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毛泽东的判断力

2022-03-15 09:22:55  来源: 虚声公众号   作者:虚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之前文章提到,俄乌战争之所以搞成如今这般胶着拼消耗的局面,实际上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家稀缺。乌俄美欧各方的操盘者,都没有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妙招。

  现在的操盘者,基本都是在堆积筹码,就像小孩子玩积木一样。

  大政治家的基本素养之一,便是判断力。

  这段时间查阅革命资料,越发觉得毛泽东的判断力非同寻常。

  先看一个场景:

  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中共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七大。

  毛泽东在七大上所作的结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

  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

  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这话说得非常犀利且有水平,相当于“领导”三重论。按照这番逻辑,现阶段地球村大部分政客都处于第一层,都是混口饭吃;比较优秀的少部分属于第二层。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展示其非凡的判断力。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人生开局是农民。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开国领导者中,或许只有朱元璋起点比他低一点(没办法,朱重八把开国领导的开局降到了地平线以下)。他的父亲毛顺生算是农民中的精英,并且按照农民思维培养他。

  所以他在童年时代就熟练掌握了拔草、捡柴、放牛、拾豆子、收庄稼等等技术手段,这些都是当农民的基本功。但毛泽东最终成长为历史巨人。

  从农民到历史巨人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断地展示其判断力。

  0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8岁的毛泽东正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按年龄来看,他是典型的大龄学生。但他判断出了大趋势的改变,于是投笔从戎,当了大头兵。

  其实那个时代大潮下,投笔从戎不算什么。但当了半年大兵后,又返回学校,就不同寻常了。因为他很快发现当大兵既解决不了国家难题,也解决不了内心的疑惑。

  要知道他当时只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大龄中学生,有这份判断力已经非常不容易。

  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四年,毛泽东迅速而高效地摄取各类知识,为未来的社会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判断力也在大幅增长。

  1916年7月25日,毛泽东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预言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随后这个预言被验证。虽然抗日战争在1937年全面爆发,但1931年日本搞“伪满洲国”,已经开启了侵华战争的大门。

  1916年的世界,列强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内部,袁世凯称帝失败。日本尚未完全亮出入侵中国的獠牙,只是在暗中支持皖系与奉系军阀。

  当时很多中国青年留学日本,一介书生毛泽东能看出中日关系的本质,不简单。

  02

  毛泽东毕业后到北京闯荡。

  虽然北漂的日子比较艰险,参见《“北漂”入世 · 超我篇》,但他没有被买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困扰,而是关注家国大事,展示了自己的判断力。

  世界层面,1919年世界大战结束,但列强的恩怨没结束。毛泽东准确预言了德国和日本将会祸害世界。

  当时的德国是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裤衩都输掉了;日本因为没有参战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且抢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

  作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能在1919年把德国和日本放在一起看,充分证明了其判断力。

  北漂之前,毛泽东并不知道自己一辈子要干嘛。

  正是在北漂途中,他通过恩师杨昌济接触到李大钊,又通过李大钊接触到马列主义。当时中国有很多“主义”,马列主义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毛泽东迅速判断出马列主义就是中国的解药,并立刻投身其中。

  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毛泽东成为湖南代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陈独秀推动国共合作之际,毛泽东迅速判断出国共合作前景广阔,并成为国共两党的高层要员。1923年中共三大,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秘书;和陈独秀一起负责中央日常工作。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时,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孙中山去世之后,毛泽东敏锐地判断出国民党保守派的右倾趋势;把目光转向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毛泽东敏锐判断出共产党人接下来面临的风险,和周恩来一样坚决主张强硬反击,为接下来的武装革命埋下伏笔。

  03

  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要上井冈山打游击,很多同志也想不明白。

  要知道自古以来,井冈山都是土匪出没之地,而搞革命是为了拯救天下。最后毛泽东用实践证明了上井冈山的正确性,因为他要在井冈山实践理想。

  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搞了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的原则内容在《不被理解的毛泽东》中已经论述,主要有三条。

  原则一,实事求是。

  军事上常见的现象就是虚张声势。万人号称十万人,十几万人就敢号称百万大军。然而毛泽东没有那样做,他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原本的一个师缩减为一个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不搞假大空。

