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毛泽东就读湘乡县东山小学堂时,读到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深受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事迹感染,大发感慨:“当今中国积弱不振,迫切需要这样的英雄人物,中国要走向强盛,必须讲究富国强兵之道。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每个国民都要加倍努力。”此后,毛泽东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并最终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诗词作品中,吟咏英雄、塑造英雄、评点英雄、颂扬英雄的诗篇为数不少。毛泽东诗词中的英雄形象,思想深刻,蕴含丰富,英雄主义精神是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中的不朽诗魂,荡人心魄,催人奋进。
诸公碌碌皆馀子。在东山小学堂的半年间,毛泽东读到了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较多地接受了维新派思想,康有为、梁启超成为他崇拜的人物。1911年春天,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首次看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开始拥护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激奋之下,他撰文发表政见,主张由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组织新的政府,反对专制独裁的清王朝。翻开《讲堂录》《体育之研究》等早年笔墨,强烈的英雄主义冲动几乎随处可见。毛泽东的英雄使命感与日俱增,表现出强烈的主体能动意识。
面对“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的民族忧患,毛泽东“我怀郁如焚”“愿言试长剑”。面对袁世凯的丧权辱国,毛泽东拍案而起:“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把自己的奋斗汇入社会变革的历史洪流之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毛泽东注重锻炼身体,磨砺意志,涵养品性。“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而宋代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曰:“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这样的诗句,凸现出毛泽东高度的自信。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酣畅淋漓地体现了莘莘学子“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满腔热血和上下求索。五四运动大潮之后,毛泽东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他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有多少风流人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对诸多历史人物有独到见解,折射出“掌上千秋史”的历史观,也反映了“数风流人物”的是非观。毛泽东颂扬轩辕黄帝:“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毛泽东赞扬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不屈斗志。毛泽东评价西汉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少年倜傥廊庙才”,称赞他“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力主为一直被贬为“旷世奸雄”的曹操翻案。“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毛泽东在英雄城南昌,联想到东晋名将祖逖“祖生击楫”、立誓报国的壮举以及祖逖和好友刘琨闻鸡起舞的事迹。“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毛泽东对敢于直言犯上,抨击宦官专权的小人物刘蕡特别欣赏,夸赞他为“中唐俊伟”。毛泽东对“骨头最硬”“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鲁迅推崇备至,赞扬其“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毛泽东有浓郁的英雄情结,但坚决反对英雄史观。“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这是对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旧史书的大胆嘲讽。“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只有奴隶和农民起义的领袖,才堪称风流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毛泽东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对这些封建时代的代表人物加以评说,大胆批评他们武功有余,文治不足。
独有英雄驱虎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840年鸦片战争后,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宏伟史诗,是献给人民英雄的深情挽诗,也是唱给革命前辈的嘹亮赞歌。“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黄公略是第一个被写进毛泽东诗词的红军将领。在第二次反“围剿”中,黄公略率部于东固白云山设伏,歼敌两个师,毛泽东诗赞“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黄公略因此赢得“飞将军”美誉。“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一问一答,万钧雷霆,生动刻画出彭德怀元帅的大将风度。“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忠魂飞到月宫,“失”字饱含着缅怀和痛悼,“骄”字充满着骄傲和敬仰。“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毛泽东对罗荣桓元帅逝世表现出巨大哀伤和无限痛惜。
1936年,著名作家丁玲逃离南京,来到保安,“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丁玲的到来,为根据地革命文艺事业的开展增添了新的力量。“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1942年,国民党抗日爱国名将戴安澜率部出师缅甸,孤军深入,重创日寇,壮烈殉国。“外侮需人御”,毛泽东热烈赞颂戴安澜抗战报国的义举,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支持一切爱国力量抗日救亡的正义行动。“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毛泽东热情歌颂身居闹市、艰苦奋斗、一尘不染、永葆本色的南京路上好八连。
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是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人民立场既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石,也是毛泽东诗词的情感基调。毛泽东诗词洋溢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闪耀着人民史观的理性光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自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怅然天问开始有了清晰答案。“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唤起工农千百万”,毛泽东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枯木朽株齐努力”, 毛泽东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甚至一反传统,把“与颛顼争为帝”的共工升华为改造世界的革命英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就不难理解毛泽东明确说明“风流人物”是指无产阶级。毛泽东写于战争年代的军旅诗词,浓墨重彩地塑造革命军民的英雄群像。他们不畏强敌,“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雄师过大江”;他们不惧艰险,“雪里行军情更迫”“雄关漫道真如铁”“不到长城非好汉”。
1949年6月15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豪迈地预言:“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转而讴歌“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的建设局面,赞颂人民群众“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创造热情,赞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一代新人。在毛泽东心目中,中国人民始终大义凛然,坚不可摧,“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