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评述毛泽东

为何毛主席具有“拧沙成绳”的魔力?

2025-08-10 17:10:2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雨凡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被列强任意欺凌;中国人也被列强讥为“一盘散沙”。许多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都曾试图改变国民的这种状态,可是都没有获得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才改变了中国人的这种状态。为什么在近代中国的众多领袖人物中,只有毛泽东做到了这一点?

  是因为毛泽东的个人才华和个人魅力?才华和魅力固然是一个领袖所必备的条件,毛主席也的确在许多方面具有常人所难以企及的能力和才华,他也的确可以单凭个人魅力就可以吸引一大批“粉丝”,但是说实话,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具有个人魅力和个人才华的领袖都有许多许多,可是他们没有一个能获得像毛主席一样的对全国人民的号召力,可见,毛主席对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主要并非来自他的个人才华和魅力。

  毛主席在32岁时就写出了“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样的诗句,为什么在一般人眼里的“人中龙凤”和“精英”——帝皇将相们,在年纪轻轻的毛泽东眼中却只如朽木粪土?究竟他们身上的什么共同特征让毛主席视之如芥?

  我们就来简单说说毛主席的最大对手——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蒋介石继续进行“北伐”战争,拥兵三十万的张学良望风易帜;随后,蒋在“蒋桂战争”中击败了拥兵30万的李宗仁、白崇禧,在“蒋冯战争”中击溃了拥兵40万的西北军阀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又挫败了阎、冯、桂80多万联军的进攻,这些军阀战争的结局都以蒋为赢家,可见蒋介石的军事能力不可谓不强。平心而论,与其他军阀相比,蒋介石其人的统治能力和管理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在经济方面,1927-1937所谓民国经济的“黄金十年”,虽然广大劳动人民并未受益,民族资本经济也无大的起色,但买办资本经济确实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可见蒋介石集团也非发展经济的门外汉。

  可是,蒋介石的算盘打得再精,也只为了他个人,为了他所代表的那个腐朽的阶级,并非为了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在新旧军阀中,他也许是他们中的翘楚,可是在代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和进步力量的毛主席眼中,他也只不过是粪土而已。在近代中国,毛主席和蒋介石之间的斗争绝非两人之间的个人恩怨,绝非他们两人在“争天下”,至少从毛主席一方来看绝非如此。蒋介石的力量来自他从劳动人民身上所搜刮的财富以及用这财富所豢养的军队;可是他并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因此他绝不会具备能让全体国民团结起来的力量。与其相反的是毛主席和中共,他们奉行的是马列主义,是共产主义,是要剥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那个阶级所霸占的生产资料归还给全体人民的,是要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是以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为奋斗目标的,一句话,毛主席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这才是毛主席之所以能改变中国人“一盘散沙”状态的根本原因。在毛主席之前之所以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并非因为那些人个人才华不高,个人魅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都并不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而像蒋介石之流的反动人物之所以被毛主席视为粪土,是因为他们非但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而且是压榨和剥削劳动人民、盗窃劳动人民幸福的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毛主席是真正的“以人民之心为心”的人民领袖,只有在这样的人民领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万众一心地团结起来,才会改变那“一盘散沙”的状态。

  人民的团结才是一个国家力量的真正源泉!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在于它有多高的GDP,并不在于它的军队的数量,甚至也不在于它科技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国民的团结和向心程度。只要团结一心,穷可以变富,弱可以变强,在“一穷二白”之上也可以绘出雄伟的蓝图;相反,如果为了一时的所谓“发展”而侵夺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削弱民族的向心力,使得人民离心离德,那么它的所谓发展也只是暂时的,科技水平再高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军队数量再多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而已。

  【文/雨凡,作者原创投稿,授权红歌会网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