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毛泽东 > 学习毛泽东

群众路线的精髓是什么?

2025-08-01 10:51:09  来源: 鲲鹏击浪|微信公众号   作者:教员的追随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毛主席说过,同样的政策和战术,蒋介石国民党和我们共产党用,最终结果是不同的。我们的人民战争、群众路线,蒋介石国民党是用不来,也不会用的。因为代表的阶级根本不同。

  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毛主席为我们揭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领导艺术: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这项艺术的核心,就是深刻把握群众路线的精髓。

  群众觉悟是行动的指南针。毛主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群众不愿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当群众尚未觉悟时,盲目推进无异于冒险主义;而当群众迫切要求前进时,领导者若踌躇不前,便滑向了右倾机会主义的深渊。陈独秀的教训,正是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甚至阻拦了群众前进的步伐。

  放下书本,走进群众。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常囿于书斋,对实际事物缺乏真切体验。毛主席曾以报社同志读不懂《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为例,点明知识分子“不懂事”的短板。而农民却能一点就透。崞县农民短短五日解决土地分配难题,知识分子在办公室却可能耗费两周而无果。这差距何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泥土中获取真知。毛主席开出的药方清晰而深刻:报社同志要“轮流出去参加群众工作”,在土地改革中“去做去看”。即使暂不能深入一线,也要“多听多看关于群众运动的材料”,潜心研究。如同练兵时的“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领导者必须甘当小学生,向下学习实际经验。唯有双脚沾满泥土,才能感知大地的温度。

  教育者先受教育。“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这不仅是工作要求,更是思想洗礼。当编辑记者们真正理解了土地改革的复杂性,感受到农民对公平的渴望,笔下文字才能唤醒千万心灵。闭门造车终成空,躬身实践方为真。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毛主席的教诲更显珍贵。政策制定者若脱离民生痛点,再完美的方案也难落地;媒体工作者若困于信息茧房,再华丽的辞藻也难引起共鸣。真正的智慧不在云端,而在街头巷尾的烟火人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来不是空洞口号。当我们真正俯身倾听民声,在基层实践中汲取养分,那些看似复杂的难题便会在群众智慧中迎刃而解。这便是毛主席领导艺术穿越时空的力量:永远扎根于人民,永远服务于人民。

  是为读《毛选》第四卷之《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文所写!为了防止失去联系,请关注新号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