。

  金庸认为,此时此刻,中国的经济很困难,人民甚至连饭都吃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制造核武器,而且还是在技术完全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去做,这样的政策完全是不理智的。

  面对各方反对的声音,作为主要负责人的陈毅元帅却表现出了非常坚定的态度,陈毅元帅在后续的新闻采访中公开表态说:“他们有原子弹、核子弹,了不起吗?他们如此欺侮我们,他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

  为什么中国不顾一切宁可忍饥挨饿也要造原子弹?中国是战争狂魔吗?非也!

  因为当时的世界充满了核战阴云,当时中美处于互相敌对状态,如果不是中国陆军在朝鲜战争中给美军上了一课,美国恐怕早就从陆地打过来了。美国确实有亡我之心不死的企图,然而要想灭亡中国,在没有陆军的参与下的海空战,只能是隔靴搔痒。中国的重工业大多都已转移到大三线,美国除战略武器外,常规武器对此毫无用武之地。所以美国灭亡中国的唯一手段便是战略核导弹。

  众所周知,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威力并不仅仅是那爆炸的一瞬间,后续的辐射和基因变异更是让人类毛骨悚然。 所以如果美国向中国发射核弹,中国亡国灭种绝不是悚人听闻的空穴来风!

  在此其间,美国多次欲用核弹灭亡中国,所以中国领导人做出举倾国之力研发核弹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不二选择。

  毛主席坚定地认为,中国不管条件再困难,都必须要把原子弹制造出来。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的局面很糟糕,除了苏联还愿意给我们提供一些援助,剩下的西方国家几乎都对我们保持着一种仇视的态度,尤其是美国。 美国随时有可能对中国发动攻击,而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中国手中却没有核武器来保护自己的话,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不是签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就是亡国灭种。

  所以研究核武器是必要的,而且要尽快做,只是中国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加上后期因为和苏联的矛盾,我们失去了最后一个援助,只能自己从头开始。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句话在任何时代,任何场合都适用。最先进的武器,永远都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气。 不得不佩服陈毅元帅的先见之明,如果当初中国没有不顾一切地研制原子弹,那么别说如今的崛起了,恐怕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存不存在,还是不是一个真正拥有自主权的国家都要打个问号。

  原子弹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但是如果不拥有原子弹,就永远摆脱不了来自大国的威胁。

  中国的资源配置向国防工业倾斜是恶劣的外部环境中所做出的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

  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蔣介石政府在离开大陆前,已经尽可能的把中国的可怜的基础工业破坏殆尽,国家的黄金储备也被蒋介石带走。

  1952年,全国重工业产值只有12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5.5%,若按全国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只有重工 业产值21.2元(当时约合8美元左右)。特别是重工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极为落后,重要生产部门短缺,难以形成基本的生 产体系。

  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尽管有苏联的帮助,中国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然而这一切都不是毫无代价空手套白狼拿来的,欠债是要还的。

  与此同时,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还没来得及舔舐多年战争所造成的创口,就在迫不得已中投入了新的一场高消耗的战争。拜美国所赐,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见中国当时的经济压力有多大!

  所以说,在当时的情况来看,民生和国家建设互相争夺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因素,也是造成中国老百姓贫穷的原因。

  现在常说,中国用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确实是,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生产力水平与科学技术相适应,所以说,这个奇迹是科技在农业上的应用创造的。

  在同是世界占比百分之七的土地上, 解放前中国有5.4亿左右的人口,当时的状况是,中国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很难吃得饱肚子。 到了解放后的1958年,中国人口达到6.6亿,全国净增1.2亿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旷日持久的天灾,中国老百姓还能吃得饱的。

  就是说,当时的新中国在农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用同样的土地资源多养活一亿多人口,这不算是成就吗?

  有人说了,三年困难是人祸造成的。我认为这明显是在以偏概全。 虽然我不排除政策上失误的原因,但是科学的分析,当时挨饿是多方面叠加因素所造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试想一下,人民公社一直实行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除了三年困难时期,还有挨饿的时候吗?没有! 1969年,中国人口总数达到八亿。就是说,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前三十年的新中国比旧中国多养了2.6亿人口,这难道不是成绩?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美国从没放弃对中国的绞杀和全面的经济封锁。中苏交恶后,中国断绝了所有的对外经济和科技交流渠道。中国只有在现有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所以说,莫言也不全是在说假话,他在美国的演讲中所说的:“人民有高度的政治热情,饥饿的人民勒紧腰带(跟着共产党)进行共产主义实验。”就是一句真话。然而在莫言的话境中,这句话是反义词,其隐意是中国的老百姓被灌迷魂汤了。

  问题是这样吗?不是!

  因为中国人民别无选择! 中华民族不这样做,还有出路吗?没有!如果不这样做,中国就有被开除出球籍的危险。至少中国这样做是在探索道路,毕竟在摆脱挫折后,中国已经能自己养活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人口。

  而毛泽东时代结束后,毛主席交给继任者手上的国家早已脱胎换骨,中国既无外债,也无内债,“两弹一星”成功。中国成为了一个体系门类健全的工业化国家,尽管比西方国家落后,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改革开放也只能是空穴来风。

  一定会有人说,你也太悚人听闻了吧?当时毛泽东时代如果中国改革开放,中国能这样穷吗?

  问题是,没有前提条件,就没有解决问题的手段。 改革开放的前提是什么?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集团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能够和掌握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科技资源的先发国家互通有无。进而中国能够汲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 可以说,在中美之间没有放弃互相敌视的前提下,西方集团结伙作势对中国实行铁幕政策,中国只能被迫闭关锁国,搞改革开放简直就是白日梦。

  而在国际局势稍缓的情况之下,毛主席就已经着手和西方接触。

  就是说,毛主席不是不想搞改革开放,一旦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毛主席立即开启了国门,可见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谁不想国富民强呢?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讲得清楚,“向科学进军”,向外国学习”。

  数学老师最清楚,解开方程的前提是具备条件,没有条件也可创造条件,但是创造条件绝不是生编乱造,而是遵守自然规律。

  而改革开放的条件有其时效性,条件也是在探索和挫折中发现的。

  随着条件的初步具备,中国和西方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交往。 20世纪70年代初 期,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技术引进工作,实施了“四三方案”。

  所谓的“四三方案”,就是根据当时我国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 大的情况,为了促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1972年2月5日,经毛主席、周总理的批准,中国开始从国外进口价值 4亿美元的14套化纤、化肥成套设备。 1973年1月2日,国家计委经过调查,把国内急需引进的项目作了一次通盘研究 和讨论,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提出利用西方处于经济危机、引进设备于我有 利的时机,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后又追加了一批项目,使引进总额达到51.4亿美元。这个方案后 来被称为“四三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156项的第二次大规模引进。

  就是说,毛主席等第一代领导集体不是不想搞改革开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毛主席不失时机的打开国门,进口化纤和化肥制造的先进设备,优先解决中国老百姓穿衣吃饭问题。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继承毛主席开放思想的前提下,在国际环境利好中国的情况之下,在总结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挫折的基础上,勇于实践,进一步打开国门,吸收外国一切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五代领导集体的努力下,最终把中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国家。

  至此,新中国由贫穷走向富强的心路历程已经解析的淋漓尽致,莫言如果在美国人面前能正确的说出中国前三十年年中国贫穷的根源,也不失为有家国情怀的人,然而莫言却歪曲了事实。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