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耿来意:毛主席的战略决战原则——“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

2022-09-20 18:01:17  来源: 乌有之乡   作者:耿来意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战争经历的最后的过程是战略决战,要决出胜与负的阶段,胜败在此一举。

  决战的时机把握至关重要,是考验战争决策者的智慧和胆魄的最紧要环节,决策失误,可能功亏一篑。

  毛主席曾经是一介书生,小学教员,选择了武装革命的人生之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为了“用兵如神”的军事统率,他对于战略决战有着独到的见解。

  1936年7月16日,毛主席在陕北保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对抗日的战略方针问题,他指出“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他特别强调:

  “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侵华日军一路自华北向山西进击,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依托易守难攻的山势与日军展开决战,毛主席根据敌我形势的分析,认为阎锡山不具有决战的能力,他提出了山地游击战的战法,在致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电报中说:

  “你估计他(阎锡山)放弃平型关,企图在沙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军队已失战斗力,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沙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 , 然而大势所趋,必难持久,不管决战胜败如何,太原与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

  毛主席认为红军不能采取阎锡山的打法,否则也会陷入被动挨打被敌各个击破的危险之中,他说:

  “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 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 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 中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言的。”

  抗日战争进行了十个月的时候,毛主席根据战争的经验,总结而成《论持久战》,厘清了整个战争的趋势和前途,确立了整个战争的方针和做法,关于战争中的决战问题,他也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避免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敌人才最希望决战,因此应该避免在不利条件的无把握的决战,“拚国家命运的战略的决战则根本不干”,在此基础上,毛主席明确了抗日战争的上策与下策,他说:

  “如果避免了战略的决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虽然丧失若干土地,还有广大的回旋余地,可以促进并等候国内的进步、国际的增援和敌人的内溃,这是抗日战争的上策。急性病的速胜论者熬不过持久战的艰难路程,企图速胜,一到形势稍为好转,就吹起了战略决战的声浪,如果照了干去,整个的抗战要吃大亏,持久战为之葬送,恰恰中了敌人的毒计,实在是下策。不决战就须放弃土地,这是没有疑问的,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也仅仅是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勇敢地放弃。情况到了这种时候,丝毫也不应留恋,这是以土地换时间的正确的政策。历史上,俄国以避免决战,执行了勇敢的退却,战胜了威震一时的拿破仑。中国现在也应这样干。”

  毛主席总结出的的关于决战的原则是“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他对此做了解释:

  “放弃土地是为了保存军力,也正是为了保存土地;因为如不在不利条件下放弃部分的土地,盲目地举行绝无把握的决战,结果丧失军力之后,必随之以丧失全部的土地,更说不到什么恢复失地了。资本家做生意要有本钱,全部破产之后,就不算什么资本家。赌汉也要赌本,孤注一掷,不幸不中,就无从再赌。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战争也是一样,只有形式主义者想不通这个道理。……一切敌人的‘挑战书’,旁人的‘激将法’,都应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丝毫也不为其所动。抗日将军们要有这样的坚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智的将军。那些‘一触即跳’的人们,是不足以语此的。第一阶段我处于某种程度的战略被动,然在一切战役上也应是主动的,尔后任何阶段都应是主动。我们是持久论和最后胜利论者,不是赌汉们那样的孤注一掷。”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是在这样的原则之下与强大的日军进行周旋,“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游击战”,创造了无数的战法,打得敌人魂飞魄散,解放区的人民和军队,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之下,解放了广大的国土,抗击了大部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共产党军队只有127万人,力量悬殊巨大,蒋介石势在必得,计划在半年内取得胜利。仰仗自身的优势,国民党发动了全面进攻,各个解放区都不放过,企图一举全歼。解放区应对的办法是佯装与国民党进行决战,实则“边打边撤”,将主力转移到偏远地区保存起来,待机歼敌,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挫败之后,又集中兵力进行重点进攻,直指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是胡宗南的二十万大军,根据蒋介石的命令,要夺取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而当时延安地区的守军只有三万余人,毛主席果断要求撤离延安,他对要求誓死保卫延安的军民说: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撤离延安的军民在西北战场进行着“转战”,毛主席给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领导的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组成的西北野战兵团制定了“蘑菇”战的作战方针,他说:

  “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在解放战争的头一年里,国民党军队一直是满世界找解放军决战的,可惜他们找不到,被解放军牵着鼻子满山跑,一年下来,发生了什么结果?“敌人内部互相埋怨日见增多,士气日见下降,对前途悲观。我们则信心甚高,士气甚壮。”各解放区慢慢站稳了脚跟,不跑了,开始了反攻,追着国军跑了,毛主席把一九四七年六月称为“全面反攻月”,向着决战靠近了。

  1947年12月25日,毛主席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会议上分析“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充分肯定了解放战争的转折点的历史意义,他说: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其中包括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等内容,这些在反攻阶段的军事原则,正是为最后的决战创造有利的条件。

  即便到了这样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方针仍然有条不紊,制定了五年根本打倒国民党的长期计划,他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通报中说:

  “我们的方针是稳扎稳打,不求速效,只求平均每个月消灭国民党正规军八个旅左右,每年消灭敌军约一百个旅左右。事实上,从去年秋季以后,超过了这个数目;今后可能有更大的超过。五年左右(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消灭国民党全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1948年9月上中旬,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九月会议”,会议制定了新的战略方针:“打倒国民党,战略任务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

  “九月会议”是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人民解放军由游击战转为战略进攻阶段,从九月中旬开始,辽沈战役、济南战役相继开始,济南战役仅用不到十天的时间,歼敌十万四千人,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开始总崩溃,由于济南战役、辽沈战役的顺利推进,大量国民党军队被歼灭,国共两党军队首次出现了逆转,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这意味着真正的决战到来了。

  1948年11月11日,辽沈战役结束不久,毛主席怀着欣喜的心情再次致电林彪罗荣桓等同志,表示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他说:

  “我全军九、十两月的胜利,特别是东北及济南的胜利,业已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形势。国民党全军(连近月补充者在内)现已不足三百万人,我军则已增至三百余万人。九月上旬(济南战役前) 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作的五年左右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正规师,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因为九、十两月的伟大胜利,已经显得是落后了。我党我军仍须稳步前进,不骄不躁,以求全胜。我们的口号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1949年1月8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起草决议“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指出再打几个大仗,“不但就军事上来说,而且就政治上和经济上来说,国民党政权是被我们基本地打倒了。”他说:

  “中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是大群大群地脱离国民党的影响和控制而站到我们方面来。自由资产阶级向我们找出路,跟国民党走的很少了。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代表们已经或正在成批地来到解放区。整个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崩溃,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域内是处在极大的混乱和崩溃的状态中。我们已经完全有把握地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

  至1949年1月末,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相继落下了帷幕,加上辽沈战役,人们习惯称之为“三大战役”,也称之为“大决战”,是中国人民与代表反动黑暗势力的蒋家王朝最终决出胜负的高光时刻。

  毛主席关于战争中的“决战”思想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他最精彩的运用,则体现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打出了数不清的经典,国民党四百多万军队,美国全副武装,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灰飞烟灭,土崩瓦解,其中当然有许多原因,但谁又能说不是毛主席的“决战”思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了呢。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