  ——实事求是,自信的表现。毛泽东自信可以把队伍带到理想状态。

  纵观中共发展史,实事求是,一直是最高原则。

  大凡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时期,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搞经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偏离这个原则,就会遭遇挫折。

  原则二,党指挥枪

  那个时代军阀遍地,不受制约,百姓深受其苦。

  毛泽东明白,如果枪杆子和老百姓对立,就是危害四方的猛兽;如果枪杆子为老百姓服务,将会战无不胜。

  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把枪杆子置于组织领导下,也就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毛泽东要求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小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如此一来,不仅把松散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集体领导的力量,而且可以让组织起来的党员带动非党员,把整个队伍凝聚起来。

  这个原则从未动摇。每一次党代会,就要确认一下这个原则。军报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发出声音,确认这一原则。这个原则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历史上看,军队要么属于皇帝家,要么归军阀家。党派拥有军队始于国民党;但是国民党对军队控制力不足,稀里糊涂的,始终没能解决军阀问题。

  党指挥枪相当于,把军队制度化,彻底摆脱了对强人的依赖,有了可延续性。

  从此以后,“党指挥枪”和“枪杆子出政权”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保障了枪杆子为人民服务,又给予了枪杆子足够的尊严。这是历史巨人才有的手笔。

  原则三,给民主。

  都知道军队等级森严,最讲秩序。军令如山,军法无情,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讲什么民主?之前从没有人在军队讲民主。

  军队有民主可讲?在毛泽东的世界,有。

  具体措施: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的权限包括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长官要受它的监督。

  井冈山上,毛泽东和朱德,经常一起带着红军去挑粮。

  这段内容在别的文章里有写过。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三湾改编本质上,体现出毛泽东在军事层面的判断力。

  这份军事层面的判断力,放在整个历史层面看也不多,属于历史顶级。

  04

  井冈山上,毛泽东既要挑粮,又要指挥打仗。

  夜晚的毛泽东,在八角楼的灯光下读书写文章。

  其中最重要的两篇就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之前在文章里说过,这两篇文章:

  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阐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为组织未来指明了方向。

  这些文章还不足以诠释他作为政治家的全部,因为所有这一切的根基是土地改革。

  1928年12月制定《土地法》。

  当然那版土地法并不完善,但却是解决很多问题的起点。有了土地法,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才有可能落实,马列主义中国化才有可能实现。

  正是在井冈山上,原本已经兑现军事家实力的毛泽东,跨界成为顶级政治家。

  八角楼的灯光,体现出毛泽东在政治层面的判断力。这份判断力同样是历史顶级。

  后来离开井冈山时,同样有很多同志们搞不明白。但历史再一次证明了毛泽东的判断。

  离开井冈山的日子同样很艰辛;但红军最终在赣南落地生根,成功建设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支撑毛泽东成为历史巨人的两项最重要的两种判断力,就是军事判断力和政治判断力。

  四渡赤水,体现出毛泽东的顶级军事判断力。

  和张国焘博弈中果断北上,便是顶级政治判断力。

  抗日战争时代,持久战思想指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建设,便是军事判断力和政治判断力的综合体现。

  05

  建国之后,面对嚣张的美帝及其盟国,毛泽东乾纲独断,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战打出了数十年和平。

  毛泽东之所以敢出兵朝鲜,依据的仍然是历史顶级的军事和政治判断力。他是通盘考虑了现实筹码、国际博弈版图与历史趋势之后,才做的决定。

  在中美对抗时代,苏联尝试把大国沙文主义那一套强加给中国。毛泽东仍然不吃北极熊那一套,强硬地将其顶回。

  这种战略上通盘考虑,战术上快、准、狠地实施,展现出历史级别的综合素质。

  当对手换成印度那种实力不如自己的角色时,更是快刀斩乱麻。回想起对印反击战,在极端条件下,抓住美苏古巴核危机的一丝缝隙,打出了手术刀一样精准的反击。

  那场战争之前,印度被称为不结盟运动领袖,在国际上风头很猛。

  那场战争之后,中国就成了第三世界标杆。

  所有这一系列决策,无不体现出历史巨人的顶级判断力。放眼21世纪的历史,这种判断力极其稀缺。至少在这轮俄乌战争中,并没有出现这种判断力。

  当然有人会说,我这是吹捧强者。实际上来说,强者无需吹捧。在历史大趋势层面,毛泽东的判断力有目共睹。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