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毛泽东的长征:1935年6月

2025-07-03 15:59:2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李豫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35年6月,历史的时针拨向一个关键节点,中国革命的巨轮正艰难地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彼时,中央红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成功翻越夹金山,那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山脉,是大自然设下的一道天险,却未能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

  6月2日,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林彪把毛泽东授予的“奖给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的锦旗授予王开湘等18名勇士,说:“打得好,不愧是铁军……”

  中央红军为阻击薛岳部北渡大渡河,在汉源地区与其进行了激战。

  毛泽东认为不能在此与国民党军纠缠,要尽快占领天全、芦山,北上向红四方面军靠拢。于是,中央红军折而向北前进。

  4日,毛泽东率领军委纵队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山高路窄,部队行进缓慢。毛泽东走到了半山腰一段开阔地段,突然,国民党军的飞机飞临上空,他急忙喊:“大家隐蔽!”

  飞机俯冲下来,机关炮扫向地面,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千钧一发之际,警卫员胡昌保猛扑上前,将毛泽东推向一边,“轰”地一声巨响,掀起数丈高的尘土。毛泽东幸免于难,胡昌保却光荣牺牲了,年仅24岁。毛泽东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胡昌保遗体上,泪水不停的流下来。大家含着眼泪,掩埋了胡昌保。毛泽东慢慢的举手摘下红星帽,默默的站在胡昌保的坟前,不说一句话,站了很久很久。

  大家继续前进。毛泽东突然从一名战士手中拿过一把小小的工兵铁锹,又返了回去,再一次为胡昌保的坟头培土。毛泽东一锹一锹的把土培在高高的坟堆上,又用铁锹拍打拍打。然后,迈着沉重的步子,缓缓的离开。

  7日,毛泽东在水子地指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在天全、芦山、宝兴防线,占领了天全。而要与4方面军会合,关键是要翻越夹金山去夺取懋功。

  中革军委把先锋任务交给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红一军团命令红四团充当全军前卫团,由师长陈光亲自率领,必须在12日赶到懋功。

  夹金山地处四川省西北部,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要翻越的第1座大雪山。

  6月14日,红2师师长陈光率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进抵达维镇,与4方面军红9军韩东山师长的红25师胜利会师。

  16日2时,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张闻天联名致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发出《为建立川陕甘三省苏维埃政权给4方面军电》。

  6月16日,张国焘派秘书长黄超到彭德怀处,利用会理会议上毛泽东批评彭德怀一事,挑拨彭德怀和毛泽东的关系,反对红军北上。彭德怀十分警惕,坚决反对张国焘这种做法。

  6月17日,毛泽东就要翻越夹金山了,他一大早就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椒汤,未穿棉袄,只穿着夹衣夹裤,脚上穿着黑色布鞋,手持木棍就上了路。机要秘书黄有凤突然得了疟疾,发高烧。毛泽东让黄有凤骑上他的大白马。

  17日下午,毛泽东和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到达懋功县达维镇,受到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红25师指战员的夹道欢迎。在当天晚上召开的联欢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师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红军战斗史上的重要一页,是中华苏维埃有足够战胜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完成北上抗日任务力量的表现。”“会师的胜利证明我们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这一天,张国焘与徐向前、陈昌浩复电中共中央,不同意中央的战略,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方针,认为川北地区地形、给养条件不利,红军没有粮食吃,国民党军已有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而应向川西北,北攻阿坝,组织远征军,经阿坝集中主力向青海、新疆打,占领青海、新疆。如有困难,暂时向南进攻。

  此时毛泽东已经预料到张国焘的这种右倾思想和行动,不可避免的要引起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系列问题。因此,他又一次生病了,感到浑身软弱无力。

  18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达懋功县城,会见了在这里迎候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30军政委李先念,把一幅军用地图铺在地上,向李先念等人详尽的分析了目前形势,说:“今后一、四方面军的行动方针,就是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发展。”

  20日、24日,连着两天,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联名再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重申了北上方针的正确,不同意张国焘提出的向大西北或向南发展的错误方针。

  24日,毛泽东和军委纵队一起到达懋功县以北的两河口。25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等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领导四五十人,冒着大雨欢迎张国焘的到来。

  下午5时左右,张国焘和秘书长黄超骑马在30多名骑兵卫队的护送下,飞驰而来。

  毛泽东和朱德急忙迎上前去,张国焘却骑在马上在原地等着,见毛泽东到了跟前,才下马和毛泽东握手拥抱。这是2人在分别8年后的亲切拥抱。

  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个人资格又老,根本不把毛泽东等人看在眼里。

  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镇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作报告,他分析了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又说,在岷江西岸的懋功、松潘、理番地区不宜建立根据地,“我们如陷在懋功、松潘、理番,就没有前途”。向大西北,向东、向南进攻,均不可能,今后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从地域便于机动和群众条件、经济条件都比较好的北方发展,在岷山山脉以北地区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红军目前应该迅速前进,攻打在松潘的胡宗南,首先占领甘南。

  张国焘在发言中主张南打大炮山,北取阿坝,一部向西康发展,红一、红四方面军就地向北稍微扩张一些。他反对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也不同意先打松潘向甘南发展。理由是川陕甘南有雪山草地,气候严寒,行动不利,部队长途行军,减员必大;北面有胡宗南20余团兵力,即便到了甘南也站不住脚。他主张依托懋功地区,避开胡宗南部,先向南打成都,然后向川、康边发展。

  毛泽东支持周恩来,坚决反对张国焘的意见,他说:“中国红军要用全力到新的地区发展根据地,在川陕甘建立新根据地,这是向前的方针。战争性质不是决战防御,不是跑,而是进攻,因为根据地是依靠进攻发展起来的,我们应当过山战胜胡宗南,占领甘东南,迅速向北发展,建立根据地。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有它的好处,把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

  会议经过3天的讨论,与会者都表示赞成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的战略方针,张国焘陷于孤立,只好表示赞成。

  28日,会议正式通过了张闻天以中央政治局名义起草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的决定》。

  可是,30日,张国焘回到杂谷脑红四方面军总部,立即对两河口会议决定采取了阳奉阴违口是心非的态度。他策动一些人给中共中央写信伸手要权。又以“统一指挥”及“组织问题”没有解决为借口,拖延执行中革军委发布的《松潘战役计划》。

  毛泽东即将迎来他一生中的黑暗时刻。

  【文/李豫,作者原创投稿,授权红歌会网发表。】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