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限于条件,我一般是在街边书摊上买旧书。最奢侈的一次,是于2010年夏旅行去北京西郊的七九八艺术区东润菊香书屋里用五十元钱买了《我的父亲毛泽东》。那次果断奢侈买书,是因为崇敬毛主席,从那以后,我不可能有第二次那种奢侈。
这几年来,由于年过半百的我每日整天使用电脑阅读写作,身体渐衰,尤其是眼睛视力严重下降,即便有人送来图书,我也没兴趣看。
前段时间,微信红友留言,问我怎么评论陈长江的回忆作品《毛泽东最后十年》一书,我答没有看过也无兴趣。因为对于毛主席的一生经历,我基本知道了;毛主席身边汪某某的人品,我也基本知道了,至于警卫队长陈长江,人品层次不可能超过汪。
坦率地说,即便此时此刻我的眼前摆着《毛泽东最后十年》一书,我也不会认真地看,最多随手翻一翻。
昨天,我在网上浏览了红友时代尖兵同志评论《毛泽东最后十年》一书的结论“失望”,感觉是在意料之中,比较正常。
在我的印象里,曾经担任毛主席身边卫士长的李银桥人品不错。李银桥虽然只是天津市铁路局公安局副职退休,但是他有良心未曾否定毛主席、未曾落井下石造谣污蔑李进。
这世界上,人品高洁者不多,所以,大家也就不必高要求陈长江义薄云天,当然,应该要求他有最基本的良心。下面,我就时代尖兵同志的关于毛主席关于李进这样两处描述参与评论。
2
时代尖兵同志认为该书虽然歌颂毛主席,但是也否定毛主席。作者陈长江否定毛主席,就是随波逐流甚至趋炎附势。
例如“在毛泽东身边的最后十年,也正是他发动‘闻歌’,‘犯错误’的那些岁月。”(P5)
“想当初,如果能够料及造成这么严重的恶果,毛主席会那么热情地在天安门城楼上那样不辞辛苦地鼓励青年人去做蠢事吗?!”(P25)
说毛主席“犯错误”、“不辞辛苦地鼓励青年人去做蠢事”。试问作者陈长江,这是在歌颂毛主席么?
“许多无知的青年上当受骗,做出桩桩件件骇人听闻的打砸抢事件来,有的甚至成为历史罪人。” (P27)
“许多无知的青年上当受骗”?试问作者陈长江,无知青年到底上了谁的当受了谁的骗,难道是毛主席欺骗“红卫兵”、“无知青年”?
此外,陈长江还通过一些隐晦方式影射毛主席。如“我还认为,党内无论有什么问题,应该在党内召开会议解决,为什么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抖落到外面去呢?”(P10)。
这句话表明陈长江水平低,因为毛主席为何发动“闻歌”,为何鼓励群众写“大字报”,当时经过生动透彻的思想教育,大家对此心知肚明。毛主席的智商情商,会低于陈长江么?
3
时代尖兵同志认为书中有些内容纯属胡说八道,第三十六章《在毛泽东遗体边的最后守护》表现得尤其明显。书中说道:
“毛泽东病重弥留之际,李进去工厂胡吹。” (P232)
“作为主席夫人的李进,对毛主席的病情毫不关心,甚至也没有任何怜悯与同情。” (P233)
9月5日,毛主席病重,中央值班室领导请李进返京,陈长江是这样叙述的:“(李进)不情愿第起来收拾梳妆,在等候火车时,还与人打扑克牌,闲聊天,嘻嘻哈哈,毫无悲痛之色。” (P233)
“(9月8日)李进则像没事人似的,她又到别处闯荡去了。”
李进作为毛主席的夫人,一直深爱着毛主席,夫妻两人共同生活近四十年,怎么可能对主席的病情毫不关心?而且,毛主席快要去世了,李进还有心情到工厂“胡吹”,这符合逻辑么?将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说成“胡吹”,该书作者要么荒唐要么浅薄。无知的人,往往认为大家同样无知。
关于李进返京时与工作人员打扑克、聊天,陈永贵曾解释得很清楚,因为主席病情属于绝密信息,决定了李进在听说主席病情恶化后,力戒惊慌失措、痛哭流涕,她必然装作没事的人一样,而打牌聊天仅仅是掩饰方式而已。据陈永贵回忆,虽然李进努力掩饰,但是她在打牌时“出错牌”、“心不在焉”,这就充分证明李进很担心毛主席的病情恶化。
请问,李进会盼着丈夫毛主席病情恶化、撒手人寰?盼着毛主席逝世以后自己变成寡妇被人欺负身陷囹圄甚至判处死刑?非也!这决不是天才李进!
4
时代尖兵同志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总之,陈长江的《毛泽东最后十年》虽然客观公正地还原了某些史实,如毛主席不喜欢纪念章和“红海洋”、经常用稿费安排身边战士回乡调研、下放两个女儿参加农村劳动等;但是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整本书主题不清,几乎无法看到毛主席的伟大和毛泽东思想的威力。
由此可知,陈长江的《毛泽东最后十年》一书没有什么独特重大意义。当然,可以作为史料备查;其实,这些史料到处可得。借重伟人获取名利,必须具备出类拔萃品德能力。
陈长江写《毛泽东最后十年》一书,客观公正还原历史乃是本分。然而他否定伟大领袖毛主席,至少在基本道义上站不住脚。陈长江同志应该单独认真地想一想,自己是否对得起毛主席。如果没有革命伟人毛主席,你很可能是普通老百姓终身在老家。
搁笔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毛泽东最后十年》一书的执笔者不大可能是陈长江,他的水平不大可能写书;这样一来,书中部分重要观点更加不大可能是他的,而可能是执笔者的、出版社编审者的,甚至是官方有关人士的。其实陈长江可以不出书,有不接受观点的权力,问题在于,他缺乏志士的魄力。如果作者出书,就必须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果仅仅追名逐利,就太渺小。毛主席是什么人?空前绝后的伟人!
【文/姚忠泰,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