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8月2日晚,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同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区党委负责人谈话。话题涉及到当时的国内形势时,毛主席说到了干部下乡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地方干部群众不愿或不敢对他们说实话,甚至对他们采取消极的封锁措施。
见毛主席说到这一点,在场的李雪峰深有感触。他结合自身实际,说到了自己不久前回家乡调研时就遇到了这样的封锁。毛主席一听,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在发扬民主过程中,要相信多数干部群众是好的。封锁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征购过重,群众吃不饱,因此要封锁,隐瞒产量,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原谅的;另一种是办了坏事又封锁,这是不能原谅的,也是封锁不了的。
无数历史事实反复证明,毛主席不管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任何历史关头,总能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探幽发微,洞悉一切,在极其复杂多变的形势之下,敏锐地窥察并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及时果断地向全党提出来,并采取正确果断的措施予以恰当处理。惟其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漫长曲折的革命征途上,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度过一道又一道难关,轻舟快进,一路高歌,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六十年代初期,新中国经过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砥砺之后,中共中央毛主席及时吸取了其中的教训,拨正了前进航向,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突飞猛进,阔步前进。为了不再重蹈既往历史覆辙,毛主席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下乡做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毛主席一贯倡导并终生坚持不懈的不二法宝。他反复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实际生活工作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为我们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可资依赖的翔实依据。只要细读《毛泽东年谱》就不难发现,毛主席一生最反对领导干部整日坐在办公室里,不深入生产斗争第一线,不去做具体细致的调查研究,一味听下边人员的所谓工作汇报,然后盲目制定出不符合工作实际的极不严谨科学的政策,误导基层民众,贻误工作大局,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大小不一的各种损失。不仅如此,毛主席甚至极度反对领导干部无论起草什么文件或文稿都全部依靠秘书的不良现象。他说,自己一生的绝大多数文稿都由他亲自撰写,很少让秘书代笔。即便涉及党的重大政策的重要文稿,有时确需秘书班子集体撰写,他也要给予具体详尽的指导,并对草拟好的文稿反复进行修改补充,然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本达成全面而广泛共识后,才可以形成定稿印发给全党全国。
全面施行人民公社化以后,中国走入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新时代。由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新生事物,难免在探索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一点,毛主席比任何人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不仅反复不断地在全党讲这个问题,更在接见外宾时面对外宾们的不断求教反复不断地将这一问题讲给外宾们。毛主席对人对事一向坦诚直白,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每常很坦诚地对第三世界来访朋友们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点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我们还处在不断学习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可以提供给你们。你们还是要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出符合你们国家实际的政策,走适合你们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学。
事实却是如此,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项伟大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根本一帆风顺不了。正像人们走路一样,有前人开辟的道路供你走了,你自然不会轻易遭到颠覆;如果没有前人开辟的现成道路可走,那就只有自己去独立开辟。在这一过程中,偶尔出现一点工程事故,甚至死伤一部分筑路人员,蒙受一部分财产损失,完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值得谁去大惊小怪的,更不值得谁不怀好意地吹毛求疵,说三道四,横加指责。
同样,在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的划时代伟业,根本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经验,更无成熟完备的蓝图规划,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汲取教训,然后走向最终的圆满与成功。
毋庸讳言,在大集体时代,由于个别地方的个别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中央政策过程中过于机械呆板,导致了基层生产队因征粮数额过大,社员们年均口粮出现不足,生活过于紧张问题。如此一来,部分生产小队为了确保社员群众有足够的粮食,便采取消极对抗措施,隐瞒产量,私分粮食。这样的做法,明显是违反政策的,任谁都不敢大明其白地搞。如此行为,无不是全队社员之间来个所谓的君子协定,私分粮食之后,绝口不对任何人讲,免得给生产队带来不必要麻烦。惟其如此,才就有了毛主席所说的地方干部群众对上级领导干部采取的第一种封锁。其实私分粮食这一点,毛主席在他派出的到基层做调查研究的人员那里早就耳有所闻。毛主席对私分粮食一事从来没有上纲上线过,从来不把这个问题看得多么严重。他甚至不无诙谐地对有关领导说:私分粮食,这不是坏事嘛。说明群众的粮食丰收了,他们完成了国家征购任务,只要还有富余,私分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毛主席还说,这就叫藏粮于民。因此,毛主席在谈到第一种封锁时,语调是缓和的,语意是诚恳的,并未把这样的事看得很严重。其实,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各类化肥农药已经广泛使用于农作物种植之中,现代化农业机械也部分走进农村,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各基层生产小队每年完成国家指定的粮食征购任务,在那时已经是很轻松的事情。至于私分粮食一事,对社员群众来说,决不是啥稀罕事,而是很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基层出现的任何新情况,从来都了如指掌,对这些事情的处理始终都都充满着人文情怀。
毛主席说的第二种封锁,绝不会发生在普通社员群众身上,而是发生在极少数基层领导干部身上。大集体时代,绝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都是好样的,他们克己奉公,任劳任怨,身先士卒,吃苦耐劳,一身正气,绝少存在不正之风。但是,确实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律己不严,恣意妄为。他们利用职权,损公肥私,明里暗里对抗上级政策,偷偷摸摸搞不正之风。他们的作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招致了社员群众的普遍反感与仇恨。而这一点恰是毛主席毕生最深恶痛绝的。因此,在说到这种封锁时,毛主席的语调是严肃郑重的,语意中不带任何原谅宽恕之意。毛主席深知,少数干部的胡乱作为,严重违背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严重败坏了党风,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完全背离了革命之初的理想信念。若对他们的行为予以原谅,必会招致天怒人怨,必会给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毛主席谈话至此,以决不容有任何商量余地的语气说道:办了坏事又封锁,是绝不能原谅的,也是封锁不了的。是的,做了坏事还想封锁,是任何做坏事的人的一贯手法。其实他们这样做都是徒劳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歪理邪说、歪门邪道、胡作非为,最终都逃不过人民群众的法眼,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只要认真拜读《毛泽东年谱》,毛主席毕生痛恨官僚主义以及由其衍生而来的各类形式主义,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必予严厉打击,绝不宽容姑息。
毛主席是举世闻名的辩证法大师,他看待任何问题从来都是客观公允的,一分为二的,绝不剑走偏锋,固守一端。他处理任何事情,从来都是认真而不失灵活,严格而不失宽容,坚持原则而灵活多变,勇于坚持真理从不不机械呆板。
毛主席对两个封锁的解读及表现出来的态度,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他阔达的胸襟、非凡的气魄、敏锐的目光、处理大小问题的措置得当。毛主席从来不小题大做,从来每遇事都会给人留下充分的回旋余地,从不因一人一事出现偏差或犯下错误而把事情做到极端,让人没有反省悔过、重新做人的机会与希望。一句话,凡是犯了过错并没有给革命事业大局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都会给你留足后路,凡犯了过错尚有挽救可能的都留给你足够的知错改错机会。
大仁大智,大人大量,是非分明,措置得当,合情合理,是毛主席惯有的行事风格与作风,值得所有人永远学习借鉴。
2024.7.4
【文/伏牛石,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